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蟲洞,白洞!穿越蟲洞?時空旅行?到底是否可以?給你準確說法!
你想了解黑洞、蟲洞、白洞的秘密嗎?這里用通俗易懂的話告訴你。其中有些是個人觀點和研究成果,歡迎各抒己見。
比太陽大三四倍的恒星,其晚年,經(jīng)過了紅巨星階段后,會演變成白矮星。這類天體,由于原子受到了極大的壓力,電子被擠壓出來,電子脫離了原子,成為游離態(tài)。這就是白矮星。
白矮星,亮度低、溫度高、密度大。指甲尖大小的一塊,質(zhì)量就可以有十頓重。
大于三四個太陽大小,又小于七八個太陽的恒星,衰老死亡后,由于壓力更大,就會演變成中子星。在這里,被擠壓游離出來的電子,又被壓進原子核的質(zhì)子里了。結(jié)果全都變成了中子。這就是中子星。
中子星的密度更大。指尖大小的一塊,就可能達到數(shù)時億頓。原來那碩大的恒星只能被壓縮成直徑十公里左右的球體。
如果體積大于太陽七八倍以上的恒星,衰老死亡后,就會演化為黑洞了。
黑洞由于其密度太大,引力極為強大,就連光都無法逃脫,會吞噬周圍的一切,沒有光線發(fā)出。所以我們看不到,無法觀察。
但人們可以從引力透鏡,從黑洞發(fā)出的射線,從黑洞吞噬周圍的天體情況,去發(fā)現(xiàn)和研究黑洞。
白矮星、中子星、黑洞,都是被人類發(fā)現(xiàn)的天體。但黑洞里有什么,目前還不清楚。
本人認為,黑洞里,應(yīng)該是比中子星更致密的,它里面不是中子,而是中子的進一步分解。比如,是夸克、中微子等。本人還認為,黑洞不是只有一種。其單位質(zhì)量的大小和原來恒星的體積,應(yīng)該是一種類正比關(guān)系。恒星個體、星系、整個宇宙,坍塌死亡后的形成的黑洞,是不可能一樣的。
個人觀點,黑洞、蟲洞、白洞不能單獨存在??隙ǖ墓采?。每一個黑洞,都有無數(shù)個白洞相連。特別強調(diào),絕不是一個白洞,而是無數(shù)個。白洞會把黑洞里的物質(zhì)和能量,通過能量和射線方式,釋放出去。白洞只能釋放,不能吸收。而黑洞白洞之間的,就是蟲洞。蟲洞是黑洞向白洞輸送的通道。個人認為,宇宙大爆炸那個奇點,就是白洞。還有,類星體其實也是白洞的噴發(fā)。
現(xiàn)在回到開頭的話題,人類是否可以時光旅行,通過蟲洞,來到別的宇宙時空?甚至任意穿梭于遙遠的未來或過去?
個人觀點,這絕對是不可能的。
因為,如果那樣,你就必須進入黑洞,經(jīng)過蟲洞,再由白洞噴發(fā)出來。那你就必須,入境隨俗,也要轉(zhuǎn)化為黑洞里的物質(zhì)。而絕不是保全一個完整的你自己的個體。況且,你必須要能承受那宇宙中頂級的幾萬億億億億度的高溫。這何止是粉身碎骨?
所謂的穿越蟲洞,時空旅行,永遠都是幻想而已。
圖片源于網(wǎng)上。文章原創(chuàng) 洪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