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導(dǎo)讀:最近罵人的新話是“你是詩人”、“你才是詩人”“你們?nèi)叶际窃娙?#8221;、“你祖宗18代都是詩人”……怎么“詩人”成了貶義詞?
“詩人”氣質(zhì)的男人確實不適合社交,或者說不善于社交。詩人是用來欣賞的,但是詩人卻不太好相處。我們有必要掏出心看看,有沒有詩意的“細菌”影響我們的社交形象?
神經(jīng)質(zhì):
美化的詞匯是“清醒者”。詩人氣質(zhì)里,最讓人感到陰郁的應(yīng)該就是這個心理,消極,容易把別人的無意翻譯為故意,或者敵意。凡事往壞處想,對人不對事。這樣就容易產(chǎn)生灰暗心境,甚至做出瘋狂的舉動,如詩人顧城在新西蘭殺死他的妻子。
酸腐:
美化的詞匯是“有文化”。端著一副朗誦詩歌的架勢,矯情到人生惡;或者不與時俱進,書呆子氣太重。曾經(jīng)有個老學(xué)究半夜大喊:“夫人,爾夫為毒蟲所襲,迅燃銀燈……”他老婆聽了老半天仍然聽不懂,最后老書生實在受不了,只好說人話:“老婆,我被蛇咬了,快點燈!”
激動:
美化的詞匯是“有個性”。不寬厚,情緒不穩(wěn)定,不理性,隨性而為。這樣的情緒下,往往很難贏得大家的信服。英國詩人蘭多就是這樣一個火爆性子的人,一天,他的廚師把飯燒焦了,詩人火冒三丈,盛怒之下,居然把廚師從窗口扔了出去??蓱z廚師念在他是詩人的份上不予計較,但是仍然付出沉重代價,摔斷了一只膀子,而詩人卻突然激動地大喊起來:“我的天哪,我忘記了下面是紫羅蘭!”
狂妄:
美化的詞匯是“驕傲”。自大,自卑與自負交集,甚至躁狂,很多詩人在強調(diào)傲骨的同時,也變得莫名其妙地傲慢起來,結(jié)果,誰在他眼里都不是人物,傲財恃物,不可一世。人際關(guān)系里,謙虛是絕對的美德也是待人的藝術(shù),但是詩人往往只強調(diào)自我,結(jié)果忽略了別人的感受。所以,你在詩行里可以清高可以傲視一切,但是生活里,你應(yīng)該學(xué)會示弱與謙讓。
泛愛:
美化的詞匯是“多情”。誤判別人的客氣,容易感情受傷。這樣的“多情種”不僅容易為情所困,而且很容易向“桃花顛”轉(zhuǎn)換,看見風(fēng)就是雨,緋聞纏身。“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陸游的感慨,對我們這些非詩人而言,仍然很有警示作用。
固執(zhí):
美化的詞匯是“不落俗”。古代“竹林七賢”之一的詩人劉伶,終日飲酒無度,有人勸告他,釀酒的用具容易腐爛,可見酒易傷身??墒枪虉?zhí)的詩人狡辯說:“你沒有見過,肉遇見酒,就不容易壞了!”詩人往往有許多閃光的念頭,起碼是小聰明,很多還透著智慧光輝。也許用于創(chuàng)作是好事,但是在為人處世方面,詩人作派就顯得有些不通情理,過于堅持而讓別人不舒服。
抑郁:
美化的詞匯是“憂郁”。容易感傷,情緒低落,愁怨或埋怨,林黛玉就是這樣的一個詩人,男性詩人多酒徒,女性詩人多憂郁。抑郁的表現(xiàn)就是,凡事提不起興趣,逃避現(xiàn)實,拒絕社交,這樣就等于把自己隔絕于時代潮流之外。
深刻不等于深奧,更不等于生僻。確實,越是高級的東西越簡單,越是真理越明了,如果一個真理不能讓人明白,不讓人一聽就懂,它還是真理嗎?同樣,做人應(yīng)該通俗易懂,健康明白才可以左右逢源。詩人太小眾,我們應(yīng)該以開闊的胸襟去做一個更大眾的人,說口語,而不是朗誦。美國詩人惠特曼《草葉集》出版后,常常被人當(dāng)怪物、瘋子或者神人,一天,他經(jīng)過白宮,有人把他指給林肯總統(tǒng)看,總統(tǒng)放心地點點頭:“哦,他看起來很像個人!”是的,詩人也許值得尊敬歌頌,但是我們不一定都做詩人。
小編結(jié)語:做個雅俗共賞的人,是最討好的,也一定最有人緣。詩意是作品里的意境,做人處世,還是通俗一些好。在流行的、超人氣表象的背后,骨子里面肯定有非常深刻動人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