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華莎楚楚可憐地哀求:明齊,你可不可以接我電話,可不可以陪陪我。
可是,明齊還是要離開。
華莎跑到高速路口,用刀子割了自己的脖子,把自己整得狼狽不堪,假裝成被搶劫,她大哭著打電話給明齊:“我遇害了,你可以來救我嗎?”
明齊開車過來找她,華莎非常委屈地痛哭說:“我不想麻煩你的,我只是沒有辦法了,我遇害了,我不知道怎么辦,我很害怕……”
華莎在愛情的路上,套路十足,她最強的手段就是扮演弱者。華莎是在工作的時候認識的明齊,明齊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成熟,符合華莎對男人的一切幻想。這個男人事業(yè)有成、多金多才,他疼愛他的妻子,還會照顧孩子,非常溫柔體貼。
這是華莎理想中父親的樣子。于是,華莎開始了一場精心準備的戲份,想以一個弱者的角色,把這個顧家的成熟男人追上手??上н@個男人只是暫時被迷惑了,他愛的是他的妻子和家庭。
怎樣才能抓住他的心?華莎開始各種自虐,讓自己可憐無助、痛苦不堪來贏取對方的關(guān)注:
我這么慘,你就會看到我了。
我這么痛苦,你是不是就能看我一眼?
這是電視劇《守姻如玉》中的一個情節(jié)。
02
Y小姐每次戀愛都會用轟轟烈烈的方式進行到最后。
Y小姐膚白貌美大長腿,人不傻,可是一進入戀愛就不能自控,每一次,她都會一個人自演自導受害的劇情。
男朋友跟她吵架了,Y小姐會讓同事打電話給男朋友說,Y小姐在單位樓梯里不小心摔了。為了演戲演得全面,Y小姐還會特意把小腿整得發(fā)青,涂上紫色藥水。男朋友慌張地跑過來看她,她扭著腳走出來,裝出疼痛難忍的樣子。
一開始,男朋友都能關(guān)懷備至,可是作的次數(shù)太多了,最后都會受不了,跟她提出了分手。這一回,她是真的徹底難受了,鬧了幾回自殺,想用這樣的方式挽回男朋友的心,可是男朋友還是走了。
斷了關(guān)系后,Y小姐不吃不喝一直很痛苦,朋友勸她去找心理咨詢師。心理咨詢師分析說,Y小姐在早年的生活里,一直是得不到關(guān)注的,她是家里最大的孩子,家里又是重男輕女的,媽媽的心都放在弟弟那里,她在家里是被忽視的,無論她怎么努力也得不到關(guān)注。
Y小姐回憶說,“我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得了一場病,那段時間,媽媽帶著我往返家里與醫(yī)院,生病后的待遇真的是很好,那是我從來沒有得到過的關(guān)愛,自此我經(jīng)常莫名其妙生病,一變天鐵定要感冒,所以我的身體一直都很差?!?/p>
在Y小姐的潛意識里,她認為自己不好了就能得到關(guān)愛,于是走上了“體弱”和“自傷”之路。成年后的Y,遇到心愛的那個人,更加激發(fā)了她深層的東西:她認為,自己只有受傷,只有很糟糕了,才能得到愛,得到男朋友的關(guān)注,才不會被拋棄。
生病,受傷……這些套路,讓自己陷入很糟糕的境地。她不知道,弱者是在等施舍,強者才能談平等。
在愛情里,有的人會上演自虐。因為,有時正常地表達需求,是得不到回應(yīng)的,在得不到回應(yīng)的時候,她們就會以傷害自己的方式來獲得關(guān)注,比如,傷害身體、生病等。
這樣子,就會得到愛了。
03
一個小孩,坐在沙發(fā)上無所事事,他看著在玩手機的媽媽:“媽媽,你能陪我玩一下嗎?”媽媽沒有理會他。接著,他可能會故意把頭往地下倒,身體的部分躺在沙發(fā)上,制造出他快要摔倒的樣子,然后叫起來:“媽媽,媽媽,我要摔倒了,你快來扶一下我!”
