對于大多數(shù)普通人,很多時候是對某樣東西心血來潮了就想去學習,直接一頭扎了進去。
沒有在學習前確定自己的目標,也沒有考慮學習中會遇到的問題。他們認為通過自己的練習靠近10000小時,就可以很輕松的掌握一種他們想掌握的專業(yè)技能。
但是這種人一般沒有幾天就會因為痛苦而放棄學習,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他們做的事情比他們想象的要困難,并錯誤的認為是自己不適合學習這項技能。
其實很多人放棄是因為這種沒有目標的方式會讓學習沒有計劃性和針對性,不能產(chǎn)生學習者想要的效果,付出沒有收獲,還談何堅持。
以前在校的學習,老師會根據(jù)學校的教學計劃確定教學目標,你所需要做的只是,跟著老師往前走就可以了。
但是現(xiàn)在要通過自學提升的我們,是沒有人會幫我們做這一步,需要我們自己來完成。如果不明確學習目標,那么在自學這條大河里,你就會逐漸迷失方向。
這么說,可能還是有些抽象。
可以舉個小例子,當你走在大街上,漫無目的的散步,那么很可能就只是單純的散步而已。
但是第二次,你依舊在同一條街上散步,但是這時候你給了自己一個有確切內(nèi)容的目標:如找到紅色的東西。
你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一直存在但是被你無意識忽略了的東西。
第三次,你依舊在這條街上散步,今天的目標是:買一件紅色的衣服。
這時候你會干嗎?你應(yīng)該會朝「服裝店」里看,找找看有沒有「紅色」的衣服,然后掏出「錢」去買下它。
第一次,沒有目標,你的行為沒有任何結(jié)果;
第二次,有了目標,同樣的地方,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第三次,帶著目標,提前做好了準備,同樣的地方就能取得你想要的結(jié)果。
將這個概念帶回到自學中,可見一個目標對學習的意義有多大。
先說兩個小結(jié)論:
1. 我們學習的時間應(yīng)該是無限長的。
2. 我們達到變化的時間可長可短。
很多人,乍一看,覺得兩點有些矛盾,肯定要罵我,阿灰你說的什么啊,一會兒可長可短,一會兒又是無限的。你不會在忽悠我吧。
且慢,莫慌,聽我給你細細道來。
學習的行為是不斷從外界獲取知識,然后內(nèi)化、提升自我,而外界的知識是不斷迭代變化的,總會有新的知識出現(xiàn),所以這個從外界獲取知識的行為是我們學習者應(yīng)該時刻保持的。
對于我們用時間可以衡量的生命來說,保持學習狀態(tài)的時間是沒有辦法給出一個確切的數(shù)字的。
那么在我們有限的生命里,通過學習不同的知識、技能讓我們個人得到提升。
這個提升就是一個變化的過程,好比你學習英語,你不可能兩三天就學會了,是需要一段時間練習、積累才會達到一個你想要的效果,而這個時間在不同能力的人那里就可長可短了。
所以你的學習行為應(yīng)該有兩種個不同的目標:「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
短期目標的作用是讓你在有限的時間里,在不同的階段有一個良好的反饋。
還是拿學英語舉例,比如今天背20個單詞,或者一周背70個單詞,這些短期目標讓你很容易就能完成,并且讓你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你的學習積極性就能得到較好的保持。
那么長期目標就是讓你在無限的時間里,有明確的方向。
比如為賺錢而寫作,你就會想著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素養(yǎng),以便獲得更多錢。
或者還是拿英語舉例,長期目標可以是讓自己的英語水平達到母語者水平,這個目標你不會很容易達到,但也不可達到,ta會指引你走在正確的路途上,不至于偏離軌道。
在上一篇文章里,已經(jīng)說過了正向的動機能讓你進入高效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如何高效學習【01】:動機)。
那么進入了主動學習狀態(tài)后,你需要明確你的學習目標為之努力。
接下來,談?wù)勗趺创_定你的目標。
找一張A4紙,把你的感興趣,想做的事情都寫在上面,不管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一個一個按順序都寫下來,不要怕多,把你想到的都寫下來。
再拿一張A4紙,從剛剛的想法你把你的目標篩選出來,先按照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分成兩塊,將所有想法整理出來。
接下來就是根據(jù)「四象限法則」,將我們的目標按照不同的程度進行劃分。
四象限法則:將時間和精力集中于一處,而將任務(wù)分為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不重要、重要不緊急、重要緊急四種。
按照這種方式將你的目標再次分類。
根據(jù)第二步的分類,再將你的目標進行按順序排列。
這樣一來你自學時候的目標就能清晰很多,合理的安排好你的學習時間,并針對不同的目標作出不同的準備,這樣遇到問題的時候就不會手足無措。
學會定制目標,聚焦目標,你的學習效率才能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