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捷智部
《智囊全集·總序》
【原文】
馮子曰:成大事者,爭百年,不爭一息。然而一息固百年之始也。夫事變之會,如火如風(fēng)。愚者犯焉,稍覺,則去而違之,賀不害斯已也。今有道于此,能返風(fēng)而滅火,則雖拔木燎原,適足以試其伎而不驚。嘗試譬之足力,一里之程,必有先至,所爭逾刻耳。累之而十里百里,則其為刻彌多矣;又況乎智之遲疾,相去不啻千萬里者乎!軍志有之:“兵聞拙速,未聞巧之久?!狈蛩俣鵁o巧者,必久而愈拙者也。今有徑尺之樽,置諸通衢,先至者得醉,繼至者得嘗,最后至則干唇而返矣。葉葉而摘之,窮日不能髡一樹;秋風(fēng)下霜,一夕零落:此言造化之捷也。人若是其捷也,其靈萬變,而不窮于應(yīng)卒,此唯敏悟者庶幾焉。嗚呼!事變之不能停而俟我也審矣,天下亦烏有智而不捷,不捷而智者哉!
《智囊全集·總序》翻譯及注釋
譯文
馮夢龍說:“成大事的人爭的是百年,而不是片刻。然而一時的成敗,卻恰好是千秋成敗的開始。尤其是在事物激變的時候,就會像大火漫天一樣瞬間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愚昧的人往往過不了當(dāng)前的考驗,如果這樣,哪里還有千秋大事的成敗可言呢?而真正的智者,能立刻遠離災(zāi)患,并將那漫天大火消弭。因此,這樣的激變,剛好提供給了智者顯示自己才智的機會。以一里的短距離跑步為例,先到后到雖然相差的時間往往很短;但是十里百里的長路累積下來,所差的時間就會很大。更何況智慧的人和愚蠢的人的遲速差別,本來就要遠遠大于人跑步速度的差異。”兵法中說:“用兵只有笨拙的迅捷,而沒有什么巧妙的遲緩?!毖附荻磺擅畹模?a target="_blank" >時間長了肯定更笨拙。就像把一壺美擺在大街之上,先到的人能暢飲大醉,其次到的人也還能喝到幾杯,至于最后到的人就只能是口干舌燥地敗興而返了。用人力來摘樹葉,一天一棵樹也摘不完,而秋風(fēng)一起霜一降,一之間樹葉就會全部隕落了,天地造化的速捷便是這樣的。人們?nèi)绻軌蛘莆仗斓卦旎囊饩?,則當(dāng)然能在事物激變的當(dāng)下靈活應(yīng)變,而不會在倉促之間束手無策,這便只有真正敏悟智慧的人才可能做到吧!唉,激變的事物是不會停滯下來等人想辦法去應(yīng)對它的,這是再明白不過的道理。因此,天底下哪有智慧而不敏捷,敏捷而無智慧這回事呢?
注釋
①一息:一呼一吸的短暫時間。
②刻:古時一晝夜為一百刻,一刻相當(dāng)于今天的十四分二十四秒。
③樽:酒壇。
《智囊全集·漢高祖》
【原文】
楚、漢久相持未決,項羽謂漢王曰:“天下洶洶,徒以我兩人。愿與王挑戰(zhàn)決雌雄,毋徒罷天下父子為也。”漢王笑謝曰:“吾寧斗智,不能斗力?!表椡跄伺c漢王相與臨廣武間而語,漢王數(shù)羽罪十,項王大怒,伏弩射中漢王,漢王傷胸,乃捫足曰:“虜中吾指?!睗h王病創(chuàng)臥,張良強起行勞軍,以安士卒,毋令楚乘勝于漢。漢王出行軍,病甚,因馳入成皋。
〔評〕小白不僵而僵,漢王傷而不傷。一時之計,俱造百世之業(yè)!
《智囊全集·漢高祖》翻譯及注釋
譯文
楚漢兩軍對峙,久久沒有決定性的勝負。項羽劉邦說:“如今天下所以紛擾不定,原因在于你我兩人相持不下。不如干脆一點我們兩人單挑,不僅誰勝誰負就能上水落石出,也省得天下人因為我們兩人而送命。”劉邦說:“我寧可和你斗智,不想和你斗力?!焙髞?a target="_blank" >項羽和劉邦在廣武隔軍對話,劉邦舉出項羽十條罪狀,項羽一聽不由怒上心頭,舉箭一射,正中劉邦前胸。劉邦卻忍痛彎身摸腳說:“唉呀,蠻子射中我腳了?!闭f完便已倒地。劉邦其實傷重得幾乎下不了床,張良卻要劉邦強忍創(chuàng)傷起來巡視軍隊,除了安定軍心外,更為了不讓項羽知道劉邦傷重而乘機進攻。劉邦一離開軍營,便因傷重不支,立即快返回成皋。
評譯
小白受管仲一箭,本來沒有怎么傷,卻佯作傷死;劉邦受項羽一箭,已經(jīng)重傷,卻佯作無事。兩人都因一時機敏應(yīng)變,成就日后百年基業(yè)。
注釋
①洶洶:動蕩不安的樣子。
②廣武:今河南滎陽之北,有三皇山,上有東西二城,各在一山頭,相距二百余漢高祖步,中隔山澗,劉邦與項羽即在此處對話。
③成皋:在廣武之西不足百里。
《智囊全集·宗典 李穆 曇永》
【原文】
晉元帝叔父東安王繇,為成都王穎所害,懼禍及,潛出奔。至河陽,為津吏所止,從者宗典后至,以鞭拂之,謂曰:“舍長,官禁貴人,而汝亦被拘耶?”因大笑,由是得釋。
宇文泰與侯景戰(zhàn),泰中流矢,驚逸,泰墜地。東魏兵及之,左右皆散。李穆下,以策擊泰背,罵之曰:“籠東軍士,爾曹主何在?”追者不疑是貴人,因舍而過。穆以授泰,與之俱逸。