孩子通過制造出自己快要摔倒的樣子,好讓媽媽看到自己。這樣子,才能讓媽媽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不管媽媽的回應(yīng)是溫柔的還是煩躁的,至少在這個過程中,他得到了關(guān)注。
有個媽媽告訴我,每次她的孩子哭,總會哭到嘔吐,看過醫(yī)生,醫(yī)生也說不出有什么問題,她很焦慮地來問我:
“33,你覺得孩子是怎么了?”
“一般她哭的時候,你們是怎么回應(yīng)的呢?”
“我覺得很煩啊,會罵她,讓她閉嘴,有時候我就由著她哭,不去管她?!?/em>
“那她嘔吐呢,你們會做什么?”
“她一嘔吐,我就害怕了,只能去抱她,倒點水給她喝,照顧一下她,哄一哄她,平復一下,免得嘔吐加重?!?/em>
“這個時候孩子就會不哭了吧?”
“是耶,我一哄,她就不吐了,情緒也會好些,但總是這樣,我覺得好累?!?/em>
孩子哭泣的時候,會激發(fā)媽媽的負面情緒,所以媽媽會覺得累;但孩子哭泣,身體做出反應(yīng),比如嘔吐等,其實不過是為了被看見。
孩子的身體發(fā)出了信號:媽媽,我身體都不舒服了,你還不能看看我嗎?
是啊,孩子嘔吐了,媽媽只能去安撫了。
于是,孩子每次都會用嘔吐來引起媽媽的關(guān)注。
04
有的孩子在哭泣的時候,如果被無視,會哭得更慘烈,甚至一邊哭一邊叫:“媽媽,媽媽,我哭到要咳嗽了;媽媽,我胸口痛;媽媽,我眼睛痛……”
孩子說的那個部位,其實就是媽媽在意的地方,比如,一個媽媽總擔憂孩子咳嗽,孩子就會總是用咳嗽來引起媽媽的關(guān)注……
有的孩子在被媽媽打了之后,會用力地去揉被打的地方,揉得發(fā)青發(fā)紫,然后,讓媽媽看到自己被打成了這個樣子。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媽媽關(guān)注自己:媽媽本來是生氣的,所以打自己一頓,如果自己把傷弄重了,媽媽就會為此內(nèi)疚,然后就會去關(guān)愛自己了。
如果他不這樣做,好像就得不到媽媽的回應(yīng),感受不到媽媽的愛,于是,這種行為慢慢變成了一種試探:媽媽,我要受傷了,你在嗎?你能看看我嗎?
還有一種情況是,媽媽的情緒波動很大,很容易對孩子下手,每一次發(fā)脾氣暴打或者怒吼孩子后,媽媽很快就感覺到了自己的內(nèi)疚。因此,這邊巴掌過后,那邊蜜糖就來了:為了彌補自己的內(nèi)疚,媽媽就對孩子百般溫柔起來。
于是,孩子潛意識里收到的信息是,只有受傷后,媽媽才會溫柔地對待自己,所以,孩子就學會了用受傷的方式尋求回應(yīng)。如果孩子一直得不到回應(yīng),有情緒的時候,他就不會正常地表達自己的需求, 只能借助一些不成熟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比如,有意地傷害自己,或者無意識地讓身體生病……
對于看不見的東西,我們覺得無所謂:心理的傷,是看不見的,可以被忽略;可是,身體的傷,所有的人都能看見,于是,身體幫心理表達了出來。如果你是媽媽,面對孩子的呼吁,你會怎么做呢?
“我心里很痛,我無法表達,你根本看不見?!?/em>
“我的身體受傷了,你應(yīng)該能看到我了吧?”
如果你是媽媽,面對孩子的呼吁,會怎么做呢?
【作者介紹:張惠姍,開森心理簽約作者,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蒙臺梭利早教認證師,擅長兒童心理、親子關(guān)系咨詢,江湖人稱33老師,偽文藝大齡女青年一枚?!?/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