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8日的2015第八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新東方創(chuàng)始人、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與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副所長竇桂梅,就孩子能力、興趣、誠信培養(yǎng)的話題進行了現(xiàn)場對話。
以下是部分對話內容:
新時代,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家長應該最關注孩子什么?竇桂梅:“心成長,新父母”是要從心底、骨子里更新家長的觀念,徹底把自己以前的認識打碎,重新組建,為你未來的二胎或者現(xiàn)在的獨生子提供獨特的可能。不是所有的人都要上清華,清華大學不能解決全部問題,上清華大學的人也不一定是一個健全的人。不要給大學做一個標簽,每個人都需要完成自己的生命邏輯和行走。
俞敏洪:未來有兩個趨勢是必然發(fā)生的,第一是名牌大學獨占鰲頭這件事情一定會很快被解構掉,未來中國會出現(xiàn)特色大學,名牌大學的知識結構已經不能覆蓋現(xiàn)在的知識體系,所有的優(yōu)秀教師資源已經在全球沒有障礙地進行分享,大家可以通過網絡獲得優(yōu)質教育資源。
第二是未來的公司結構的改變會導致雇傭資本解體,雇傭關系的改變使每一個人都會變成一個主體,這個主體可以為各方面提供服務,叫做合伙人。我們要培養(yǎng)孩子兩個方面的能力,來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能從全世界獲取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自強的能力。
家長不要把孩子當成成功人士來培養(yǎng)俞敏洪:大多數中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出來就是個天才,并且按照天才的方向來培養(yǎng),要孩子學音樂、藝術、繪畫,還要孩子語文、數學、英語全都變成所有同學中間最好的。而國外的父母更加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很少把孩子當作一個成功人士來培養(yǎng),他們認為成功與否在于孩子的天資,就讓他自然發(fā)揮。
竇桂梅: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xù),希望孩子比我們好一點沒有錯,問題是要拿捏好或者把握好,對自己的孩子有清晰的判斷和把握。第一個方面是家長們必須有接受再教育的過程;第二個方面是對特殊和特需兒童背后的家庭做特殊的咨詢、矯正和調整。
俞敏洪:興趣是孩子必須要培養(yǎng)的,興趣班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選擇,不宜給孩子報太多興趣班,想把孩子培養(yǎng)成全能冠軍沒有意義。
應該根據孩子的個性來選擇興趣班,如果孩子比較內向,家長就帶著他學舞蹈和唱歌,這樣可以讓孩子的個性稍微外化一點。如果孩子比較多動、好動,可以學圍棋和象棋。選定一個興趣班,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孩子的成就感,成就感跟個人的幸福感是緊密聯(lián)系的,一旦孩子有進步,我們要表揚和鼓勵。
竇桂梅:興趣有集體性的,有單一性的。在興趣班的選擇上首先要問孩子最喜歡什么,然后把這個興趣當一個真正的興趣培養(yǎng),到一定程度就變成了志趣。當人有了一個志趣的時候人生就有大的志向,最初的興趣選擇是非常重要的。
面對家長的時候更開心還是更為難竇桂梅:我有一個習慣,每天早晨會站在校門口迎接學生。我這樣做,其實還有一個目的,觀察來到校門口的家長的狀態(tài)。今天你問我面對家長是高興還是為難,我想我換一個詞“糾結”,如果用分數來表達的話,高興占60分,糾結占40分。
俞敏洪:只有把家長教育好了,才能教育好孩子。但是現(xiàn)在不管是社會還是家庭,缺乏對于如何讓孩子變成真正的人的教育,包括道德規(guī)范、行為規(guī)范。
我國在市場化道路的過程中,裙帶關系、資本關系以及政府的權力關系產生了一些負面作用,使中國商業(yè)發(fā)展缺少誠信體系。誠信體系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導致家庭教育的迷茫,因為家長不知道怎么去教育孩子。教孩子誠實、老實,怕孩子長大了受欺負;教孩子斤斤計較,又怕孩子心理不健康。家長現(xiàn)在很糾結。
更多此會議內容,請點擊:【業(yè)界】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家庭將擔負孩子47%教育經費;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以上是俞敏洪、竇桂梅在2015第八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的精彩對話,活動家整理編輯。如有任何疑問,請聯(lián)系小編微信:hdjkefu。
找會議,上活動家!方便、快捷、安全找到最優(yōu)質的會議。更多精彩內容可關注活動家微信公眾號:VESERVICE,或直接掃描下面的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