王廒之?dāng)?,沙門曇永匿其幼子華,使提衣幞自隨。津邏疑之,曇永呵華曰:“奴子何不速行?”捶之?dāng)?shù)十,由是得免。
《智囊全集·宗典 李穆 曇永》翻譯及注釋
譯文
晉元帝的叔叔東安王司馬繇被成都王司馬穎陷害,害怕惹禍上身,于是逃離京城,在渡河的時候卻被守軍攔了下來。隨行的宗典追趕上來,用馬鞭打司馬繇,對他說:“朝廷下令禁止朝廷大官渡河,沒想到你竟然也被當(dāng)成貴人攔了下來?!笔勘牶鬀]有懷疑他,于是東安王得以平安地渡河脫險。
南北朝時期的宇文泰和侯景交戰(zhàn)的時候,坐騎被箭射中了,受到驚嚇而四處狂奔,宇文泰從馬上摔了下來。這時東魏的士兵已經(jīng)越來越近,而宇文泰的侍衛(wèi)已經(jīng)走散了。大將李穆在旁邊,跳下馬來用鞭子抽打宇文泰,罵道:“你這個無能的敗兵,你的主子在哪里?為什么你一個人躺在這里?”東魏的士兵沒有懷疑這是大人物就匆匆過去了,李穆于是把馬讓給了宇文泰,和他一起逃跑。
晉朝時王廒戰(zhàn)敗之后,有個叫曇永的和尚收容了王廒的幼子王華,讓王華提著包袱跟隨在自己身后。巡邏的士兵對王華的身份產(chǎn)生了懷疑,正要上前盤查,曇永靈機一動,對著王華罵道:“你這個下賤的奴才還不趕快走!”并對他拳打腳踢,就這樣安然脫險。
注釋
①津吏:把持渡口的官吏。
②籠東:潰敗、不振作的樣子。
③沙門:和尚。
④津邏:巡邏渡口的兵卒。
《智囊全集·王羲之》
【原文】
王右軍幼時,大將軍甚愛之,恒置帳中眠。大將軍嘗先起,須臾,錢鳳入,屏人論逆節(jié)事,都忘右軍在帳中。右軍覺,既聞所論,知無活理,乃剔吐污頭面被褥,詐熟眠。敦論事半,方悟右軍未起,相與大驚曰:“不得不除之?!?a target="_blank" >王羲之及開帳,乃見吐唾縱橫,信其實熟眠。由是得全。
《智囊全集·王羲之》翻譯及注釋
譯文
晉朝人王羲之幼年時,甚得大將軍王敦的寵愛,常要羲之陪著睡。有一次王敦先起床,不久錢鳳進來,王敦命奴仆全數(shù)退下,兩人商議謀反大計,一時忘了王羲之還睡在床上。王羲之醒來,聽見王、錢二人談話的內(nèi)容,知道難逃一死,為求活命,只好在臉上、被上沾滿口水,假裝一副熟睡的樣子。王、錢二人話談到一半,王敦突然想起王羲之還沒起床,大驚道:“事到如今,只好殺掉這個小鬼了。”等掀開蚊帳,看到王羲之滿臉口水,以為他睡熟了,什么也沒聽到,王羲之因而保住一命。
注釋
①王右軍:王羲之,王敦之侄。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故世稱王右軍。大書法家,草隸冠天下。
②大將軍:王敦。
③得全:得以保全性命。
《智囊全集·劉備》
【原文】
曹公素忌先主。公嘗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shù)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適雷震,因謂公曰:“圣人,迅雷風(fēng)烈必變。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至于此?!眲?div style="height:15px;">
〔評〕相傳曹公以后畏雷,閑時灌圃輕先主,卒免于難。然則先主好結(jié)牦,焉知非灌圃故智?
《智囊全集·劉備》翻譯及注釋
譯文
曹操對劉備一直心存懷疑,曾對劉備說:“放眼天下,能稱得上英雄的只有你、我二人,至于袁紹之類,根本不足為懼。”劉備剛要吃飯,手中的筷子嚇得掉了下來。剛好天上響起雷聲,劉備擔(dān)心曹操起疑心,就對曹操說:“圣人說,有巨雷暴風(fēng),必是天地有巨變的征兆。這話實在有道理,難怪剛才一打雷,我嚇得筷子都掉了。”
評譯
相傳曹操曾以酒后害怕雷聲而掉下筷子,閑的時候養(yǎng)蒔草,而認為劉備不會有大作為,才打消了殺劉備的念頭。然而劉備又以喜歡編織毛毯出名,又怎能知道這是不是和養(yǎng)蒔草一樣,都是避殺身之禍的一種手法呢?
注釋
①先主:劉備,史稱蜀先主。
②本初:袁紹,字本初。
③迅雷句:出自《論語》。
④結(jié)牦:編織毛制品。
《智囊全集·張詠 徐達》
【原文】
張乖崖守成都,兵火之余,人懷反側(cè)。一日大閱,始出,眾遂嵩呼者三。乖崖亦下,東北望而三呼,復(fù)攬轡而行。眾不敢讙。(邊批:石敬瑭斬三十余人猶不止,泳乃不勞而定。)
上嘗召徐中王飲,迨,強之醉。醉甚,命內(nèi)侍送舊內(nèi)宿焉。舊內(nèi),上為吳王時所居也。中夜,王醒,問宿何地,內(nèi)侍曰:“舊內(nèi)也?!奔雌?,趨丹陛下,北面再拜,三叩頭乃出。上聞之,大說。
〔評〕乖崖三呼,而軍嘩頓息;中山三叩頭,而主信益堅。倉卒間乃有許大主張,非特恪謹而已!
