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南方草木狀》【西晉】嵇含著高日升校朱曉光校注肖毛掃校
《南方草木狀》【西晉】 嵇含 著  高日升 校 朱曉光 校注 肖毛 掃校

  《南方草木狀》
         
                         【西晉】 嵇含 著  高日升 校
                          
                                朱曉光 校注
                                
                                  肖毛 掃校
         
         掃校自《嶺南本草古籍三種》(朱曉光主編,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9年初版,ISBN:7-5067-1922-3,16.25印張,定價28元)
         
                                   掃校說明
                                   
         某日,于木兆軒主人處得見商務印書館1955年11月初版的叢書集成本《南方草木狀》,難以奪取,心有憾焉。次日,于某舊書店適見一收有《南方草木狀》之古籍合刊本,是時,已選購舊書一抱,力不能逮,故棄之而走。此后,不可再見此書。
         昨,馳騁于中文網(wǎng),搜得有關《南方草木狀》之紹介,知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曾出版《嶺南本草古籍三種》,內(nèi)有此本,遂奔諸書肆,居然見之。不喜后二種,棄之不顧。
         今,輾轉思之,操電話詢之,此書仍在,故八折以購,施施然而歸。當晚,與《大林和小林》等一并掃出。是時,此書匆匆校畢,敢不立呈之諸君子?
         《嶺南本草古籍三種》點校說明云,是書以“1956年出版的附圖《南方草木狀》為對校本”,如非筆誤,此定為再版本?!赌戏讲菽緺睢冯m經(jīng)對校,正文似猶有誤,因無他本,故僅添標點一,字句皆如其舊。注釋文字,似亦有錯失處,略標注一、二,以正視聽。
         原文各條前均無數(shù)碼,為便于統(tǒng)計,增之;凡字庫中難尋之異體字,分偏旁錄入,合于“【】”中。
         原文中,朝代后均加隔點,如“吳孫亮”寫作“吳·孫亮”,不知何故,此電子版中皆略。
         由“點校說明”可知,正文恐已經(jīng)校注者改動,讀時,不可不慎。如諸君子合力,由此不難得到善本,然獨力難支,惜哉。
         
         23:07 04-6-4 肖毛
            
         
         
                              《南方草木狀》目錄
         一、前言(選)
         二、點校說明
         三、《南方草木狀》卷上
            A 草類
              1.甘蕉  2.耶悉茗  3.末利  4.豆蔻花  5.山姜花  6.鶴草  7.甘薯  8.水蓮  9.水蕉
              10.蒟醬  11.菖蒲  12.留求子  13.諸蔗  14.草曲  15.芒茅  16.肥馬草  17.冬葉
              18.蒲葵  19.乞力伽  20.赪桐  21.水蔥  22.蕪菁  23.茄  24.綽菜 25.蕹  26.冶葛
              27.吉利草  28.良耀草  29.蕙
         四、《南方草木狀》卷中
            B 木類
              1.楓人  2.楓香  3.熏陸香  4.榕  5.益智子  6.桂  7.朱槿  8.指甲花  9.蜜香
              10.沉香 11.雞骨香 12.黃熟香  13.棧香  14.青桂香  15.馬蹄香  16.雞舌香
              17.桄榔 18.訶梨勒  19.蘇枋  20.水松  21.刺桐  22.棹  23.杉  24.荊  25.紫藤
              26.榼藤  27.蜜香紙  28.抱香履
         五、《南方草木狀》卷下
            C 果類
             1.檳榔  2.荔枝  3.椰  4.楊梅  5.橘  6.柑  7.橄欖  8.龍眼  9.海棗  10.千歲子
             11.五斂子 12.鉤緣子  13.海梧子  14.海松子  15.庵摩勒  16.石栗  17.人面子
           D 竹類
             1.云邱竹  2.葸蒡竹  3.石林竹  4.思摩竹  5.簞竹  6.越王竹
         六、王謨識記
        
        
                                    《南方草木狀》正文
        
         一、前言(選)
         
