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朱麗葉的小情緒
前幾天,鄧超發(fā)了一條微博:
這是他4歲的女兒小花妹妹給她發(fā)的微信。
在放學(xué)路上,她實在是太想念爸爸了,于是給爸爸打了電話,但是鄧超在工作,沒能接聽。
小花妹妹十分乖巧地給爸爸留言,竟然要求鄧超在做夢的時候給她回電話,為了不影響他的工作。
看到女兒的微信,鄧超發(fā)了三個大哭的表情。
即便你收入不菲,但是你連孩子一個基本的陪伴要求都滿足不了,我想鄧超心里一定翻江倒海不是滋味。
但身為父母,誰能例外呢?
我們拼命工作,為了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條件,但是許多時候就是這樣:
選擇了工作給不了陪伴,選擇了陪伴又養(yǎng)不起孩子。
前些天,甘肅天水,大雪紛飛。一名12歲男孩在傍晚時分,騎著單車上了被冰雪覆蓋的高速公路。
當(dāng)民警攔下男孩時,他已凍得嘴唇發(fā)紫,身子麻木。
經(jīng)過詢問得知,這名男孩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將他寄養(yǎng)在親戚家。
男孩實在太想念母親,情切之下,冒險騎車上高速,想去市區(qū)尋找媽媽。
最后,男孩被送回到寄養(yǎng)的親戚家。
可是,對孩子而言,沒有媽媽在的地方,又怎會有溫暖?怎能稱為家?
這段視頻深深地敲擊著母親們的心,令人心酸落淚。
讓年幼的孩子壓下恐懼,在昏黃的風(fēng)雪中奮力騎行的,是對媽媽無法停止的思念。
也許他在風(fēng)雪之中感覺不到寒冷,因為沒有媽媽的愛與陪伴,這份孤獨比漫天的風(fēng)雪要冷得多。
能為孩子抵御嚴寒的,只有媽媽的懷抱。
曾經(jīng)看過一部戳心的紀(jì)錄片。
一個孩子的父母長年在外打工。孩子和奶奶學(xué)會了編稻草人,他在田野里編了兩個稻草人,一個是爸爸,一個是媽媽。
每當(dāng)他思念父母的時候,就去田野里靜靜地看著稻草人。
張開雙臂的稻草人身上,有孩子最渴望的擁抱。
對留守在農(nóng)村的孩子來說,“爸爸媽媽”是偶爾在電話那一頭響起的聲音,是對著相片才能觸摸到的微笑,是過年時匆匆來去的身影……
《離騷》中寫:悲莫悲兮,生別離。
生生別離,有多痛?
為掙得一份生活,原本應(yīng)該日夜相守的父女母子,只能擔(dān)起刻骨的思念。
紀(jì)錄片中,一個孩子說,每當(dāng)村里開來一輛大客車,他便會飛奔過去,又不敢靠得太近,遠遠地,在下車的人群里,搜索著是否有腦海中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仿佛離得遠一點,失望會少一些。
孩子的眼睛張望著父母歸來的方向,而他們的父母正在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未來,竭盡全力向前拼殺。
《人間世2》里有一個漂亮的女孩,叫王思蓉,她剛上完初中。
思蓉從小跟著爺爺奶奶留在老家。
爸爸媽媽為了生活,離家千里,在蘇州做著燙羊毛衫的工作,一年到頭只有在過年時才能回家與女兒團聚。
所以,每次開家長會的時候,她都會很失落。
初三時,父母才發(fā)現(xiàn)思蓉患上骨肉瘤。
得知真相后思蓉害怕地沖著父母大哭:
“為什么你不在家里?我為什么生?。慷脊帜銈?,不陪在我身邊,我才會生病?!?/p>
媽媽淚流不止:
“我不是一個好媽媽。女兒生病的時候,我不在她的身邊,她只能沖著奶奶喊腿痛。如果能夠重新來過的話,我寧愿少掙一點錢,我要陪在她的身邊,把她照顧好?!?/p>
骨肉瘤是一種很可怕的癌癥,很多患病的孩子不僅要忍受化療的痛苦,而且一旦病灶轉(zhuǎn)移,醫(yī)生只能將患者的腿鋸開,拿出骨頭,殺滅上面的腫瘤,然后將去除了癌細胞的骨頭,再放回體內(nèi)進行治療。