《智囊全集·張詠 徐達》翻譯及注釋
譯文
宋朝的張詠戍守成都的時候,戰(zhàn)亂剛剛平定,人常有反叛之心。一天舉行校閱,張詠剛剛出現(xiàn),軍士們立即大聲鼓噪,再三呼叫萬歲,張詠立即下面向東北高呼三聲“皇上萬歲”,然后上繼續(xù)校閱。軍士們見此舉動,不敢再喧嘩。(邊批:石敬瑭遇到類似情況斬殺三十余人還不能制止,張詠沒費勁就平息了事變)
一次明太祖召徐達飲酒,喝到了夜晚還不停地灌徐達酒。徐達喝得大醉,太祖命令內(nèi)侍把徐達送到舊內(nèi)休息。舊內(nèi)是太祖為吳王的時候所居住的宮殿,半夜徐達酒醒后,問內(nèi)侍這是什么地方?內(nèi)侍回答說:“是舊內(nèi)?!毙爝_立即起身,跪在臺階上朝北拜跪,三叩首之后才離開了。太祖聽說這件事情之后,十分高興。
評譯
張詠高呼三聲萬歲,平息了軍士們急躁反叛的情緒;徐達三叩首,堅定了太祖對他的信任。這兩個人都在極短的時間之內(nèi)做出了日后對自己影響甚大的決定??催@兩個人的行為,難道僅僅是行事謹慎而已嗎?
注釋
①嵩呼:三呼萬歲。
②上:指明太祖朱元璋。
③徐中山王:徐達,死后追封中山王。
④舊內(nèi):舊的皇宮。
⑤丹陛:宮殿的臺階,漆成紅色,故稱丹陛。
《智囊全集·顏真卿 李揆》
【原文】
安祿反,破東都,遣段子光傳李憕、盧奕、蔣清首,以徇河北。真卿紿諸將曰:“吾素識憕等,其首皆非是。”乃斬光而藏三首。
尚書揆素為盧杞所惡,用為入蕃會盟使。揆辭老,恐死道路,不能達命。帝惻然,杞曰:“和戎當(dāng)擇練朝事者,非揆不可,揆行,則年少于揆者,后無所避矣?!保ㄟ吪贺谒剖?。)揆不敢辭。揆至蕃,酋長曰:“聞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揆畏留,因紿之曰:“彼李揆安肯來耶?”
《智囊全集·顏真卿 李揆》翻譯及注釋
譯文
唐玄宗時安祿山謀反,攻陷洛陽,命段子光帶著李憕、盧奕、蔣清三人的人頭招降河北一帶的勤王之師。顏真卿對諸將軍說:“我認識李憕等三人,這不是他們的頭顱?!庇谑?a target="_blank" >顏真卿斬了段子光,而把李憕、盧奕、蔣清三個人頭藏起來。
唐德宗宰相盧杞一向討厭尚書李揆,想刁難他,于是向德宗推薦李揆為朝廷特使,到番邦簽訂盟約。李揆以“年老多病,怕路途遙遠,恐難達成使命”為由請辭,德宗也很同情。盧杞說:“出使番邦一定要挑選熟悉政務(wù)、善于應(yīng)對的大臣,此事非李尚書不可,如果以李尚書如此年紀還肯為明廷出使番邦,那么朝中這些比李尚書年輕的,誰敢不為朝廷效命呢?”于是李揆無法再推辭。李揆來到番邦后,番王問:“聽說貴國有位人稱大唐第一的李揆,可是閣下么?”李揆怕番王會借故強行挽留,就騙番王說:“那個李揆怎么肯來呢?”
注釋
①東都:洛陽。
②李尚書揆:李揆性警敏,儀表不凡,善文章。唐德宗時官尚書左仆射。
③練:熟悉。
《智囊全集·李迪》
【原文】
真宗不豫,李迪與宰執(zhí)以祈禳宿內(nèi)殿。時仁宗幼沖,八大王元儼素有威名,以問疾留禁中,累日不出。執(zhí)政患之,無以為計。偶翰林司以金盂貯熟水,曰:“王所需也?!钡先“干夏P攪水中盡黑,令持去,王見之,大驚。意其毒也,即上馳去。
《智囊全集·李迪》翻譯及注釋
譯文
宋真宗病重,李迪與宰相為祈神消災(zāi)而在宮中留宿。八大王趙元儼平素就有野心,這次以探望真宗的病情為由進駐宮中,雖然已經(jīng)過了一段時日,可是仍然沒有離開的念頭。而仁宗年紀尚小,輔政大臣雖然心中非常憂急,卻也無計可施。正好有一天,趙元儼需要開水,翰林司用金盆盛了開水,說是八大王要的開水。李迪于是拿起案桌上的毛筆在盆中攪了一下,盆中的水都黑了,然后命翰林司端進去,趙元儼一看,大為驚訝,以為有人暗中下毒想要謀害他,立即騎上離開了。
注釋
①不豫:天子有病。
②李迪:宋真宗時為資政殿大學(xué)士、同平章事,時稱賢相。
③祈禳:祈禱祛災(zāi)。
④翰林司:官名,唐宋內(nèi)廷中供奉之官。
《智囊全集·太史慈》
【原文】