         祖國醫(yī)藥學,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雖幾經(jīng)摧殘,仍人才輩出,代有名家。他們在實踐中,經(jīng)驗日益豐富,理論不斷發(fā)展,并且著書立說,保存了我國醫(yī)藥學精湛的理論和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在這浩如煙海的古醫(yī)籍中,嶺南醫(yī)藥學既有傳統(tǒng)醫(yī)藥學的共性,又有其地方特性。為了繼承和發(fā)揚嶺南地區(qū)醫(yī)藥遺產(chǎn),我們特將《南方草木狀》、《生草藥性備要》和《本草求原》三部嶺南本草古籍專著編在一起,名曰《嶺南本草古籍三種》,介紹給讀者。
         《南方草木狀》一書,是西晉武帝朝,振武將軍、襄陽太守嵇含(字君道,又自號亳邱子),以所聞嶺南草木詮敘而成,永興四年(公元304年)問世。
         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卷上草類29種,卷中木類28種,卷下果類17種、竹類6種。書中介紹的80種草木,都是當時出產(chǎn)在南海番禺、高涼、交趾合浦、桂林、九真日南、林邑、扶南 (即現(xiàn)在廣東、廣西大部,及越南、老撾、柬埔寨廣大地區(qū))和大秦(當時統(tǒng)治地中海一帶的羅馬帝國)等地的植物;對它們的形態(tài)、品味和用途,都做了具體的說明,其中還有用螞蟻防治柑橘蟲害的植保記載。書中所介紹的草木,大多可以入藥;其中 50多種提及了藥用價值,保存了大量的、早期嶺南人民的用藥經(jīng)驗。原著距今近1700年,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植物文獻之一,向來被視為嶺南中草藥的重要著作。
         本書敘述典雅,詞意雋逸,不足兩百字的“檳榔”一目,就是一篇文學性很強的狀物小品文,像這樣的條目,書中還有不少。所引古籍《三輔黃圖》、《林邑記》、《瑣言》等,亦極典博;所記當時的佚聞故事、風土人情,對研究嶺南史地及民俗的專家和學者,也是極有參考價值的。    …………
         朱曉光
         于第一軍醫(yī)大學
         1997年10月
      
     
          二、點校說明
         
         《嶺南本草古籍三種》包括《南方草木狀》、《生草藥性備要》及《本草求原》三部嶺南中醫(yī)藥專著。   
         《南方草木狀》的點校是以清乾隆年間王謨纂集本為底本,商務印書館據(jù)百川本及1916年沈氏怡園校宋刊本,于1956年出版的附圖《南方草木狀》為對校本,以使其更符合該書原貌。
         《生草藥性備要》則是以廣州守經(jīng)堂木刻《生草藥性備要》上、下兩卷為底本,醫(yī)學研究社出版、廣州市啟德印書局發(fā)行的《生草藥性備要》石印本為對校本,香港長興書局出版的石印《生草藥性》為參校本。由于作者寫書時大量運用方言俗字,現(xiàn)存各本錯漏不少,舛誤甚多,致文義懸隔,寓意難通,故參以《本草求原》。
         《本草求原》這本書的點校,以遠安堂家藏版為底本;雖然這個版本可能晚于養(yǎng)和堂本,但全書較完整,且刻工精細。以養(yǎng)和堂版為對校本,并以劉潛江、徐靈胎、葉天士、陳修園等有關本草學著作及廣州守經(jīng)堂木刻《生草藥性備要》上、下二卷為參校本。
         在點校以上各書時,還參考了中山大學編的《華南千種草藥》、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國中草藥匯編》、廣東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藥別名手冊》。
         此次整理,以對校和他校為主,據(jù)情參以本校和理校。
         一、原書均系豎排本,現(xiàn)改為橫排,故原書中的“右”字,一律改為“上”字,予以說明。
         二、本書目錄、卷次、品類,均按原書排列;前后不符合之處,則做相應的調(diào)整、刪補。       三、底本與校本不同,凡系底本錯訛、脫漏、衍文、倒文等,均據(jù)予以改正、增補、刪減、乙轉、釋疑,并出校注。
         四、原書中的繁體字,一律易為簡化了的今體字;古體字和通假字,或改為簡化字,或加注說明。
         五、一般異體字或俗寫字,均從底本;同一意義,而有多種寫法的字,統(tǒng)用現(xiàn)行常用的一種,或意義不易混淆的一種。
         六、對書中明顯的錯字、別字,均予更改,一般不加注明。
         七、凡書中個別古奧、乖僻的字、詞,則出注正音,并作簡單解釋。
         八、對原書中不易理解的詞句、典故、中醫(yī)術語及名家事略等,首次均作注釋,再次出現(xiàn)則予從略。
         九、標點斷句,系根據(jù)點校者對原文的理解程度而作的句讀。
         十、校注部分,均按注腳序碼,一律排列在原文或卷次之后。
         由于水平有限,錯點和漏校之處在所難免,深望指正。
         
            
         三、《南方草木狀》卷上
        
         晉 譙國嵇含著 龍泉高日升校
      
         南越、交趾植物,有四裔①最為奇,周、秦以前無稱焉。自漢武帝開拓封疆,搜求珍異,取其尤者充貢。中州之人,或昧其狀,乃以所聞詮敘,有裨子弟云爾。
      
         A 草類
      
         1.甘蕉  
         望之如樹,株大者一圍余。葉長一丈,或七、八尺,廣尺余、二尺許?;ù笕缇票?,形色如芙蓉,著莖末百余。子大,名為房,相連累,甜美,亦可密藏。根如芋魁,大者如車轂。實隨華,每華一闔,各有六子,先后相次,子不俱生,花不俱落,一名芭蕉,或曰巴苴。剝其子上皮,色黃白,味似葡萄甜而脆,亦療饑。此有三種:子大如拇指,長而銳,有類羊角,名羊角蕉,味最甘好;一種子大如雞卵,有類牛乳,名牛乳蕉,微減羊角;一種大如藕,子長六、七寸,形正方,少甘,最下也。其莖,解散如絲,以灰練之,可紡績?yōu)榻偫叄^之蕉葛。雖脆而好,黃白不如葛赤色也。交、廣俱有之?!度o黃圖》曰:“漢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建扶荔宮,以植所得奇草異木,有甘蕉二本。”   
         
