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鶯啼綠柳,皓月醒長空。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p>
今日迎來小滿。該節(jié)氣是收獲的前奏,麥子等作物籽粒漸飽滿,但還只灌了個“半飽”,尚未成熟,故稱“小滿”。
小滿節(jié)氣的到來往往預示著夏季的悶熱、潮濕天氣即將來臨。此時節(jié)應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吃點“苦”味菜等方法會使您的身體更加健康。
睡眠也要——講科學
小滿過后,日照漸長,為順應夏季陽消陰長的規(guī)律,可適當早起晚睡,但要保證睡眠時間,以保持精力充沛??刹扇?strong>分段睡眠的方法,在中午小睡一會兒,中午睡眠以半小時到一小時為佳,時間不宜太長,以免影響晚上的睡眠質量。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人中午會趴在辦公桌或課桌上午睡一會兒,其實,這是不利于消除疲勞的。因為人體處于睡眠狀態(tài)時,全身肌肉松弛,血液循環(huán)減慢,頭部供血減少。
如果采用坐姿,人醒來后,會感到頭昏、耳鳴、腿軟、視線模糊、面色蒼白等大腦缺血、缺氧癥狀。另外,伏在桌上休息,使眼球受壓,眼壓增高,易誘發(fā)眼疾。
此外,小滿后氣溫明顯升高,雨量增多,但早晚仍會較涼,氣溫日差仍較大,尤其是降雨后氣溫下降更明顯,因此在晚上睡覺時要注意保暖,避免著涼受風而患感冒。
志閑少欲——得高壽
小滿時節(jié)人們易感到焦躁不安,中醫(yī)有云:“風火相煸”,心理學家稱之為“情緒中暑”。此時要調適心情,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抑郁、焦慮、生氣等情緒。
、
《內經》里“怒則氣逆, 甚則嘔血及飧泄”等, 講的就是情志失調導致身體發(fā)病。
少欲、安,才能保證體內真氣正常運行,強調志不貪,心知足,理性看待前進路上的每段過程和結果,不要過于計較一時得失。
很多人為了一點小事,大動肝火,甚者引起高血壓、腦血管等疾病,傷害的是自己的身體。情緒切記劇烈波動,做到心靜如水,閑看云卷云舒,花開花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寵辱不驚,波瀾不起,才得以頤養(yǎng)天年。
要保持內心的平靜和愉快,不因物欲影響心情。如能做到“外不勞形于事,內無思想之患”,就可保持形體和心理健康。現實生活中,高壽者大多性格開朗,情緒樂觀。
反觀之,急躁、焦慮等性格常是產生疾病的土壤,腫瘤、胃潰瘍、內分泌紊亂等疾病和情緒不無關系。
素食為主——吃點“苦”
進入“小滿”后,飲食調養(yǎng)可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可常吃具有清利濕熱、養(yǎng)陰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黃瓜、黃花菜、水芹、荸薺、黑木耳、胡蘿卜、西紅柿、西瓜、山藥、鯽魚、草魚、鴨肉等,忌吃膏粱厚味、肥甘滋膩、生濕助濕的食物。
此外,天熱吃“苦”,勝似進補。一到夏天,因為炎熱,很多人會食欲不振。而苦味菜勝在“入心經而降心火,去心火而神自安”,人的味蕾對苦味比較敏感,而且吃了苦食可以瀉火解暑,健脾開胃,增加食欲,促進消化,正是一舉多得。
再者,辛辣厚味要少食。小滿過后,雨水漸多,空氣滋潮濕熱,皮膚蘊濕生熱,容易引起風疹、風濕疹、汗斑、濕疹、濕性皮膚病、足癬等,《金匱要略·中風歷節(jié)篇》說:
“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
所以在飲食方面要少吃辛辣肥膩、生濕助濕的食物。因此,諸如動物脂肪、海鮮魚類、酸澀辛辣、性屬溫熱助火之品,要在小滿節(jié)后適當節(jié)制攝取,避免誘發(fā)各種疾病,從源頭做到“防熱防濕”,“未病先防”。
天氣漸熱后,人體水分丟失較多,多進稀食湯飲是夏季飲食養(yǎng)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進餐時食粥,午餐時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yǎng)身體。
在煮粥時加些荷葉,稱荷葉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開胃,有消解暑熱、養(yǎng)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時加些綠豆或單用綠豆煮湯,有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流水不腐——勤運動
選擇做一些自己喜歡的運動,如慢跑、打球、舞蹈、瑜伽等,可以和緩情志,強身健體,加快新陳代謝,使心情愉悅,身體氣機條暢。
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生命亦復如是,在于不斷運動。動則身健,不動則體衰,機體在陰陽對立統一中和諧地更替。小滿過后,積極進行體育運動,提高身體素質也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