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有智慧的教師
我終于認真讀完了 王曉春老師編寫的《教育智慧從哪里來》這本書。本書結(jié)集了100個教育案例,王曉春老師對這一百個案例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點評。讀完本書給我最深刻、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王老師的點評(與其說是點評,不如說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向我們解釋了如何解決班級管理問題;如何對待特長生、學困生、問題生;教師發(fā)展方向;班主任工作;教師與家長的關(guān)系等。
啟發(fā)一:教育智慧——不斷地研究和思考。
在中的一個案例里講了一個學生上課頻頻舉手,給老師的印象是“不懂裝懂,隨意舉手,欺騙老師”。一般老師可能會冷落,甚至譏諷他。可肖東萍老師經(jīng)過深入了解后卻認定他有一顆“好勝,上進的心”。該老師與這位學生做了一個秘密約定:不會回答的問題舉左手,會回答的問題舉右手。老師看到他舉右手就叫他回答問題。學生的一些看似缺點的表象一下子成了優(yōu)點,老師的視角變了,想法也就變了,可見老師的觀念是極其重要的。先了解情況,了解是解決的前提,思考就是研究!了解和思考過程蘊涵科學的探究,才能有切合實際的問題解決的結(jié)果。所以王老師認為:“成功的關(guān)鍵不在于答案,而在于知道如何尋找答案。”比如王老師在解決問題生的時候,先是了解學生的成長史和考察家庭教育的特點,這樣有利于搞清問題孩子的真正原因。
啟發(fā)二:教育智慧——注重家校聯(lián)系。
王曉春老師在書中指出:教師躲不開家庭教育,指導家長不是你愿意不愿意的事情,甚至不是你做沒做的問題,而是你怎么做得更好的問題。我認為家校聯(lián)系最重要的是彼此尊重與信任。
1、尊重
2、信任
目前在校學生的家長,普遍缺乏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最棘手的是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因為家長沒有教子經(jīng)驗的積累,對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認識滯后,對孩子的教育力不從心,導致許多錯誤做法,甚至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也與班主任存在著分歧。因此,我認為家長更要與班主任溝通,要讓家長充分信任班主任,相信班主任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的心情是和家長一樣的,相信班主任是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
啟發(fā)三:教育智慧——班級管理需精心培養(yǎng)、因勢利導。
教師對學生除了要有愛心,還要注意工作方法。我班有位外地學生,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跟班上的學生不一樣,學習成績比較差。學生反應(yīng)他不刷牙、洗發(fā),不換襪子等。這下子,我還真有點擔心了。后來我細細一琢磨,我們對待任何學生應(yīng)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于是,我課后多鼓勵、多啟發(fā),發(fā)動班上的好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幫助他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經(jīng)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現(xiàn)在同學們已經(jīng)不在遠離他了。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術(shù)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護教育對象”。小學教育對象是小學生,而現(xiàn)在的學生較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他們的通病主要是生活較懶散,缺乏自覺性,學習馬虎、勞動觀點弱、紀律松垮,缺乏鍛煉。針對這些情況,在教育時,應(yīng)細細把脈,慎重下藥。如我班有個學生平時淘氣貪玩,愛捉弄學生,不論大小,都要欺負,學生見了都躲著他,科任老師見到他也都搖頭,每次一聽到告狀,我又氣又急??墒寝D(zhuǎn)念一想,欲速則不達,不僅會使我的良苦用心落空,還會導致矛盾激化,甚至產(chǎn)生事與愿違的負教育。我經(jīng)過冷靜、耐心地尋找原因,發(fā)現(xiàn)他還有好的一面,動手能力強,在各項活動中處處表現(xiàn)出爭強好勝。因此,我采取激勵的辦法,抓住有利時機幫助他轉(zhuǎn)化。如在科學實驗課中,我鼓勵他自己動手設(shè)計實驗,同學們見了都投來羨慕的目光。我抓住這一有利的時機,及時表揚,樹立其信心。由此可見,教師只要做有心人,就能細雨潤物,潛移默化。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對話。”這話一點不假,《教育智慧從哪里來》這本書就是一本好書,讀了書中的那一個個案例,及王曉春老師的精辟點評,受益匪淺。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身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愛學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愛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書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