         2.耶悉茗
         耶悉茗花、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國移植于南海,南人憐其芳香,競植之。陸賈《南越行紀》曰:“南越之境,五谷無味,百花不香,此二花特芳香者,緣自別國移至,不隨水土而變,與夫橘北為枳異矣。彼之女子,以彩絲穿花心,以為首飾。”
         
         3.末利
         花似薔蘼之白者,香愈于耶悉茗。
         
         4.豆蔻花  
         其苗如蘆,其葉似姜,其花作穗,嫩葉卷之而生。花微紅,穗頭深色;葉漸舒,花漸出。舊說此花食之破氣消痰,進酒增倍。泰康二年,交州貢一篚②,上試之有驗,以賜近臣。
         
         5.山姜花  
         莖葉即姜也,根不堪食。于葉間吐花、作穗如麥粒,軟紅色。煎服之,治冷氣甚效。出九真、交趾。
         
         6.鶴草  
         蔓生,其花曲塵色,淺紫蒂,葉如柳而短;當夏開花,形如飛鶴,嘴翅尾足,無所不備。出南海。云是媚草,上有蟲,老蛻為蝶,赤黃色。女子藏之,謂之媚蝶,能致其夫憐愛。
         
         7.甘薯  
         蓋薯蕷之類,或曰芋之類。根、葉亦如芋,實如拳,有大如甌者,皮紫而肉白,蒸鬻食之,味如薯蕷,性不甚冷。舊珠崖之地,海中之人,皆不業(yè)耕稼,惟掘地種甘薯,秋熟收之,蒸曬切如米粒,倉圌③貯之,以充糧糗,是名薯糧。北方人至者,或盛具牛豕膾炙,而末以甘薯薦之,若粳粟然。大抵南人二毛者百無一、二,惟海中之人壽百余歲者,由不食五谷而食甘薯故爾。
         
         8.水蓮  
         花之美者,有水蓮,如蓮而莖紫,柔而無刺。
         
         9.水蕉  
         如鹿蔥④,或紫或黃。吳永安中,孫休嘗遣使取二花,終不可致,但圖畫以進。
         
         10.蒟醬  
         蓽菝也。生于蕃國者,大而紫,謂之蓽菝;生于番禺者,小而青,渭之蒟焉;可以調(diào)食,故謂之醬焉。交趾、九真人家多種。蔓生。
         
         11.菖蒲  
         番禺東有澗,澗中生菖蒲,皆一寸九節(jié)。安期生采服仙去,但留玉舄焉。
         
         12.留求子⑤  
         形如梔子,棱瓣深而兩頭尖,似訶梨勒⑥而輕,及半黃已熟,中有肉白色,甘如棗,核大,治嬰孺之疾。南海、交趾俱有之。   
         
         13.諸蔗  
         一曰甘蔗。交趾所生者,圍數(shù)寸,長丈余,頗似竹,斷而食之甚甘;笮取其汁,曝數(shù)日成飴,人口消釋,彼人謂之石蜜。吳孫亮使黃門以銀碗并蓋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獻甘蔗餳。黃門先恨藏吏,以鼠屎投餳中,啟言吏不謹。亮呼吏持餳器入,問曰:“此器既蓋之,且有油覆,無緣有此,黃門將有恨汝?”吏叩頭曰:“嘗從臣求莞席,臣以席有數(shù),不敢與。”亮曰:“必是此。”問之,具服。南人云,甘蔗可消酒。又名干蔗,司馬相如《樂歌》曰:“太尊蔗漿折朝酲”是其義也。泰康六年,扶南國貢諸蔗,一丈三節(jié)。
         
         14.草曲  
         南海多矣。酒不用曲蘗,但杵米粉,雜以眾草葉、冶葛汁滌溲之;大如卵,置蓬蒿中蔭蔽之,經(jīng)月而成。用此合糯為酒,故劇飲之,既醒,猶頭熱涔涔,以其有毒草故也。南人有女,數(shù)歲即大釀酒。既漉,候冬陂池竭時,置酒罄⑦中,密固其上,瘞⑧陂中;至春潴水滿,亦不復發(fā)矣。女將嫁,乃發(fā)陂取酒,以供賓客,謂之女酒,其味絕美。  
         
