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逃亡郡王為何又慘遭落井下石
北魏末期,公元528年,晉陽軍閥爾朱榮領兵殺入洛陽,殘殺朝官二千余名,將當時主持朝政的靈太后胡氏沉入黃河,震驚朝野。爾朱榮扶植了一個傀儡皇帝元子攸,即北魏孝莊帝,然而孝莊帝不甘心當傀儡,公元530年九月,孝莊帝聯(lián)合城陽王元徽等人殺掉軍閥爾朱榮。爾朱榮死后,他的養(yǎng)子爾朱兆舉兵殺奔洛陽。據(jù)《魏書卷七十五
“及爾朱榮死也,兆自汾州率騎據(jù)晉陽,元曄立,授兆大將軍,爵為王。兆與世隆等定謀攻洛,兆遂率眾南出?!?/span>
就是說,爾朱兆先是從汾州率騎兵占據(jù)晉陽,立長廣王元曄為主,然后親自帶兵從汾州殺奔洛陽城。爾朱兆與爾朱榮的族弟爾朱世隆一道對參與誅殺爾朱榮的北魏孝莊帝元子攸、城陽王元徽等人“興師問罪”,大肆報復。
公元530年十二月初三,爾朱兆攻入洛陽。洛陽那些人玩權謀是行家,然而打起仗來哪里是這些軍閥的對手,一時四散奔逃。這個爾朱兆異常勇猛,據(jù)《魏書卷七十五
“及爾朱兆之入,禁衛(wèi)奔散,莊帝步出云龍門?;粘笋R奔度,帝頻呼之,徽不顧而去?!?/span>
就是說,爾朱兆殺入城中,皇室大臣四散奔逃。此時的孝莊帝真可憐之極,城陽王元徽等人都撇下他各自逃命,孝莊帝在后面頻呼,竟無人回頭。
爾朱兆的騎兵抓住了孝莊帝,先是將他鎖在永寧寺的樓上,后又將他送往晉陽。二十天后,即公元530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爾朱兆在晉陽縊殺了孝莊帝。據(jù)《魏書卷七十五
“帝步出云龍門外,為兆騎所摯,幽于永寧佛寺。兆撲殺皇子,污辱妃嬪,縱兵擄掠。停洛旬余,先令衛(wèi)送莊帝于晉陽。兆后于河梁監(jiān)閱財貨,遂害于三級寺?!?/span>
孝莊帝就這么死了,時年只有二十四歲。爾朱兆不僅殺皇帝,而且又“撲殺皇子,污辱妃嬪”。司空臨淮王元彧,尚書左仆射范陽王元誨,青州刺史李延寔等人也同時被害。這是繼爾朱榮殘殺二千朝官后北魏又一場浩劫。
逃出洛陽的城陽王元徽一路奔逃朝山南而去,山南即洛陽南邊的伊水、潁水的山脈之南。據(jù)《魏書卷十九下
“元徽遂走山南,至故吏寇彌(寇祖仁)宅,彌雖容納,內(nèi)不自安,乃怖徽云,官捕將至,令其避他所。使人于路邀害,送尸與爾朱兆?!?/span>
就是說,逃往山南的城陽王元徽躲入故友寇祖仁的家里,寇祖仁害怕,內(nèi)心不安,便嚇唬城陽王元徽說抓他的人要來了,讓他到別的地方躲避。元徽走了以后,寇祖仁又讓人在半路上劫殺了元徽,并將尸首送與爾朱兆。這件事到此本來應該結束了,只是說這位寇祖仁為人不地道,做法太陰損,但是總讓人感覺有些話沒有說完。
《魏書》對這件事兒說的較為簡單籠統(tǒng),而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對這一段歷史寫的較為詳實。事實出人意料,令人驚愕。據(jù)《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五十四
“城陽王徽走至山南。抵前洛陽令寇祖仁家,祖仁一門三刺史,皆徽所引拔,以有舊恩,故投之?;贞澹?/span>ji)金百斤,馬五十匹,祖仁利其財,外雖容納,而私謂子弟曰:‘如聞爾朱兆購募城陽王,得之者封千戶侯。今日富貴至矣!乃怖徽云官捕將至,令其逃于他所,使人于路邀殺之,送首于兆;兆亦不加勛賞。兆夢徽謂己曰:‘我有金二百斤,馬百匹在祖仁家,卿可取之。’兆既覺,意所夢為實,即掩捕祖仁,徵其金、馬。祖仁謂人密告,望風款服,云‘實得金百斤,馬五十匹’。兆疑其隱匿,依夢徵之,祖仁家舊有金三十斤,馬三十匹,盡以輸兆。兆猶不信,發(fā)怒,執(zhí)祖仁,懸首高樹,大石墜足,捶之至死?!?/span>