看到孩子遭受這樣的磨難,父母心如刀絞。
思蓉在進手術(shù)室之前,特地和媽媽打賭:“你今天不要哭啊。”
但是當(dāng)看到從手術(shù)室推出來的女兒,忍了一天沒哭的媽媽,終于控制不住地哭倒在墻角。
為了不讓女兒察覺,媽媽背過臉,拼命地捂住嘴,身子卻止不住地發(fā)抖。
在醫(yī)院的時候,媽媽一直陪伴著思蓉進行康復(fù)訓(xùn)練。
媽媽一邊為女兒擦著鼻涕,一邊笑著說:“原來找不到人撒嬌,現(xiàn)在終于找到人撒嬌了。”
沒想到,這場病,換來媽媽在女兒出生以來最長久的陪伴。
女兒出院后,一向省吃儉用的媽媽大手筆地買了3張飛鼓浪嶼的機票。
一家三口的廈門之旅,是父母送給女兒遲來的禮物。
思蓉爸爸說,機票一共花了4000多塊,這相當(dāng)于要燙一萬三千件羊毛衫才能掙得回來。
但是,陪伴是無價的。
在農(nóng)村,很多父母為了生計不得不去大城市打工。
上海火車站一位來自安徽的的保潔阿姨,每天早上4點多就到崗上班,一直工作到10點才能收工。
辛辛苦苦賺的錢,自己一分都舍不得用,全寄給了老家的兩個孩子,讓他們上更好的學(xué)校,接受更好的教育。
然而,因為這份工作從無休息,過年也不能回家,讓孩子們誤以為媽媽不關(guān)心他們,甚至不肯叫她“媽媽”。
她只能抹一把眼淚笑著說:
“沒事,孩子長大就懂了,不會怪我的。”
她把生活中苦澀的部分留給自已,把拼命換來的一絲甜留給孩子。
一位身高不足一米七的大叔,為一個女孩搬家。
為了多掙點兒錢,硬是一個人攬下幾個人的活,將幾大件上百公斤的重物搬上搬下。
下樓梯時,瘦弱的身軀在重壓之下顫抖,身子壓成了90度直角,滿臉漲得通紅。
這位大叔在家鄉(xiāng)有三個孩子,孩子們的成績是父親的榮耀,也是父親負重前行的動力。
他將辛酸藏在生活的褶皺里,竭盡所能在逼仄之中,為遠在家鄉(xiāng)的孩子扛起一片天。
一位滿身油漆的農(nóng)民工,蹲在地鐵站的角落,一邊給手機充著電,一邊蹭網(wǎng)和家人視頻。
滿面笑容的背后,是咬緊牙關(guān)的靈魂。
一位環(huán)衛(wèi)工大叔,7年吃了2噸清水掛面,省下的每一分錢,都是為了圓女兒的體操夢。
“為了女兒,我不覺得苦?!?/p>
一位斷了一根手筋的父親,瞞著女兒在工地上卸水泥,為了多掙錢,幾個月不回家,一個人干三個人的活。
前去看望父親的女兒心痛地大哭:
“你這樣搬手不痛嗎?”
父親笨拙地安慰女兒:
“別哭,爸爸掙錢給你讀書?!?/p>
一位火車司機,因為工作很少回家,每次經(jīng)過家門口,只能以鳴笛的方式向妻兒打招呼。
每一聲長鳴,都是抱不到的思念。
一位醫(yī)生,36小時連軸轉(zhuǎn),做了10多臺手術(shù),只能在多場手術(shù)的間隙,與女兒視頻通話。
“寶寶,你要聽媽媽的話,爸爸做完這臺手術(shù)就回家了。”
一位警察,連續(xù)通宵加班值勤,回到家后,連警服都沒脫,就和衣倒在床上。兒子在見到多日不見的爸爸后,興奮地抱著睡著的爸爸不愿撒手。
一位收銀員媽媽帶著孩子上班。媽媽在工作時,孩子就躲在柜臺下睡覺。
有人責(zé)怪這個媽媽讓孩子活受罪。
可是,不工作,哪有孩子的明天?
年少時,我們總以為父母無堅不摧,直到撞破他們的無助,才明白那是因為愛,他們才愿意扮演英雄。
抱起磚頭就沒法抱你,放下磚頭就沒法養(yǎng)你,煙火人家的尋常父母,生活中沒有兩全。
他們并非超人,他們只想做孩子的英雄。
《大話西游》的結(jié)尾,伴著至尊寶離去的背影,有句臺詞:
你看那個人,好像一條狗哎。
像條狗的那個人,收起了脾氣,擔(dān)起了責(zé)任,將人生的不易埋在心底,為了身后的家庭,負重前行。
有哪個父母愿意錯過孩子的成長?有哪個父母不想陪在孩子身邊盡享天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