         15.芒茅  
         芒茅枯時,瘴疫大作,交、廣皆爾也。土人呼曰黃茅瘴,又曰黃芒瘴。
         
         16.肥馬草  
         南方冬無積藁,瀕??ひ囟囫R。有草葉,類梧桐而厚,取以秣馬,謂之肥馬草。馬頗嗜而食,果肥壯矣。
         
         17.冬葉  
         姜葉也,苞苴物,交、廣皆用之。南方地熱,物易腐敗,惟冬葉藏之,乃可持久。
         
         18.蒲葵  
         如栟櫚⑨而柔薄,可為葵笠。出龍川。
         
         19.乞力伽⑩  
         藥有乞力伽,術也,瀕海所產(chǎn),一根有至數(shù)斤者。劉涓子取以作煎,令可丸,餌之長生。
         
         20.赪桐  
         赪桐花,嶺南處處有,自初夏生至秋。蓋草也,葉如桐,其花連枝萼,皆深紅之極者,俗呼貞桐花。貞、音訛也。
         
         21.水蔥  
         花葉皆如鹿蔥,花色有紅、黃、紫三種,出始興。婦人懷妊,佩其花生男者即此花,非鹿蔥也。交、廣人佩之極有驗。然其土多男,不厭女子,故不常佩也。   
         
         22.蕪菁  
         嶺嶠以南俱無之。偶有士人因官攜種,就彼種之,出地則變?yōu)榻?,亦橘種江北為枳之義也。至曲江方有菘,彼人謂之秦菘。   
         
         23.茄  
         茄樹,交、廣草木,經(jīng)冬不衰,故蔬圃之中種茄。宿根有三、五年者,漸長枝干,乃成大樹,每夏、秋盛熟,則梯樹采之。五年后,樹老子稀,即伐去之,別栽嫩者。   
         
         24.綽菜  
         夏生于池沼間,葉類茨菰,根如藕條。南海人食之,云令人思睡,呼為瞑菜。   
         
         25.蕹  
         葉如落葵而小,性冷,性甘。南人編葦為筏,作小孔,浮于水上,種子于水中,則如萍,根浮水面。及長,莖葉皆出于葦筏孔中,隨水上下,南方之奇蔬也。冶葛,有大毒,以蕹汁滴其苗,當時萎死。世傳魏武能啖冶葛至一尺,云:“先食此菜。”
         
         26.冶葛  
         毒草也。蔓生,葉如羅勒,光而厚,一名胡蔓草。置毒者多雜以生蔬進之,悟者速以藥解;不爾,半日輒死。山羊食其苗,即肥而大,亦如鼠食巴豆,其大如獨【犭屯】 ⑾,蓋物類有相伏也。   
         
         27.吉利草  
         其莖如金釵股,形類石斛,根類芍藥。交、廣俚俗多蓄蠱 ⑿毒,惟此草解之極驗。吳黃武中,江夏李俁以罪徙合浦,初入境,遇毒。其奴吉利者偶得是草,與俁服,遂解。吉利,即遁去,不知所之。俁因此濟人,不知其數(shù),遂以吉利為名。豈李俁者徙非其罪;或俁自有隱德,神明啟吉利者救之耶?
         
         28.良耀草  
         枝、葉如麻黃,秋結子,如小粟。煨食之,解毒,功不亞于吉利。始昔有得是藥者,梁氏之子耀,亦以為言“梁”轉為“良”爾?;ò祝婆@?。出高涼。
         
         29.蕙  
         蕙草,一名熏草,葉如麻,兩兩相對;氣如蘼蕪。可以止癘⒀。出南海。
         
         凡草木之華者,春華者冬秀,夏華者春秀,秋華者夏秀,冬華者秋秀。其華竟歲,故婦女之首,四時未嘗無華也。
         
        朱注:
        
         ① 裔(yì):此處意為“種”、“類”。
         ② 篚(fēi非):圓而有蓋的竹簍。
         ③ 圌(chuán船):草編盛谷圓囤。
         ④ 鹿蔥:出《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即藜蘆。
         ⑤ 留求子:即使君子,見《開寶重訂本草》。
         ⑥ 訶黎勒:《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為訶子。
         ⑦ 罌(yīn因):大腹小口的瓦罐。(一)
         ⑧ 瘞(yì易):埋。
         ⑨ 栟櫚:即棕櫚樹。   
         ⑩ 乞力伽:即白術,見《本草經(jīng)集注》。
         ⑾【犭屯】豘(dún屯):小豬。(二)
         ⑿ 蠱(gu古):此指古代一種用毒蟲所作的毒藥。
         ⒀ 癘:“癘者,有榮氣熱腑,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散,皮膚瘍潰”。(《素問·風論》)   
         
         肖毛注:
         
