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是一門很奇怪的科目,它存在著一種“梯次掉隊”的現(xiàn)象(可同比語文、英語)。不是說低年級的知識學好,高年級的知識就一定能學好。常常看到,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有一批學生數(shù)學成績掉下來;再往后,到了初二、初三時,又有一批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落后;再往后,到高中,仍然有人不斷掉隊。
很多教育工作者嘗試解釋這種奇怪的現(xiàn)象,有人說是“孩子大了,不聽話了”,有人說是“青春期了,孩子野了”……更多人認同,數(shù)學要求的思維能力地基沒打牢。
數(shù)學是人類的高級思維活動,越往頂層走的時候,需要的各種思維能力就越多,當思維能力不足的時候,掉隊是必然的。比如說——
小學三年級以前,數(shù)學只需要記憶力就可以了,記住一些計算規(guī)則就搞掂了;
但到了小學四年級,光有記憶力就不行了,還要邏輯能力,這時邏輯思維能力不足的小朋友就掉隊了;
到了初中,還需要用空間想象力,空間想象力不足的學生們就跑不動了;
到了高中呢,可能還要用到抽象、歸納、演繹等思維能力,這方面綜合能力不足的學生,就力不從心了。
……
故,兒童時期,思維能力的地基打得越牢固,未來學習過程中越不會掉隊??偨Y,要想孩子數(shù)學好,先“打地基”。
八種智能,為美國加德納博士定義。他說,人類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單一的,由語言智能、數(shù)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自然認知智能等8種組成。
這八種智能怎么開發(fā)?非常簡單,就是讓孩子去玩,玩得越瘋越好。
游戲中喊叫和交談吧,這叫語言智能;
游戲中組合多個游戲道具和計算數(shù)量吧,這叫計算智能;
游戲中爬樹跳下堆起積木吧,這叫空間智能;
游戲中瘋跑亂跳吧,這叫運動智能;
游戲中還合作協(xié)調吧,這叫人際智能;
……
簡言之,孩子玩得越瘋,玩得越嗨,這八種智力就開發(fā)得越好,未來的數(shù)學成績可能就越好。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有點調皮的男生,一直似乎數(shù)學成績不好,到了高中反而超越了一直聽話和優(yōu)秀的乖乖女?很簡單,調皮男孩在童年時的多種智力開發(fā)得遠比乖乖女要徹底,其深層的思維能力遠比乖乖女要強大,思維能力的地基打得牢、打得深,自然會在高中階段反超。
所以,讓小孩去找“孩子王”吧!就是那些特別容易活躍和興奮起來的,能夠且愿意帶著一大堆小孩子玩起來那種孩子。這種孩子,往往還是天生的,沒法培養(yǎng),所以你身邊要是遇到的,那就不要放過,就得想辦法去親近才行,呵呵。只有這樣,小孩才能玩得嗨,于是八種智能也就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鍛煉和開發(fā)。
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說,她的小孩圓圓4歲開始,通過游戲開始學習數(shù)學,不出兩年居然就會了500以內的加減法。她們玩的就是一個簡單的游戲“開小賣部”,讓她自己圍個地方當柜臺,放點東西,爹媽輪流去購買。真定價,用真錢,真找零,玩著玩著,這些錢款計算就成了天然的“應用題”訓練。這么訓練到小學二年級,學校經(jīng)過測試后,覺得也不用上三年級了,直接給她跳級上了四年級。