就是說,元徽逃至故舊寇祖仁家,隨身還帶有巨額黃金以及五十匹良馬??茏嫒室患页隽巳淮淌罚际怯沙顷柾踉找]而被提拔起來的,由于有此舊恩,所以元徽才前來投奔他。然而寇祖仁貪圖富貴,不僅貪占了元徽的巨額財富,而且還將元徽的腦袋割下請賞于爾朱兆。元徽冤死,他托夢給爾朱兆,結果寇祖仁邀功不成,反被爾朱兆吊于高處,大石垂足,懸樹而死。
魏人楊衒之在《洛陽伽藍記》里同樣記錄了這件事,感慨說:“崇善之家,必有余慶,積禍之門,殃所必集。祖仁負恩反噬,食貨殺徽,徽即托夢增金馬,假手于兆,還以斃之?!狈彩掠幸蛴泄?,善惡有報??茏嫒守潏D富貴,致元徽冤死,元徽又托夢給爾朱兆,借爾朱兆之手殺了這個忘恩負義者。殃禍之報竟如此之速,天可欺乎?人可欺乎?書至此真讓人感慨不已。
寇祖仁負恩被殺,罪有應得。那么元徽呢?此人不仁不義,棄主而去,同樣死不足惜。元徽的這種結局也不是偶然的,這里再簡單說一說元徽這個人。
元徽是個能吏,長于聚斂。元徽在北魏世宗宣武帝元恪時,任河內(nèi)太守;在北魏肅宗孝明帝元詡時,任并州刺史。據(jù)《魏書卷十九下
元徽雖然榮任宰相,大權在握,但是,這個人境界不高,毛病很大。何以這么說呢?據(jù)《魏書卷十九下
就是說,元徽身居高位,卻無所作為,更有甚者,他竟與靈太后的一幫男寵搞在一起,結黨營私。此人心胸狹隘,睚眥必報。元徽家風敗壞,自己的老婆竟然與他人奸通。據(jù)《魏書卷十九下
城陽王元徽善于掩飾,所謂“外似柔謹,內(nèi)多猜忌”,本質(zhì)上是個投機分子。軍閥爾朱榮領兵入主洛陽后,孝莊帝元子攸不甘心當傀儡,一心想殺掉爾朱榮,而城陽王元徽意欲專權,同樣也想除掉壓在頭上的爾朱榮。據(jù)《魏書卷七十四
“城陽王徽侍中李彧等欲擅權,懼榮害之,復相間構,明滋甚,于是莊帝密有圖榮意?!?/span>
又據(jù)《魏書卷十九下
“徽性侫媚,善自取容,狹內(nèi)外之意,遂與彧(侍中李彧)等勸帝(孝莊帝)圖榮(爾朱榮),莊帝亦先有意?!?/span>
于是這些人一拍即合,密謀除掉爾朱榮。我們看到,元徽之所以要冒這個風險,是他自己的打算。這些人雖然在圖謀爾朱榮是一致的,但是各有各的目的,所謂各懷心腹事,如此結果會好嗎?
公元530年九月,孝莊帝元子攸聯(lián)合城陽王元徽等人殺掉軍閥爾朱榮,元徽一時大權在握。據(jù)《魏書卷十九下
但是事情沒有那么簡單。據(jù)《魏書卷十九下
“徽本意謂榮死后,枝葉自應散亡。及爾朱宗族,聚結謀難,徽算略無出,憂怖而已。”
就是說,這些人以為殺掉爾朱榮以后,晉陽的這股力量就完了。等到爾朱宗族大兵壓城,才知道自己失算了,開始恐懼起來。這幫人真是太天真,爾朱榮雖然死了,但是爾朱榮的黨羽還在,勢力還在,殺掉爾朱榮容易,后面的事情就難辦了。很快爾朱榮的族弟爾朱世隆領兵圍住洛陽城。據(jù)《魏書卷十九下
據(jù)后來發(fā)掘的元徽的墓誌:“元徽于永安三年十二月五日卒于洛陽之南原,時年四十一歲?!?/b>我們可以想象,十二月,正值隆冬,天寒地凍,大雪飄零,元徽奔逃在亡命途中,又遭人劫殺,是何等的狼狽。早知今日,何必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