         (一)罌的讀音應為yīng,朱注有誤。  
         (二)【犭屯】字似應為“豘”,即“豚”,音tún,非dún。
      
      
         四、《南方草木狀》卷中
         
         B 木類
         
         1.楓人  
         五嶺之間多楓木,歲久則生瘤癭,一夕遇暴雷驟雨,其樹贅暗長三、五尺,謂之楓人。越巫取之作術,有通神之驗;取之不以法,則能化去。
         
         2.楓香①  
         樹似白楊,葉圓而歧分,有脂而香。其子大如鴨卵,二月華發(fā),乃著實;八、九月熟,曝干可燒。惟九真郡有之。
         
         3.熏陸香②  
         出大秦。在海邊有大樹,枝、葉正如古松,生于沙中。盛夏,樹膠流出沙上方采之。
         
         4.榕  
         榕樹,南海桂林多植之。葉如木麻,實如冬青。樹干拳曲,是不可以為器也;其本棱理而深,是不可以為材也;燒之無焰,是不可以為薪也。以其不材,故能久而無傷;其蔭十畝,故人以為息焉。而又枝條既繁,葉又茂細,軟條如藤垂下,漸漸及地;藤梢入地,便生根節(jié),或一大株有根四、五處,而橫枝及鄰樹即連理。南人以為常,不謂之瑞木。
         
         5.益智子  
         如筆毫,長七、八分。二月花,色若蓮;著實,五、六月熟。味辛,雜五味中芬芳,亦可鹽曝。出交趾合浦。建安八年,交州刺史張津嘗以益智子粽餉魏武帝。
         
         6.桂  
         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巔,冬夏常青,其類自為林,間無雜樹。交趾置桂園。桂有三種:葉如柏葉,皮赤者,為丹桂;葉似柿葉者,為菌桂;其葉似枇杷葉者,為牡桂。《三輔黃圖》曰:“甘泉宮南有昆明池,池中有靈波殿,以桂為柱,風來自香。”   
         
         7.朱槿  
         朱槿花,莖、葉皆如桑,葉光而厚,樹高止③四、五尺,而枝葉婆娑。自二月開花,至中冬即歇;其花深紅色,五出,大如蜀葵,有蕊一條,長于花葉,上綴金屑,日光所爍,疑若焰生;一叢之上,日開數(shù)百雜,朝開暮落,插枝即活。出高涼郡。一名赤槿,一名日及。
         
         8.指甲花  
         其樹高五、六尺,枝條柔弱,葉如嫩榆,與耶悉茗、末利花皆雪白,而香不相上下,亦胡人自大秦國移植于南海。而此花極繁細,才如半米粒許,彼人多折置襟袖間,蓋資其芬馥爾。一名散沫花。
         
         9-16.
         蜜香  沉香  雞骨香  黃熟香  棧香  青桂香  馬蹄香  雞舌香
         
         按此八物,同出于一樹也。交趾有蜜香樹,干似柜柳④,其花白而繁,其葉如橘。欲取香,伐之;經(jīng)年,其根、干、枝、節(jié)各有別色也。木心與節(jié)堅黑沉水者,為沉香;與水面平者,為雞骨香;其根,為黃熟香;其干,為棧香;細枝緊實未爛者,為青桂香;其根節(jié)輕而大者,為馬蹄香;其花不香,成實乃香,為雞舌香。珍異之木也。
         
         17.桄榔  
         樹似栟櫚實,其皮可作綆,得水則柔韌,胡人以此聯(lián)木為舟。皮中有屑如面,多者至數(shù)斛,食之與常面無異。木性如竹,紫黑色,有文⑤理;工人解之,以制奕枰。出九真、交趾。
         
         18.訶黎勒  
         樹似【木完】,花白,子形如橄欖,六路,皮肉相著??勺黠嫞儼作诎l(fā)令黑。出九真。
         
         19.蘇枋  
         樹類槐花,黑子。出九真。南人以染絳,漬以大庾之水,則色愈深。   
         
         20.水松  
         葉如檜而細長。出南海。土產(chǎn)眾香,而此木不大香,故彼人無佩服者。嶺北人極愛之,然其香殊勝在南方時。植物無情者也,不香于彼而香于此,豈屈于不知己而伸于知己者歟?物理之難窮如此。
         
         21.刺桐  
         其木為材,三月三時,布葉繁密,后有花,赤色,間生葉間,旁照他物,皆朱殷;然三、五房凋,則三、五復發(fā),如是者竟歲。九真有之。   
         
         22.棹  
         樹干、葉俱似椿,以其葉鬻汁漬果,呼為棹汁。若以棹汁雜彘肉者,即時為雷震死。棹出高涼郡。   
         
         23.杉  
         一名披【炎占】⑥。合浦東二百里有杉一樹,漢安帝永初五年春,葉落隨風飄入洛陽城,其葉大常杉數(shù)十倍。術士廉盛曰:“合浦東杉葉也,此休徵⑦,當出王者。”帝遣使驗之,信然。乃以千人伐樹,役夫多死者。其后三百人坐斷株上食,過足相容。至今猶存。   
         
         24.荊  
         寧浦有三種:金荊可作枕,紫荊堪作床,白荊堪作履。與他處牡荊⑧、蔓荊全異。又彼境有牡荊,指病自愈;節(jié)不相當者,月暈時刻之,與病人身齊等,置床下,雖危困亦愈。   
         