太史慈在郡。會郡與州有隙,曲直未分,以先聞?wù)邽樯?。時州章已去,郡守恐后之,求可使者。慈以選行,晨取道到洛陽,詣公車門,則州吏才至,方求通。慈問曰:“君欲通章耶?”吏曰:“然?!薄罢掳苍??題署得無誤耶?”因假章看,便裂敗之,吏大呼持慈,慈與語曰:“君不以相與,吾亦無因得敗,禍福等耳,吾不獨受罪,豈若默然俱去?”因與遁還,郡章竟得直。
《智囊全集·太史慈》翻譯及注釋
譯文
三國時,吳國的郡、州兩府間常有沖突,而朝廷很難分辨誰是誰非,往往以先呈送的公文為是。有一次州府的奏章已送出,郡府怕落后,于是征求能攔截州使者的人。太史慈(三國吳人,字子義)正巧在郡內(nèi),就志愿前往。日夜兼程,來到洛陽,到了宮門口時,州府的使者才到,正要請人通報。太史慈先問使者:“你是來呈送州府奏章的嗎?”答:“正是。”又說:“奏章在哪兒?題署沒有錯誤嗎?”于是假意檢視,卻把奏章給撕了。使者大叫抓人,太史慈卻說:“如果你不隨便把奏章交給我,我也撕不了。我若被抓,你也難脫罪,不如假裝沒事回去吧?!庇谑莾扇艘黄痣x開洛陽,而郡府的奏章也就順利地呈給朝廷了。
注釋
①公車:漢代官署,負責(zé)接待臣民上書和征召。
②?。簹摹?div style="height:15px;">
《智囊全集·張良》
【原文】
高帝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爭功不決。上在洛陽南宮,望見諸將往往相與坐沙中偶語。以問留侯,對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屬取天下,今為天子。而所封皆故人,所誅皆仇怨,故相聚謀反耳。”上憂之。曰:“奈何?”留侯曰:“上生平所憎,群臣所共知,誰最甚者?”上曰:“雍齒數(shù)窘我?!绷艉钤唬骸敖窦薄O确庥糊X,則群臣人人自堅矣。”乃封齒為什邡侯,群臣喜曰:“雍齒且侯。吾屬無患矣?!?div style="height:15px;">
〔評〕溫公曰:“諸將所言,未必反也。果謀反,良亦何待問而后言邪?徒以帝初得天下,數(shù)用愛憎行誅賞。群臣往往有觖望自危之心。故良因事納忠以變移帝意耳!”袁了凡曰:“子房為雍齒游說,使帝自是有疑功臣之心,致三大功臣相繼屠戮,未必非一言之害也!”由前言,良為忠謀;由后言,良為罪案。要之布衣稱帝,自漢創(chuàng)局,群臣皆比肩共事之人,若觖望自危,其勢必反。帝所慮亦止此一著,良乘機道破,所以其言易入,而諸將之浮議頓息,不可謂非奇謀也!若韓、彭俎醢,良亦何能逆料之哉!
《智囊全集·張良》翻譯及注釋
譯文
漢高祖劉邦即帝位之后,封賞了建立大功的臣子二十多人,還沒有封賞的將領(lǐng),為了爭奪獎賞而爭相表功,沒完沒了。漢高祖住在洛陽南宮的時候,看到將軍們常常聚在一起竊竊私語,于是召見張良詢問,張良說:“陛下由平民的身份而取得天下,今天已貴為天子。但是所分封的對象都是自己的舊友,而往日和陛下有仇怨的都遭到了誅殺,將軍們擔(dān)心自身的安危,因此聚在一起密謀造反。”漢高祖感到十分不安,問張良:“該怎么辦呢?”張良說:“陛下生平最討厭的,而大臣也都知道的人,是誰?”漢高祖說:“雍齒曾經(jīng)多次讓我難堪,我一直想要殺他,但是他功勞頗多,因此不忍心。”張良說:“現(xiàn)在情況緊急,臣認為陛下首先要封為侯的就是雍齒,那么其他大臣就不會再心存疑慮了。”于是漢高祖封雍齒為什邡侯,群臣高興地說:“連雍齒都能封侯,我們還有什么可擔(dān)心的呢?”
評譯
溫公說:“將軍們所談?wù)摰奈幢匾欢ㄊ怯嘘P(guān)謀反的事;他們?nèi)绻娴挠性旆吹囊鈭D,張良也不會等到高祖詢問的時候才說。張良只是因為高祖在即帝位的初期,便以個人的愛憎行賞論罪,造成諸臣的不安,因此才忠言勸諫,改變了高祖的作風(fēng)?!痹朔舱f:“張良替雍齒游說,導(dǎo)致高祖對功臣的不信任,致使日后三大功臣都遭到誅殺,未嘗不是張良的一句話所種下的禍根。”從前者來看張良是個忠臣,從后者來看張良卻是個禍首。我認為劉邦以平民身份建立漢朝,所有的大臣都是當(dāng)年并肩征戰(zhàn)的伙伴,如果人心不安必定會產(chǎn)生謀反,高祖所憂慮的也是這些。張良借高祖問話道破了高祖的心意,因此高祖能輕易接受張良的建議,平息群臣的疑慮,不能不說張良的計謀是非常高明的。至于說日后韓信、彭越等功臣的被誅殺,又豈是張良所能預(yù)料到的呢?