沒錯,生活中的日常買賣活動其實是最好的數(shù)學啟蒙!如果咱們不知道怎么玩“小賣部”,小孩去超市買自己的玩具,或者買冰淇淋時,讓他自己算錢、拿錢、花錢、存錢,也是個不錯的法子。或者,玩點狠的,把買菜、買煙、買家居用品的所有任務都交給上小學之前的5、6歲的小朋友,當專職的家庭采購員算了,當然啦,這個游戲要爹媽配合才能玩起來,還要順應興趣和時機,如果一方大包大攬所有采購事宜,那就沒得玩了。
還有,擲色子,打撲克,參加兒童跳蚤市場,都是方法!專業(yè)點的還有蒙臺梭利的數(shù)學教具,一切都可以在游戲中進行。反正,每天你總要面對小孩的,每天小孩總要纏著你玩的,如果你不知道怎么玩,那就去玩“數(shù)學游戲”,動點心思,給抽象的數(shù)字結合到游戲中去,把零花錢當成道具,玩著玩著,小學三年級的加減乘除估計都給你學完了,而且還一點壓力沒有,而且還興高采烈、興趣盎然。
前段時間還看到一篇文章,《閱讀,才是最好的“補課”》,說孩子數(shù)學成績不好,根源在于讀書太少!這個道理,100%認同,現(xiàn)將那篇文章部分節(jié)選如下——
前幾天,朋友給我13歲的女兒推薦了一位數(shù)學輔導老師。
“您孩子數(shù)學學習是什么情況?”電話中簡單寒暄了幾句老師問我。
“題不難成績還不錯。一遇難題,就好像深入不進去?!碧崞鹋畠旱臄?shù)學,我真頭疼。
“那她平時喜歡讀書嗎?”老師的問題讓我一愣,這不是語文老師的事嗎?跟數(shù)學。。。?“不是特別喜歡,但也不是一點不讀。平時喜歡看《淘氣包馬小跳》之類?!蔽蚁肓讼胝f。
“哦,那科普讀物和一些經(jīng)典名著讀過嗎?”老師接著問。
“沒有,我認為對學習有用的書她都讀不懂,也不愿意讀?!蔽矣行┎缓靡馑嫉鼗卮?。
“是有些問題?!崩蠋燁D了頓說,“孩子到了初中要想學好數(shù)理化,必須小學得多讀書,特別是有深度有人文素養(yǎng)的好書。多讀好書的孩子思維活躍,視野也開闊,到了初二就更能顯示出優(yōu)勢。我們班數(shù)學成績好的同學大多6、7歲就能看書,在小學階段就大量閱讀有深度有人文素養(yǎng)的好書,愛思考,愛看書,這群孩子問問題的深度和廣度有時把我都難倒了。而那些表現(xiàn)不怎么樣的孩子大都以前沒讀過什么書,現(xiàn)在也就不愛看書,有些油鹽不進、刀槍不入的感覺,他們父母著急花錢,我再怎么輔導,他們的數(shù)學成績也不會有太大的提高?!?/span>
聽他這么一說,忽然想起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曾經(jīng)說過:“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維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span>
很多家長總覺得閱讀所帶來的改變很緩慢,而考試就在眼前,所以還是覺得不如補課來得直接,效果更顯著。今天,經(jīng)這位數(shù)學老師一提醒,茅塞頓開。閱讀的功效絕不僅僅是豐富文化積淀,提高語文素養(yǎng),而是幫助孩子點燃思維的火花,拓展視野,深化思維,提高學習力。
所以,閱讀不僅僅是語文的事情,它對于任何一門學科來說都是首要的,遠比補課更能提高學習成績,促進學生的整體發(fā)展。有研究發(fā)現(xiàn),一年級或更早開始大量閱讀的孩子比三年級開始閱讀的孩子在其后的中小學學習,尤其是數(shù)理化學習方面潛力更大。因為前者在其后的學習生涯中具備了深閱讀能力和習慣,也就是理解能力很強,而后者閱讀時思維很膚淺,理解能力自然很弱。這個現(xiàn)象在初二這個分水嶺年級就表現(xiàn)得很明顯了。
所以,不要等到中小學遇到困難才沒完沒了地補課“拉一把”,而是要讓孩子4-7歲解決識字問題,6-9歲就能愛看書,9歲后就會大量閱讀、讀好書。
綜上所述,數(shù)學學習根源在于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瘋玩、啟蒙、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