         25.紫藤  
         葉細長,莖如竹根,極堅實,重重有皮。花白,子黑,置酒中,歷二、三十年亦不腐??;其莖截置煙炱⑨中,經(jīng)時成紫香,可以降神。   
         
         26.榼藤⑩  
         依樹蔓生,如通草藤也。其子紫黑色,一名象豆,三年方熟。其殼貯藥,歷年不壞。生南海。解諸藥毒。   
         
         27.蜜香 ⑾ 紙  
         以蜜香樹皮葉作之,微褐色,有紋如魚,子極香而堅韌,水漬之不潰爛。泰康五年,大秦獻三萬幅,帝 ⑿ 以萬幅賜鎮(zhèn)南大將軍當陽侯杜預,令寫所撰《春秋釋例》及《經(jīng)傳集解》以進。未至而預卒,詔賜其家,令藏之。
         
         28.抱香履  
         抱木生于水松之旁,若寄生然。極柔弱,不勝刀鋸,乘濕時刳而為履,易如削瓜;既干而韌,不可理也。履雖猥大,而輕者若通脫木,風至則隨飄而動。夏月納之,可御蒸濕之氣。出扶南、大秦諸國。泰康六年,扶南貢百雙,帝深嘆異,然哂其制作之陋,但置諸外府,以備方物而已。按東方朔《瑣語》曰:“木履起于晉文公時。介之推逃祿自隱,抱樹而死。公撫木哀嘆,遂以為履。每懷從亡之功,輒俯視其履,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稱亦自此始也。”
         
        朱注:
        
         ① 楓香:即白膠香,別名楓香脂、白蕓香,見《新修本草》。
         ② 熏陸香:即乳香,見《名醫(yī)別錄》。
         ③ 止,即“只”之通假。
         ④ 柜(ju舉)柳:即楓楊。
         ⑤ “文”,為“紋”之通假。
         ⑥ 披【炎占】(shan衫):“杉”的別名。
         ⑦ 休徵:休,良好、吉祥;徵,預兆、兆頭。合解為“吉祥的兆頭”。見漢班固《靈臺濤》:“乃經(jīng)靈臺,靈臺既崇,帝勤時登,爰考休徵。”
         ⑧ 原為“杜荊”,參改。
         ⑨ 炱(tai胎)亦作“【火臺】”,煤煙塵。
         ⑩ 榼(ke科)藤:即“木腰”。
         ⑾ 蜜香:即沉香,見《名醫(yī)別錄》。
         ⑿ 底本為“常”,據(jù)文意改。
         
         五、《南方草木狀》卷下
         
         C 果類
         
         1.檳榔  
         樹高十余丈,皮似青銅,節(jié)如桂竹。下本不大,上枝不小,調(diào)直亭亭,千萬若一,森秀無柯,端頂有葉;葉似甘蕉,條派開破。仰望眇眇,如插叢蕉于竹抄;風至獨動,似舉羽扇之掃天。葉下系數(shù)房,房綴數(shù)十實,實大如桃李,天生棘重累其下,所以御衛(wèi)其室也。味苦澀,剖其皮,鬻其膚,熟如貫之,堅如干棗。以扶留藤、古賁灰①并食則滑美,下氣消谷。出林邑,彼人以為貴,婚族客必先進;若邂逅不設,用相嫌恨。一名賓門藥餞。
         
         2.荔枝  
         樹高五、六丈余,如桂樹,綠葉蓬蓬,冬夏榮茂,青華朱實。實大如雞子,核黃黑,似熟蓮;實白如肪,甘而多汁,似安石榴。有甜酢者,至日將中,翕然俱赤,則可食也,一樹下子百斛。《三輔黃圖》曰:“漢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建扶荔宮。扶荔者,以荔枝得名也。自交趾移植百株于庭②,無一生者,連年移植不息。后數(shù)歲,偶一株稍茂,然終無華實,帝亦珍惜之。一旦,忽萎死,守吏坐誅死者數(shù)十,遂不復茂矣。其實則歲貢焉,郵傳者疲斃于道,極為生民之患”。   
         3.椰  
         樹葉如栟櫚,高六、七丈,無枝條。其實大如寒瓜,外有粗皮,次有殼,圓而且堅;剖之有白膚,厚半寸,味似胡桃,而極肥美;有漿,飲之得醉。俗謂之越王頭,云:昔林邑王與越王有故怨,遣俠客刺得其首,懸之于樹,俄化為椰子。林邑王憤之,命剖以為飲器(南人至今效之)。當刺時,越王大醉,故其漿猶如酒云。
         
