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信義
一、序言
予作此《三緣四正論》,雖然是些庸俗的白話,但內(nèi)容深刻。人能遵此行為做事,方與人道無虧,大矣偉哉!人人依此,則家齊國治,天下平矣!于茲世道人心不無補益,此請高儒哲士勿以白話為嫌,敬請海涵諒解。震陽子曹信義自序
二、天人合一法
人生在世懂得“三緣四正”并依此行事,則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和行為作風(fēng),無愧生在人世間。何謂三緣?即上結(jié)天緣,中結(jié)人緣,下結(jié)地緣。
何以“上結(jié)天緣?”《陰符經(jīng)》云:“觀天之道,執(zhí)天之行,盡矣!”這就是說,看看上天的大道理,能掌握天之所行,體會天心替天行道,幫助老天爺治理世界,和老天爺?shù)木袢缭谝惑w,人就做到盡善盡美了。人能創(chuàng)造世界,人能改造世界。歷代諸圣先賢,古往今來的得道仙祖、諸神眾圣、大羅金仙,都是為人民求謀幸福的,為天下眾生立下豐功偉跡而不以為功,才能升仙得道。所以我們應(yīng)當(dāng)多做一些為人民求謀幸福之事,廣行方便,大積陰功,以天理良心、天良美德處世對人,為人民辦事,為眾生造福。因此我們就和天上的一切諸神眾圣的精神合為一體了,這樣就和上天結(jié)上緣了,故名上結(jié)天緣。
“中結(jié)人緣”,就是和廣大人民群眾要結(jié)緣,即便和國際朋友也要結(jié)緣。太上爺在《道德經(jīng)》四十九章中說?!吧普呶嵘浦簧普呶嵋嗌浦?,德善矣。”這就是說,忠誠老實厚道的好人,我和他相同一起做善道之事,做公德公益的事。那么要是遇著不道德的壞人呢?我也以善道對待他,感化他,這樣就盡到我們的心了。這就是至德至善,也就是執(zhí)天之行,就叫做“德善”矣?!兜赖陆?jīng)》二十九章云;“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這說明上天既生人生物,就無可棄之理,在乎圣人善處之耳,所以叫中結(jié)人緣。
那么何以“下結(jié)地緣”呢?地上所生長的萬物,不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都要結(jié)緣愛護,都是大自然的生成造化。如花香鳥語、鱗潛羽翔、自然景物、大塊文章等等,都要愛護,無故不得損傷。人為萬物之靈,知道生命可貴,貪生怕死,所以對待一切萬有,都要推己及人及物,應(yīng)永懷好生惡殺之心,與物無忤,都要結(jié)緣愛護,做到“常善救物,故無棄物?!倍以谖覀兊娜粘I钪?,一時一刻也離不開萬物。樹結(jié)果實,禾生百谷,這是人所必需之物品,都應(yīng)愛護。即昆蟲草木,不論巨細,都應(yīng)愛護,一切生靈,尤不可傷。即便是弱小的動物,無故皆不可損傷,此即大德歸仁,與地上萬物結(jié)緣矣。
三、性功煉法
以上所說的是三緣,那么何為“四正”呢?即正己化人,正心修身,正大光明,正氣凜然是也。
一、正己化人。未化人,先正己。諺云:“未能正己,焉能正人?”如已不正,教化于人,人家不聽你那一套。所以未正人,先正己。正己而后教化于人,人家才能服從于你。這樣才可以施展你的才干,教育化導(dǎo),使之同歸于大德仁化,則民德歸厚矣。
二、正心修身。人心必須要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庭和睦美滿,過幸福生活。夫婦之間相敬如賓,你敬我,我敬你。必須講孝道,不論男方父母還是女方父母,都要盡到孝道。自身孝敬父母,以身作則,教養(yǎng)子孫,代代相傳,孝友家庭,和睦門第。在家能盡孝道,為國就是忠臣,所以家庭教育先由正心修身開始。此則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矣。正心修身之義大矣哉!
三、正大光明。為人處世必須正大光明,正直不曲,大大方方、明明朗朗、光明磊落。人人喜愛光明正大、坦坦然然。古人云:“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蔽覀円獙W(xué)君子,作好人,堅決不作小人,反對不道德的壞人。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把“光明正大”四字,記在心里,口而誦,心而唯,決不離開正大光明。
四、正氣凜然。正氣凜然,就是儼然而不可侵犯,可以壓倒一切。這是以正己化人,正心修身,正大光明等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和作風(fēng)加在一起,形成的這種浩然正氣,統(tǒng)稱為正氣凜然。這種正道正義大仁大德的力量,通天徹地,凜然而不可侵犯。為人常存此四正之氣,則無論在任何崗位上工作,都能得極高尚的好評。
因此,為人處世之本,離不開這三緣四正。三緣與三元通,如果對三緣四正持之以恒,可能感動三元三品三官大帝的保舉,在世解厄賜福延壽,出世升為上仙。
把四正二字寫在一處,上下連在一起,就是“罡”字。罡就是浩然正氣,人有此罡氣,和天上三十六天罡正氣合在一起,自然吉星高照萬事亨通。這就是大德至善,同氣相感的作用,就是吉慶祥瑞的氣感。所以我們只要按照三緣四正這句話去行為作事并持之以恒,就什么也不怕,其為人處世就具有了極為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和作風(fēng)。此請君時刻轉(zhuǎn)念,口誦心唯,則大德無量、盡善盡美矣,升仙得道必矣!
詩云:
三緣四正道義豐,五行六合貴守中。
時刻莫忘通玄竅,久行不怠謁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