注釋
①急:情況緊急。
②溫公:司馬光,封溫國公。
③韓、彭俎醢:漢誅殺韓信三族,又誅彭越,醢其肉賜諸侯。俎醢:剁為肉醬。
《智囊全集·宋太宗》
【原文】
太宗以北兵渡淮,時無一葦之楫。有人于囊中取干豬脬十余,內(nèi)氣其中,環(huán)著腰間,泅水而南。徑奪舟以濟。
《智囊全集·宋太宗》翻譯及注釋
譯文
宋太宗率領(lǐng)北方兵渡淮河,找不到渡河用的只。有位士兵從背囊中取出十多節(jié)干豬脬,將豬脬灌滿氣,然后綁在腰間,向南邊游去,奪取只,讓全軍順利渡河。
注釋
①太宗:宋太宗趙光義。
《智囊全集·顏常道》
【原文】
顏常道曰:“某年河水圍濮州,城竇失戒,發(fā)聲如雷,須臾巷水沒骭。士有獻衣袽之法,其要,取綿絮胎,縛作團,大小不一,使善泅卒沿城捫漏便塞之,水勢即弭,眾工隨興,城堞無虞。”
《智囊全集·顏常道》翻譯及注釋
譯文
顏常道說:“有一年河水暴漲,濮州被水圍困,由于城墻的漏洞疏于防護,夜晚河水從孔洞中涌入,夜晚發(fā)出的聲音好像巨雷一般,一會兒工夫,城中巷道的積水就已經(jīng)到達了膝頭。有人建議,用破衣物將那些洞堵住,取來大大小小的棉團,命令善于游泳的小兵,沿著城墻用手探索墻上的孔洞,然后塞入棉團,果然不久城內(nèi)的積水就退去了,隨后工人們立即動工修補城墻,城池沒有危險?!?div style="height:15px;">
注釋
①城竇失戒:城墻的漏洞疏于防護。
《智囊全集·侯叔獻》
【原文】
熙寧中,睢陽界中發(fā)汴堤淤田。汴水暴至,堤防頗壞陷,人力不可制。時都水丞侯叔獻蒞役相視,其上數(shù)十里有一古城,急發(fā)汴堤注水入古城中,下流遂涸,使人亟治堤陷。次日,古城中水盈,汴流復(fù)行,而堤陷已完矣,徐塞古城所決,內(nèi)外之水,平而不流,瞬息可塞。眾皆伏其機敏。
《智囊全集·侯叔獻》翻譯及注釋
譯文
北宋神宗熙寧年間,睢陽一帶筑汴堤來排水,想讓低洼地成為可耕的田地。未料汴河水位突然暴漲,堤防崩塌,一時之間無法搶修。當(dāng)時都水臣侯叔獻巡視災(zāi)情后,發(fā)現(xiàn)上游數(shù)十里外有一座廢棄古城,命人掘開一部分堤防,引水入古城,于是下游的水量減少,工人才有辦法靠近修堤。第二天古城積水已滿,河水又開始往下躥流,但堤防已修復(fù),于是將古城處掘開的堤防堵塞,使河水能沿著河道平穩(wěn)地流,而城內(nèi)的積水在短時間內(nèi)也都消退,眾人都對侯叔獻的機智聰明佩服不已。
注釋
①發(fā)汴堤淤田:打開河堤放出河水,用河水中的沉積物灌耕地,有施肥的作用。
《智囊全集·孫權(quán)》
【原文】
孫權(quán)濡須之戰(zhàn),孫權(quán)與曹操相持余。權(quán)嘗乘大來觀公軍,公軍弓弩亂發(fā),箭著旁,船偏重,權(quán)乃令回船,更一面以受箭,箭均船平。
《智囊全集·孫權(quán)》翻譯及注釋
譯文
濡須之戰(zhàn)的時候,孫權(quán)和曹操相持了一個多月。有一天,孫權(quán)乘著大船窺探曹操的軍營,曹營中的弓箭手一時間萬箭齊發(fā),面向曹營的船身全插滿了箭,船失去平衡開始傾斜,有翻船的危險,孫權(quán)立即下令掉轉(zhuǎn)船頭,用船的另外一面承受曹營的弓箭,于是船身兩面受箭平衡,不再傾斜。
注釋
①濡須:渡口名,在今安徽巢湖東南。
②公軍:曹軍,曹操被封為魏國公。
《智囊全集·司馬遹》
【原文】
遹晉惠帝太子遹。自幼聰慧,宮中嘗失火,武帝登樓望之,太子乃牽帝衣入暗中。帝問其故,對曰:“暮夜倉卒,宜備非常,不可令照見人主。”時遹才五歲耳,帝大奇之。嘗從帝觀豕牢,言于帝曰:“豕甚肥,何不殺以養(yǎng)士,而令坐費五谷?”帝撫其背曰:“是兒當(dāng)興吾家?!焙缶挂再Z后讒廢死,謚愍懷。吁,真可愍可懷也!
〔評〕此智識人,何以不祿?噫!斯人而祿也,司氏必昌,而天道僭矣。遹謚愍懷。而繼惠世者,一懷一愍,遂革而為牛,天之巧于示應(yīng)乎?
《智囊全集·司馬遹》翻譯及注釋
譯文
晉惠帝的太子叫做司遹,從小就聰明異常。晉武帝時,一天夜里宮中發(fā)生了大火,武帝登樓觀看火勢,司馬遹拉著武帝的衣角,讓武帝隱身在暗處。武帝問司馬遹原因,司馬遹說:“夜色昏暗,火場一片混亂,需要小心防范意外發(fā)生,皇上不應(yīng)站在火光映照、每個人都能看得見的地方?!边@時司馬遹才五歲,武帝感覺非常驚異。還有一次,司馬遹隨同晉武帝去檢查豬圈,他指著滿欄的肥豬對晉武帝說:“這些豬已經(jīng)養(yǎng)得非常肥了,為什么不殺了來犒勞將士,反讓它們白白浪費糧食呢?”武帝聽后,撫摸著太子的背說:“這個孩子日后必定能使我家興旺?!睕]想到日后惠帝卻因賈后的讒言使太子慘死,謚號“愍懷”,真是一位值得憐憫、值得懷念的太子啊!
評譯
太子智慧過人,可是怎么會如此短命?。堪?如果太子能活得長些,司馬氏必定會昌盛。然而,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是不是會違犯天道運行的正常規(guī)律呢?司馬遹謚號愍懷,而惠帝死后,繼承帝位的竟然分別是懷帝和愍帝。司馬氏最后為牛氏所取代,難道是上天的安排,早就已經(jīng)巧妙地顯示出來了嗎?
