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日本鹿兒島,一對虔誠善良篤信佛教的夫妻迎來了他們的第二個兒子,他們?yōu)槟泻⑷∶臼⒑头颉?/p>
這個男孩在日后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27歲赤手空拳創(chuàng)立京瓷(Kyocera),52歲創(chuàng)立第二電信(原名DDI,現(xiàn)名KDDI,目前在日本為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訊公司),兩家企業(yè)均發(fā)展為世界500強企業(yè);78歲他加入日航,僅一年的時間讓破產(chǎn)重建的日航扭虧為盈,創(chuàng)下日航史上最高利潤記錄。
事業(yè)成功之余,他更創(chuàng)設(shè)了“京都賞”,獎勵對人類社會發(fā)展做出卓越貢獻的人士;此外,他還創(chuàng)立了“盛和塾”,將自己的經(jīng)營理念傾囊相授,培育年輕一輩經(jīng)營者。
稻盛和夫的經(jīng)營哲學(xué)影響了許許多多人。
在他88歲的時候回顧自己的一生,總結(jié)自己取得這般成就的原因,就是“心”,正如500多年前王陽明所言:心光明,則一切光明。
稻盛先生把自己的人生智慧集結(jié)成書,寫下這本《心》,其中飽含他的生活態(tài)度、哲學(xué)、思想和倫理觀。
01 謙虛之心
假設(shè)拿走一切生物之所以成為生物的屬性—肉體、精神、意識、直覺等,剩下的只有“只能被稱為‘存在‘的東西“。 稻盛先生創(chuàng)辦京瓷后,經(jīng)營上了軌道,有了相當?shù)睦麧?,于是產(chǎn)生了這樣的想法:“公司有了這么高的收益,自己的年薪卻這么低,不是很虧么?“
讀到這段時,很有共鳴,在人生中的許多時候,我們都會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尤其是在職場中,若是自己的投入與收獲不成正比,便心生怨懟。
可是稻盛先生很快意識到那是自己產(chǎn)生了傲慢之心,他是這樣思考的: “自己擁有的才能和能力,絕不是自己的私有物,那不過是偶然被賜予的。這種才能和能力,如果不為我所有,也很正常。我所扮演的角色,由其他人來承擔也絲毫沒有不可思議之處?!?/strong> 于是稻盛先生將那傲慢之心轉(zhuǎn)為一顆謙虛之心。
想到我也曾因自己小有才華而沾沾自喜,常因付出許多而得不到應(yīng)得的報酬,心生不忿,還常與友人訴苦抱怨。殊不知,當產(chǎn)生了這樣的心思便不能盡全力。
不如換一種心態(tài),如書中所言,明白你并不是不可取代之人,另一方面講,每一種付出都會有收獲,即使不是眼前的利益,不是金錢的回報,也會是其他方面的成長。
02 利他之心
“人生的目的是磨煉心性,為他人盡力?!?/strong> 稻盛先生在很年輕的時候便想明白了做事始終要秉持利他之心。
他在回顧自己過去的經(jīng)歷時發(fā)現(xiàn),所有為了自己:滿足自我欲望、自我保護、或希望獲得別人好評的事情全都失敗了。
唯一成功的事情是高中時代為了幫扶家計、守護家人而從事的紙袋行商。 究其根源是因為,當懷抱著利他之心時,發(fā)出的是善意的動機。
仔細想想,的確如此,過去經(jīng)營空間開初非常順利,因為懷抱著利他之心,是真心實意要做一件為都市年輕人搭建交流橋梁的事情;而后來的幾次創(chuàng)業(yè)失敗,皆是因為利己之心。因為想獲得成功,懷抱著這樣的初心,便不能真正去理解和感受到客戶的需求。
企業(yè)的存在如果不能以滿足用戶需求為己任,又如何奢望他人會為產(chǎn)品買單呢?
想明白這一點,深感在未來的工作中,更應(yīng)考慮他人,成就他人,懷利他之心。 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命運自然會好轉(zhuǎn)。
03 知足感恩之心
黑猩猩是食草動物,但有時候它們也會襲擊牛羊等大型哺乳動物補充生存所必須的部分營養(yǎng)。
有人說,那么經(jīng)常捕獵不好么?
這正是人類的貪婪之心。
在自然界,即使是百獸之王獅子,在一次捕獵成功、填飽肚子后,即使獵物在身旁,它們也不會發(fā)動襲擊。因為獅子明白,如果貪婪,為了滿足欲望而肆意捕獵,那么破壞了自然界的平衡,威脅的是自己的生存。
自然是人類最好的老師,但人卻常因為滿足自己的欲望和貪婪而過度從自然索取。如今自然災(zāi)害頻發(fā)正是人類行為的惡果。
放在個人的生活上,也是同理。
自然教會我們要知足感恩,如果每個人都能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對待他人,這樣社會也會變得美好很多。
對待給予機會的客戶,要心懷感恩;對待給予自己幫助的人要心懷感恩;生活中的物品滿足生活需要即可,做好人生的減法,也是解放自我。
“愛己之心、私心、利己這些對于自我的執(zhí)著才是人類欲望的真實面目。
所以,能減少多少這類欲望,就能從心中減去多少自我,真我所占比例才會擴大?!?/p>
04 信念之心
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有一句話,當你全心全意夢想著什么的時候,整個宇宙都會協(xié)同起來,助你實現(xiàn)自己的心愿。
稻盛先生在書里也傳達了類似的思想,他認為:成功人士和非成功人士只有毫厘之差。關(guān)鍵在于,當遭遇前所未見、如同絕壁一般的巨大障礙時,在那一瞬間,能不能對自己說“一定能跨越“,并走出第一步;敢不敢想”是我的話,一定能攀登。”
想到生活中有許多人,總是還沒有開始就先放棄了,他們不敢夢想,即使有夢想,也在心里認為“是我的話一定不行“。
卻不知,我們的信念和宇宙是相通的,當你在心里這樣想的時候,信號也被宇宙接收了。
不如從此刻當下開始,試著打破自己的限制性信念,無論遇到何事,試著在心里對自己說,“是你的話,一定可以做到的。”
下次不如這樣試試吧!想想我也曾憑著信念之力克服暈車,克服經(jīng)濟困境,得以達成大多數(shù)夢想,至今想來仍有些不可思議,原來也是信念之心在發(fā)揮作用呢!
稻盛先生寫道:在人心的深處,存在著被稱為“靈魂“的東西。在人心的更深處,在可以稱之為核心的部分,存在著”真我“。真我是心靈最純粹、最美好的東西。
而真我,能洞穿一切虛幻、物質(zhì)、欲望,愿你也能為自己的人生找到一個方向,懷抱利他之心、知足感恩之心、信念之心,堅定地走向自己想要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