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
“品現(xiàn)于事,心藏于身?!?/span>
一個人遇事的反應(yīng)和處理事情的方式,體現(xiàn)了他的修養(yǎng)和格局。
人這一生,要面臨很多的事情和選擇,能不能過好這一生,在于處事的能力,更在于面對問題時的心態(tài)。
心態(tài)決定行動,行動關(guān)乎結(jié)果。
真正厲害的人,總能根據(jù)事態(tài)的發(fā)展,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決定自己的處事方式,最終收獲圓滿。
小事贏在快,行動要迅速
網(wǎng)上有人問:
“為什么明明懂得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
一個高贊回答這樣說:
“是因為你想的太多,做的太少?!?/span>
是啊,這不就是當代很多人的現(xiàn)狀嗎?
想通過讀書提升自己,可書買了半年都沒有拆封;
約著朋友一塊學車,朋友已經(jīng)拿到駕照,自己卻還沒開始學科目一;
決定假期去爬一次泰山,可一到放假不是睡懶覺就是刷手機……
世間萬事,一件接著一件,若總是一味地拖延,最終只會一事無成。
古語有云:
“天下之事,總是困于想而破于行?!?/span>
很多時候,成功不在難易,而在于身體力行地去做,只有行動起來,才能把握成功的契機。
好友想減肥塑身,每天看健身視頻,吃減肥餐。
老公每次喊她去健身,她都有各種理由推脫,總想著有一套完整的計劃之后再去行動。
直到有一天,好友的老公直接把她領(lǐng)到了健身房。
一段時間之后,好友發(fā)現(xiàn)即使沒有做好萬全的準備,依然不影響健身訓練。
這時她恍然明白,猶豫不決、患得患失只會讓事情越積越多,讓自己停滯不前。
很多時候,找準目標、立即行動才是解決問題最根本的辦法。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想要改變現(xiàn)狀,那就立馬行動起來,只有做了才能有結(jié)果。
《晏子春秋》有云: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span>
考慮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行動是通往成功的必經(jīng)之路。
很多時候,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就是行動力,行動力是通往成功的橋梁。
不要將時間浪費在拖延懈怠和瞻前顧后上,凡事先行動起來,煩惱才會慢慢消散,成功才會不期而至。
大事贏在準,目標要明確
有人問曾國藩:
“遇事不決怎么辦?”
答曰:
“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span>
決定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思慮周全。
做大事的人,總能根據(jù)形勢需要,找準策略,然后朝著目標,堅定前行。
作家陳忠實在寫《白鹿原》之前,在文壇始終不溫不火。
當時,路遙憑借《平凡的世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陳忠實大為羨慕,他決定寫一部可以與之相媲美的鴻篇巨著。
于是,46歲的陳忠實獨自回到了西安老家。
用兩年的時間,去查閱相關(guān)的文獻資料,到周圍縣城體驗民情,找靈感。
他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小說的創(chuàng)作上。
那段時間里,他只要一閉上眼睛,腦子里全是白鹿原的男女老少。
小說一氣呵成。
但為了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他反復(fù)推敲,不斷斟酌,又用了足足四年的時間對小說進行潤色修改。
最終耗時六年,這部長篇巨著《白鹿原》與讀者見面了。
有人說:
“目標決定你將成為什么樣的人。”
成大事者,都有著堅毅的態(tài)度和深耕的精神。
他們一旦認定了目標,便不再猶豫,不再遲疑,專注的走下去,最后一舉獲勝。
身處當代社會的我們,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自己,都只有大而化之的期待,沒有具體明確的目標。
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夠取得成就,另一方面,卻沒有具體的目標作為參考。
我們總是埋頭打工或者拼命“雞娃”,卻忘記了給自己和孩子定一個可以量化的目標。
只有明確了具體的目標,才會有努力的方向,然后朝著這個夢想前進,不斷拼搏。
正如稻盛和夫說的:
“樹立遠大的目標,現(xiàn)在看來似乎是遙不可及,但是不要懷疑,每天持續(xù)地努力,積累下來,一定可以達到?!?/span>
難事贏在穩(wěn),心態(tài)要從容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兩支隊伍接到指令,被要求盡快到達五十公里之外的營地集合。
一隊隊長反應(yīng)迅速,要求大家加快步伐前進,中間不可停歇;
二隊隊長接到通知后,并沒有強制大家加速趕路,而是按照計劃,走一段路停下休息一陣。
結(jié)果,一隊士兵剛開始走得很快,但慢慢的大家體力耗盡,最后不得不停下來休息。
而二隊由于勞逸結(jié)合,始終保持勻速前進,最后率先到達了營地。
由此可見,過于追求速度,就容易心力交瘁,手忙腳亂。
忙亂易出錯,最終反而耽誤時間。
《莊子》有云:
“莫急莫燥,從容應(yīng)對?!?/span>
一個人只有穩(wěn)得住,才能看得清自己的位置,對事情有更清晰的判斷,并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王羲之是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因為在書法方面頗有天分,他總想著能更上一層樓。
有一天,王羲之在書上看到了東漢書法家張芝常年累月練字的那份淡定,才恍然大悟:
“字要一筆一劃地寫,路也要一步一步地走,穩(wěn)中求進,才能水到渠成?!?/span>
于是,王羲之便戒掉了急躁,一筆一劃地靜心練習,最終成為了一代名家。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span>
練字如此,人生亦然。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心浮氣躁總是在所難免。
看到別人結(jié)婚,恨不得自己立馬有個對象;
看到別人的孩子才藝突出,便馬上帶孩子奔波于各個興趣班;
看到別人做生意賺了錢,想著自己也要盡快腰纏萬貫。
殊不知,忙亂易錯,事緩則圓。
凡事把心穩(wěn)住,一步一個腳印地慢慢來,往往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孫子兵法》里說:
“求穩(wěn)之際,重在戒急?!?/span>
過于追求速度而奮飛疾跑,只會氣急敗壞、心浮氣躁,最終一事無成。
人生的很多智慧,往往藏在沉穩(wěn)和從容里。
穩(wěn)得住,遇事不慌不忙,一步一步保持淡定,才能更好地應(yīng)對各種挑戰(zhàn),人生之路才能行穩(wěn)致遠。
▽
很喜歡這句話:
“一個人遇事的第一反應(yīng)里,藏著他的學識、見識、品格和修養(yǎng),而這個反應(yīng),也決定了他的生活品質(zhì)?!?/span>
一個人的處事能力,是個人胸襟和格局的體現(xiàn)。
小事要快,凡事先做,慢慢調(diào)整;
大事要準,目標堅定,專注深耕;
難事要穩(wěn),沉著冷靜,行穩(wěn)致遠。
點個關(guān)注,往后余生,愿你我都能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完善自己的處事態(tài)度,提高自己的人生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