注釋
①晉惠帝太子遹:司馬通,晉惠帝長子,少聰穎,及長不好學(xué),為晉惠帝皇后賈南風(fēng)所忌,廢為庶人,后害死。
②豕牢:豬圈。
③馬遂革而為牛:晉惠帝死后,瑯玡王司馬遹在建康即位,建立東晉。但司馬遹是其母與一姓牛小吏私通所生,所以說“馬遂革而為?!?。
《智囊全集·文彥博 司馬光》
【原文】
彥博幼時,與群兒戲,擊球,球入柱穴中,不能取,公以水灌之,球浮出。司馬光幼與群兒戲,一兒誤墮大水甕中,已沒,群兒驚走,公取石破甕,遂得出。
〔評〕二公應(yīng)變之才,濟人之術(shù),已露一斑。孰謂“小時了了者,大定不佳”耶?
《智囊全集·文彥博 司馬光》翻譯及注釋
譯文
文彥博幼時常和同伴一起玩球,有一次球兒滾入洞中拿不出,文彥博就提水灌洞,不久球就浮出洞口。
司馬光和同伴嬉戲時,有個玩伴不小心失足掉入大水缸中,眼看就要淹死,大家驚慌得一哄而散。只有司馬光不慌不忙地拿起一塊大石頭把水缸打破,救了那小孩。
評譯
文彥博和司馬光應(yīng)變的才能和救人的機智,在年幼之時就已初露端倪,誰說“小時候聰明的人,長大后一定就沒有賢能的”呢?
注釋
①了了:聰明。
《智囊全集·王戎》
【原文】
王戎年七歲時,嘗與諸小兒游,矚見道旁李樹,有子扳折,諸小兒競走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痹囍弧?div style="height:15px;">〔評〕許衡少時,嘗暑中過河陽,其道有梨,眾爭取啖之,衡獨危坐樹下自若。或問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痹唬骸叭送鍪纴y,此無主矣?!焙庠唬骸袄鏌o主,吾心獨無主乎?”(邊批:真道學(xué)。)合二事觀,戎為智,衡為義,皆神童也。
《智囊全集·王戎》翻譯及注釋
譯文
晉朝人王戎七歲的時候,有一次和同伴玩游戲,看到路旁有棵李樹果實累累,同伴們都爭相攀折,唯有王戎留在原地不動。有人問他原因,他回答說:“李樹就種在路旁,往來的路人竟然沒有人摘采,可知李子一定是苦的?!北娙瞬幌嘈牛瑖L后證明王戎所言不虛。
評譯
元朝人許衡年輕時,曾經(jīng)在夏天經(jīng)過河陽,路旁有棵梨樹,同伴們都爭相摘食,只有許衡獨自坐在樹下乘涼。人們問他原因,許衡回答說:“梨不是我的,就采摘果實,不可以?!比藗冋f:“現(xiàn)在兵荒亂,這是沒有主人的梨樹?!痹S衡說:“梨沒有主人,難道我的心也沒有主人嗎?”(邊批:這是真正的道學(xué)。)從王戎和許衡的故事來看,王戎不摘梨是因為聰明,許衡不吃梨是因為行為處世堅持自己的原則,這兩個人都是神童。
注釋
①許衡:元時著名學(xué)者,博學(xué)多才,慨然以道為己任。
《智囊全集·曹沖》
【原文】
曹沖,自幼聰慧。孫權(quán)嘗致巨象于曹公。公欲知其斤重,以訪群下,莫能得策。沖曰:“置象大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一較可知矣。”沖時僅五六歲,公大奇之。
《智囊全集·曹沖》翻譯及注釋
譯文
曹沖從小聰明。有一次孫權(quán)送給曹操一頭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問遍所有官員都想不出秤大象的方法。一旁的曹沖突然說:“不如把大象牽到上,刻下船身吃水的水痕,再換載其他已知重量的物品,等船身吃水到原來水痕時,就可算出大象的重量?!碑?dāng)時曹沖只有五六歲,曹操聽了十分驚奇。
注釋
①致:贈予。
《智囊全集·懷丙》
【原文】
宋河中府浮梁,用鐵牛八維之,一牛且數(shù)萬斤。治平中,水暴漲絕梁,牽牛沒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夾牛維之,用大木為權(quán)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轉(zhuǎn)運使張燾以聞,賜之紫衣。
《智囊全集·懷丙》翻譯及注釋
譯文
宋朝時河中府曾經(jīng)建了一座浮橋,并鑄了八頭鐵牛來鎮(zhèn)橋,一頭鐵牛的重量有上萬斤。治平年間河水暴漲,沖毀了浮橋,鐵牛也沉入了河底。官員招募能讓鐵牛浮出水面的人。有個叫懷丙的和尚用兩艘裝滿泥土的大,將鐵牛固定在中間,用鉤狀的巨木鉤住牛身,然后慢慢地除去兩中的泥土,船身的重量減輕,自然就會浮起來,連帶也將鐵牛鉤出了水面。轉(zhuǎn)運使張燾聽說之后,賜給和尚一件紫色袈裟以表嘉獎。
注釋
①河中府:今西永濟。
②浮梁:浮橋。
③轉(zhuǎn)運使:官名,掌軍需糧餉、水陸轉(zhuǎn)運。
④紫衣:唐以后,朝廷以賜僧人紫色袈裟表示榮寵。
《智囊全集·梁武帝》
【原文】
臺城陷,武帝語人曰:“侯景必為帝,但不久耳。破‘侯景’字乃成‘小人百日天子’。”景篡位,果百日而亡。
《智囊全集·梁武帝》翻譯及注釋
譯文
梁武帝時臺城陷落,武帝曾經(jīng)對人說:“侯景必定會當(dāng)皇帝,但是時間不會太長。因為侯景兩個字拆開來看便是‘小人百日天子’?!惫缓罹按畚?,百天之后就被討平了。
注釋
①臺城:南朝謂朝廷為臺,故稱宮城為臺城。
《智囊全集·楊修》
【原文】
楊修為魏武主簿。時作相國門,始構(gòu)榱桷。魏武自出看,題門作“活”字,便去。楊見,便令壞之,曰:“門中活,‘闊’字,王正嫌門大也。”
人餉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許,蓋頭上題“合”字以示眾。眾莫能解,次至楊修。修便啖之,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復(fù)何疑?”