         4.楊梅  
         其子如彈丸,正赤。五月中熟,熟時似梅,其味甜酸。陸賈《南越行紀》曰:“羅浮山頂有胡楊梅,山桃繞其際,海人時登采拾,止得于上飽啖,不得持下。”東方朔《林邑記》曰:“林邑山楊梅,其大如杯碗,青時極酸;既紅,味如崖蜜。以醞酒,號梅香酎,非貴人重客,不得飲之。”
         
         5.橘  
         白華、赤實,皮馨香,有美味。自漢武帝,交趾有橘官長一人,秩二百石,主貢御橘。吳黃武中,交趾太守士燮獻橘十七實同一蒂,以為瑞異,郡臣畢賀。
         
         6.柑  
         乃橘之屬,滋味甘美特異者也。有黃者,有赪者。赪者謂之壺柑,交趾人以席囊貯蟻鬻于市者。其窠如薄絮,囊皆連枝葉,蟻在其中,并窠而賣。蟻,赤黃色,大如常蟻。南方柑樹若無此蟻,則其實皆為群蠹所傷,無復一完者矣。今華林園有柑二株,遇結實,上命群臣宴飲于旁,摘而分賜焉。
         
         7.橄欖  
         樹身聳,枝皆高數(shù)丈。其子深秋方熟,味雖苦澀,咀之芬馥,勝含雞骨香。吳時歲貢,以賜近侍;本朝自泰康后亦如之。
         
         8.龍眼  
         樹如荔枝,但枝葉稍小,殼青黃色,形圓如彈丸,核如木【木完】子而不堅,肉白而帶漿,其甘如蜜,一朵五、六十顆,作穗如葡萄。然荔枝過,即龍眼熟,故謂之“荔枝奴”③,言常隨其后也?!稏|觀漢記》曰:“單于來朝,賜橙、橘、龍眼、荔枝。”魏文帝詔群臣曰:“南方果之珍異者,有龍眼、荔枝,令歲貢焉。”出九真、交趾。
         
         9.海棗  
         樹身無閑枝,直聳三、四十丈,樹頂四面共生十余枝,葉如栟櫚,五年一實。實甚大,如杯碗,核兩頭不尖,雙卷而圓,其味極甘美,安邑御棗無以加也。泰康五年,林邑獻百枚。昔李少君謂漢武帝曰:“臣嘗游海上,見安期生,食臣棗,大如瓜,非誕說也。”
         
         10.千歲子  
         有藤蔓出土,子在根下,須綠色,交加如織。其子一苞恒二百余顆,皮殼青黃色,殼中有肉如粟,味亦如之。干者,殼肉相離,撼之有聲,似肉豆蔻。出交趾。
         
         11.玉斂子  
         大如木瓜,黃色,皮肉脆軟,味極酸,上有五棱,如刻出。南人呼棱為斂,故以為名。以蜜漬之,甘酢而美。出南海。
         
         12.鉤緣子④  
         形如瓜,皮似橙而金色,胡人重之。極芬香,肉甚厚白,如蘆菔。女工競雕鏤花鳥,漬以蜂蜜,點燕檀,巧麗妙絕,無與為比。泰康五年,大秦貢十缶,帝以三缶賜王愷,助其珍味夸示于石崇。
         
         13.海梧子⑤  
         樹似梧桐,色白,葉似青桐,有子如大栗,肥甘可食。出林邑。   
         
         14.海松子⑥  
         樹與中國松同,但結實絕大,形如小栗,三角,肥甘香美,亦樽俎間佳果也。出林邑。
         
         15.庵摩勒  
         樹葉細,似合昏⑦;花黃;實似李,青黃色;核圓,作六、七棱,食之,先苦后甘。術士以變白須發(fā)有驗。出九真。
         
         16.石粟  
         樹與栗同,但生于山石罅間?;ㄩ_三年方結實,其殼厚而肉少,其味似胡桃仁;熟時,或為群鸚鵡至啄食略盡,故彼人多珍貴之。出日南。
         
         17.人面子  
         樹似含桃,結子如桃實,無味。其核正如人面,故以為名。以蜜漬之,稍可食。以其核可玩,于席間饤饾御客。出南海。
         
         D 竹類
         
         1.云邱竹  
         一節(jié)為船。出扶南。然今交、廣有竹,節(jié)長二丈,其圍一、二丈者,往往有之。
         
         2.葸蒡竹  
         皮薄而空多,大者徑不過二寸,皮粗澀,以鎊犀、象,利勝于鐵。出大秦。
         
         3.石林竹  
         似桂竹,勁而利,削為刀,割象皮如切芋。出九真、交趾。
         
         4.思摩竹  
         如竹大,而筍生其節(jié),筍既成竹,春而筍復生節(jié)焉。交、廣所在有之。
         
         5.簞竹  
         葉疏而大,一節(jié)相去五、六尺。出九真。彼人取嫩者搥浸,紡績?yōu)椴?,謂之竹疏布。
         
         6.越王竹  
         根生石上,若細荻,高尺余,南海有之。南人愛其青色,用為酒籌,云越王棄余筭而竹生。
      
      
          朱注:
        
