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質已被擊斃,快放棄抵抗投降”——對俄羅斯人的解救人質方式,網上有這樣一句流行詞。雖說是在調侃,但戰(zhàn)斗民族對付綁架分子確實是態(tài)度異常強硬,不信,且讓我們回顧一下15年前震驚世界的莫斯科劇院人質事件。
2002年10月23日晚間,40多名車臣武裝綁匪闖入莫斯科東南區(qū)的莫斯科軸承廠文化宮大樓劇院,脅持文化宮內的850多名人質,要求俄羅斯軍隊撤出車臣。850人中,有看音樂劇的700多觀眾、100多名演員和部分工作人員。
這伙武裝綁匪的頭目叫莫夫薩爾·巴拉耶夫,年僅24歲,他和叔叔都是車臣的武裝叛亂首領,早就上了俄羅斯軍隊的恐怖分子黑名單。
巴拉耶夫(右二)在公開音像中要求俄羅斯在一周內撤出車臣,否則,他將引爆整個文化宮大樓。
兩名全副武裝的綁匪。
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緊急取消了出訪,著手解決這個震驚世界的難題。普京聲稱這次危機的當務之急是“確保人質的生命安全”,俄羅斯解救人質工作小組立刻同綁匪開始談判,特種部隊緊急待命。
人質們通過電視臺向普京呼吁:“我們要求您作出明智決定,結束戰(zhàn)爭。我們厭倦了戰(zhàn)爭,希望和平?!钡瞧站B(tài)度堅定,他在電視上公開講話,表示對車臣戰(zhàn)爭的立場不變。圖為一個焦急的人質家屬。
快三天的談判過程中,綁匪陸續(xù)釋放了一批外國人、兒童和婦女。但絕大多數人質仍在綁匪控制中。
煎熬的56小時過去了,10月27日是周六,凌晨3時30分,劇院內突然傳出槍聲和爆炸聲。據后來俄羅斯官員稱,綁匪開槍殺了兩個人質,一些人質試圖逃跑遭到綁匪開槍。圖為在武裝看管下的劇院人質。
凌晨5時30分,俄羅斯人決定強攻!特種部隊使用了秘密武器:一種能讓人迅速麻醉并喪失行動能力的“不知名化學氣體”。俄羅斯拒絕透露該氣體性質,據國外化學武器專家推斷,可能是某種鴉片類化合物,也有可能摻有具有“苦杏仁味道”的神經毒氣。
特種部隊挖開墻洞,用氣泵將麻醉氣體通過劇院的通風系統(tǒng)釋放,隨即特種部隊沖進劇院,從走廊強攻,與剩余綁匪進行了激烈的槍戰(zhàn),長達一小時。
30多名綁匪或者死于麻醉氣體,或者在戰(zhàn)斗中被擊斃,包括綁匪頭目巴拉耶夫。據國外電視紀錄片記錄,特種部隊下手毫不留情,對所有清醒和不清醒的綁匪,全部爆頭。
部分女綁匪系著爆炸物的腰帶,但她們都被麻醉氣體第一時間毒倒,沒來得及引爆。
但是,悲劇的一幕發(fā)生了:由于長時間禁錮的人質身體虛弱,經受不了這種麻醉氣體的毒性,很多人不幸死于這種氣體之下。
早晨7時10分,戰(zhàn)斗結束,目擊者稱有三個綁匪活著被抓(后來俄國政府宣稱綁匪全部被擊斃)。特種部隊士兵開始陸續(xù)救出人質,大量尸體被同時抬出。
人質被救出的畫面。
俄羅斯官方事后稱,一共有130名人質(包括9個外國人)和40名車臣武裝人員死亡。人質死亡數三倍于綁匪,從行動角度看,這算是一次失敗的人質解救。但是,從政治角度看,俄羅斯人展示了他們不惜犧牲人質也不妥協(xié)的強硬,反過來遏制了更多此類事件的發(fā)生。
事件結束后,普京神情凝重地發(fā)表全國電視講話,嚴厲譴責國際恐怖主義,同時為救援行動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向罹難人質家屬及全體國民致歉。圖為普京看望醫(yī)院里的受傷人質。
不必苛責俄羅斯,如此大規(guī)模劫持人質的惡性事件,在世界是罕見的,俄羅斯人最終選擇了“俄式強攻”,擊斃所有綁匪,盡管出了很大錯漏,但如換成其他國家,不一定結果好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