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薹臼”八字。魏武謂修曰:“解否?”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俟我思之?!毙腥?,魏武乃曰:“吾已得?!绷钚迍e記所知。修曰:“黃絹,色絲,于字為‘絕’;幼婦,少女,于字為‘妙’;外孫,女子,于字為‘好’;薹臼,受五辛之器,于字為‘辭’。所謂‘絕妙好辭’也!”魏武亦記之,與修同,嘆曰:“吾才去卿乃三十里?!?div style="height:15px;">操既平漢中,欲討劉備而不得進,欲守又難為功。護軍不知進止,操出教,唯曰:“肋?!蓖獠苣軙?,楊修曰:“夫雞肋,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殊可惜,公歸計決矣?!蹦怂秸Z營中戒裝,俄操果班師。
〔評〕德祖聰穎太露,為操所忌,其能免乎?晉、宋人主多與臣下爭勝、字,故鮑照多累句,僧虔用拙筆,皆以避禍也。
《智囊全集·楊修》翻譯及注釋
譯文
楊修擔(dān)任曹操的主簿官之時,有次曹操修府邸大門,剛開始搭椽子。曹操從內(nèi)室走出,察看施工的情形,在門上題了一個“活”字后就離開了。楊修命令人將門拆毀,說:“門中活為‘闊’字,魏王這是嫌門太寬了。”
有人獻給曹操一杯乳酪,曹操吃了一點,在蓋上寫了一個“合”字,給大家看。眾人不知道曹操的用意,楊修見后,便拿起杯子喝了一口,說:“曹公教‘人’各喝‘一口’,各位還有什么好遲疑的呢?”
楊修有一次隨曹操經(jīng)過曹娥碑,見碑上題有“黃絹幼婦外孫薹臼”八個字。曹操問楊修:“知道是什么意思嗎?”楊修回答說:“知道?!辈懿僬f:“你先不要說出答案,讓我思考一下?!钡茸吡巳锫泛螅懿僬f:“我明白了?!弊寳钚迣懴滤拇鸢福瑮钚迣懙溃骸包S絹,是色絲,合為絕字;幼婦,是少女,合為‘妙’字;外孫,是女兒之子,合為‘好’字;薹臼,是受辛之器,合為‘辭’字(辭古字為受辛)。因此是‘絕妙好辭’?!辈懿僖舶炎约旱拇鸢笇懴陆Y(jié)果。曹操所寫的和楊修相同。事后曹操感嘆地說:“我的才華與你的相差三十里遠?!?div style="height:15px;">曹操平定漢中之后,想要繼續(xù)討伐劉備,卻沒有辦法向前推進;想要堅守漢中,又很難防御得住。將軍們也不知道該守還是該戰(zhàn)。一天曹操發(fā)布命令,只是說:“雞肋。”外面的官員不知曹操的意思。楊修說:“雞肋,吃起來沒有多少肉,但是扔掉又覺得很可惜,我看曹公已經(jīng)決定班師回朝了?!庇谑撬较伦尡總冋硌b備準備回家,不久曹操果然下令班師回朝。
評譯
楊修正是因為聰穎太露,遭到了曹操的忌恨,招致禍難。晉、宋兩朝的君主,常常喜歡和大臣在詩詞書法上爭勝負,因此鮑照文章中常常會有低俗、累贅的言辭,僧虔寫字時也會用拙筆,這都是為了避禍??!
注釋
①魏武:曹操。
②始構(gòu)榱桷:剛開始搭椽子。
③解:了解,懂得。
④五辛:各種辛辣的食物。
⑤戒裝:整理行裝。
⑥德祖:楊修字德祖。
《智囊全集·丁謂》
【原文】
廣州押衙崔慶成抵皇華驛,美人,蓋鬼也。擲書:“川中狗,百姓眼,撲兒,御廚飯?!睉c成不解,述于丁晉公,丁解:“川中狗,蜀犬也;百姓眼,民目也;撲兒,瓜子也;御廚飯,官食也。乃‘獨眠孤館’四字。”
《智囊全集·丁謂》翻譯及注釋
譯文
廣州有個叫崔慶成的押衙抵達皇華驛站后,晚上碰到美麗的女鬼,女鬼丟了張字條給他,上面寫著:“川中狗,百姓眼,撲兒,御廚飯?!贝迲c成看不懂,拿去請教丁謂。丁謂解釋說:“川中狗就是蜀犬,合為‘獨’;百姓眼就是民目合為‘眠’;撲兒是瓜子合為‘孤’;御廚飯就是官食,合為‘館’。是‘獨眠孤館’四字?!?div style="height:15px;">注釋
①丁晉公:丁謂,時貶于崖州。
②馬撲兒,瓜子也:馬撲為摑,摑與瓜音近。
《智囊全集·劉伯溫》
【原文】
高祖方欲刑人,劉伯溫適入,亟語之夢:“以頭有血而土傅之,不祥,欲以應(yīng)之?!惫唬骸邦^上血,‘眾’字也,傅以土,得眾且得土也,應(yīng)在三日。”上為停三日待之,而寧降。
《智囊全集·劉伯溫》翻譯及注釋
譯文
明太祖想要殺死犯人,恰好劉伯溫入宮來,于是太祖急忙把夢到的內(nèi)容告訴他:“滿臉泥土,并且流血不止,不是吉兆,想殺死刑犯以應(yīng)驗夢中血兆?!眲⒉疁卣f:“頭上有血是‘眾’字,有泥土表示得到土地,能得到眾人的心再得到土地,那么在三天之內(nèi)必定會有好消息傳來?!比旌螅P踞海寧的張士誠軍隊果然投降了。
注釋
①高祖:明太祖朱元璋,謚高皇帝。
②刑人:處死人。
③劉伯溫:劉基,字伯溫,官至御史中丞、太史令,封誠意伯。