          ①古賁灰:即牡蠣粉,據(jù)《異物志》。
          ② 此處底本無“植百株于”四字,據(jù)主校本補。
          ③ 底本“荔枝”后無“奴”字,據(jù)《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補。
          ④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為“香櫞”。
          ⑤ 底本有條目,無內(nèi)容,據(jù)主校本添。
          ⑥ 底本有內(nèi)容,無條目,據(jù)主校本加。
          ⑦ “合昏”,即“合歡”。見《千金方》。
         
         
         六、王謨識記
         
         上嵇含《南方草木狀》三卷?!锻肌发僭茣x襄陽太守嵇含撰,《隋志》不載此書,而別有廣州刺史《嵇含集》十卷。按《晉書·葛洪傳》:“洪參廣州刺史嵇含軍事,及含遇害,遂停南土。”又含字悅道,亦見洪所著《抱樸子》。則含實卒官廣州,此書乃含為廣州刺史時,目睹南越、交趾植物珍奇,中州之人或昧厥狀,故為詮敘成書。其文筆固雅馴,而所引古籍,若陸賈《南越行紀》②、東方朔《林邑記》③、《三輔黃圖》④、《東觀漢記》⑤,亦極典博,不若唐、宋人所為《嶺表錄異》⑥、《桂海虞衡志》⑦一以多聞見為貴也。時有豫章俞益期,流寓交州,與豫章太守韓康伯書《論擯榔》以寄況,世謂之“交州箋”,其所說椰樹清漿、眾香共一木,與諸草木狀悉合,蓋亦可助此書之【竹造】⑧。吾鄉(xiāng)自漢魏來,人文著作如益期者,亦希矣;乃其箋僅散見《水經(jīng)注》、《藝文類聚》、《太平御覽》中,曾不得與《草木狀》并入?yún)矔鱾饔谑?,惜哉!汝上王謨⑨識。
         
         朱注:
         
         ① 《通考》:即《文獻通考》書名。宋元之際馬端臨撰 348卷。記載上古至宋寧宗時典章制度的沿革,門類分析詳細,資料也較詳。   
         ② 陸賈:漢初政論家,辭賦家。楚人。從漢高祖定天下,常使諸侯為說客,曾官至大中大夫。著作有《新語》;又有賦三篇,已佚?!赌显叫屑o》是他出使南越時的筆記,記述這一帶的地理位置,風土人情。
         ③ 東方朔(公元前154-前93年):西漢文學家,平原厭次(今山東惠明)人,字曼倩,武帝時為大中大夫。性詼諧滑稽,后來關于他的傳說很多。善辭賦,《答客難》較為有名?!稘h書·藝文志·雜家》有《東方朔》二十篇,今散佚?!渡癞惤?jīng)》、《海內(nèi)十洲記》等,是托名于他的作品。《林邑記》是《海內(nèi)十洲記》中的一記,介紹了林邑一帶的地理位置及風物。   
         ④ 《三輔黃圖》:古地理書,撰書人姓名不詳,成書年代不能晚于南北朝。原書1卷,后人改編為6卷或2卷。書中記載秦、漢時期三輔(長安城中)的城池、宮觀、陵廟、明堂、辟雍、郊畤等,間涉周代舊跡。各項建筑皆指出所在方位,條理清晰,為研究關中歷史、地理的重要資料。    ⑤ 《東觀漢記》:書名,東漢官修本朝紀傳體史書,共修 134卷,尚未最后定稿。參加撰述者先后有班固、蔡邕等。東觀為洛陽宮中殿名,即當時修史之處。魏晉時,此書很流行,今本24卷,系清代輯本。   
         ⑥ 《嶺表錄異》:唐地理著作,3卷,劉恂撰。原書久佚,今本共124條,乃從《永樂大典》等書中輯出。作者唐末為廣州司馬,后流寓廣州,書中記嶺南各地的風俗物產(chǎn),蟲魚草木禽獸,淵博豐贍,可資考核;名物訓詁,也多精義。
         ⑦ 《桂海虞衡志》書名,宋范成大撰,原書3卷,今存 1卷。作者曾任靜江府(治今廣西桂林市)知府、廣南西路(今廣西)安撫使二年。此書系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由廣南入蜀途中所作,是研究宋代廣南一帶風土、物產(chǎn)、民族的重要著作。
         ⑧ 【竹造】篷(zao造):副,附屬的。
         ⑨ 王謨:字仁圃,一字汝上,江西金溪人。清乾隆進士,授建昌教授。在官肆力撰述,纂集漢魏遺書96種,書成告歸。又有《江西考注錄》、《豫章十代文獻略》等。
      
         22:40 04-6-4肖毛掃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南方草木狀
《傷寒指掌》校注說明
南方草木狀(晉 嵇含著)
王文艷:從嶺南草木書寫看嶺南文化的變遷
傷寒論明趙開美摹宋刻本
《紅樓夢》校注本三版序言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