《智囊全集·占狀元》
【原文】
孫龍光狀元及第,前一年,嘗夢積木數(shù)百,龍光踐履往復(fù)。既而請一李處士圓之,處士曰:“賀郎君喜,來年必是狀元。何者?已居眾材之上?!?div style="height:15px;">郭俊應(yīng)舉時,夢見一老僧著屐。于臥榻上蹣跚而行。既寤,甚惡之。占者曰:“老僧,上座也;著屐于臥榻上,行屐高也;君其巍峨矣。”及見榜,乃狀元也。
《智囊全集·占狀元》翻譯及注釋
譯文
孫龍光狀元及第的前一年,曾經(jīng)夢到數(shù)百根木頭,自己穿著鞋來回在上面走。請李處士替他圓夢,李處士說:“恭喜郎君,來年一定高中狀元。為什么?你已經(jīng)位于眾材之上了。”
郭俊參加舉人考試的時候,曾經(jīng)夢到一位穿著木屐的老和尚,在床上來回地走動。醒來后感覺非常討厭。解夢人說:“老僧代表高位,穿著木屐在床上走動代表屐(技)高,先生考試一定能夠名列前茅。”等到放榜之時,郭俊果然高中狀元。
注釋
①處士:學(xué)問高但沒有做官的人。
②巍峨:高大的樣子。
《智囊全集·剃髭 剃發(fā)》
【原文】
宋李迪美須髯,御試日,夢剃削俱盡。占者曰:“剃者,替也,解元是劉滋,今替滋矣?!惫麪钤暗凇?div style="height:15px;">曹確判度支,亦有臺輔之望,或夢剃發(fā)為僧,心甚惡之,有一士善占夢,確召而詰之。此士曰:“前賀侍郎,旦夕必登庸;出家者,剃度也,度、杜同音,必代杜為相矣?!睙o何。杜相出鎮(zhèn)江西,而確大拜。
《智囊全集·剃髭 剃發(fā)》翻譯及注釋
譯文
宋朝人李迪蓄有一把漂亮的胡須,殿試那天夢到胡須全被人剃光了。占夢人說:“剃者,替也,今年解元是劉滋(留髭),先生一定能替劉滋之位成為新科狀元。”果然應(yīng)驗。
唐朝時曹確為判度支,拜相的呼聲甚高。一日,夢到自己剃發(fā)為僧,心情很惡劣,請相士解夢,相士說:“賀喜侍郎官,不久必登相位。出家人一定要行剃度禮,‘度’‘杜’二字同音,侍郎一定會代杜審權(quán)的相位。”果然杜審權(quán)奉命鎮(zhèn)守江西,曹確登宰相位。
注釋
①須髯:胡須。
②御試:由皇帝親自主持的考試,即殿試。
③曹確:唐懿宗時同平章事,居位六年,有雅望。
④杜相:杜審權(quán),懿宗立,進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為鎮(zhèn)軍節(jié)度使。
《智囊全集·季毅》
【原文】
王濬夢懸三刀于梁上,須臾又益一刀。季毅曰:“三刀為州,又益者,明府其臨益州乎?”果遷益州刺史。
《智囊全集·季毅》翻譯及注釋
譯文
晉朝人王濬夢到梁柱上懸著三把刀,一會兒又增添了一把。季毅說:“合三刀就是一個‘州’字,又加了一把刀,加的意思就是‘益’,難道你要去益州嗎?”后來王濬果然被任命為益州刺史。
注釋
①王濬:西晉人,初為參軍,薦為巴郡太守,遷益州刺史,官至撫軍大將軍。晉朝平定東吳時,是前線的重要將領(lǐng)。
《智囊全集·筮疾》
【原文】
有人父官刺史,得書:“有疾?!笔侨嗽勞w輔和館,別托相知者筮,遇“泰”。筮者:“甚吉。”是人出后,輔和語筮者云:“‘泰’,乾下坤上,則父已入土矣,豈得言吉?”果兇問至。
顧士群母病,筮得“歸妹”之“隨”,或以為“男女有家”之卦,必?zé)o患。郭璞曰:“‘歸妹’,女之終也,兌主秋,至立秋日終矣?!惫?。
《智囊全集·筮疾》翻譯及注釋
譯文
有人接獲家書,得知官拜刺史的父親患了重病,于是派人到趙輔和所住的別館請相士占卜。卜得泰卦。相士說:“這是大吉之卦,令尊定能病愈?!边@人道謝后離去。趙輔和對相士說:“泰卦,乾下坤上,乾代表天,坤代表地,表明已入土了,怎么能說是吉卦呢?”不久果然傳來喪訊。
顧士群的母親生病,卜得歸妹卦變成隨卦,有的人認為是男女成婚的吉卦,母親的病一定會康復(fù)。郭璞說:“歸妹雖然是吉卦,但如果是卜婦人生死,出現(xiàn)這個卦就是死亡,再說歸妹卦象是兌下震上,兌主秋,令堂大限恐怕就在立秋?!焙髞砉粦?yīng)驗了。
注釋
①趙輔和:北齊時術(shù)士,明《易》善筮。
②郭璞:晉人,博學(xué)多才,詞賦為東晉之冠,妙于陰陽算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智囊全集》原文·譯文
《智囊全集》各智部.總序|原文·譯文
《世說新語》注釋及譯文(中)
智囊全集原文及白話譯文在線閱讀,簡介
《詩經(jīng)全集 》305首(原文、注釋、譯文)
古詩百科《鬼谷子全集》原文、注釋及譯文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