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去延安首次開通動車,市民可以在秦都高鐵站直接辦理客運手續(xù),再也不用去西安倒車了?!睆南剃柷囟几哞F站獲悉,3月4日起,每逢周五、周六、周日,西安北至寶雞南加開D6877次,寶雞南至延安間加開D5082次、延安至西安北間加開D5081次。
據(jù)站長羅洲介紹,原來咸陽到延安沒有動車,本月4日起首次開行D5082次列車。自此,每逢周五、周六、周日,咸陽秦都高鐵站開行的寶雞南至延安D5082次列車,上午10時10分到達咸陽秦都站,停車2分鐘后,途徑西安北站,于中午12時56分到達延安。
據(jù)了解,從咸陽秦都站至延安站,一等座票價為129.5元,二等座票價為105元。羅洲說,市民返程時可乘坐延安至西安北的D5091次列車,直達咸陽秦都站。
每一個熱衷于旅行的人都是資深吃貨,他們懂得生活的真諦,對美景,美食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對于旅者來說,最大的遺憾莫過于吃不到最正宗的本土小吃。熟知延安美食品類,吃遍正宗延安小吃,用味蕾為延安點贊。
洋芋擦擦是陜北、山西晉西,甘肅隴東等地的傳統(tǒng)飯食之一,有些地方稱為“洋芋不拉”、“洋芋庫勒”,周邊地區(qū)又被叫做 “菜疙瘩”。洋芋擦擦是菜疙瘩中的一種。洋芋就是土豆,擦擦是一種工具,用來擦土豆絲的。其以土豆為主料,加少許白面加工制成,深得陜北人喜愛。
由精制蕎麥制作成粉條狀,與陜北羊腥湯相配食用,味道鮮美可口,在陜北,民間有“蕎面饸饹羊腥湯,死死活活相跟上”之說。
由羊的頭、蹄、血、肝、心、腸、肚、肺等燴制而成,故又名“羊雜燴”。羊雜碎,貴在羊雜碎雜、碎。不雜不碎,吃起來就沒滋味。羊雜碎集羊內(nèi)臟于一鍋,形色繁多,肉質(zhì)各異,味道酸辣兼宜,無腥不膩,湯鮮味美,入口生津,營養(yǎng)豐富,在氣候偏冷的北方食用可御冷逐寒,食著往往半碗才下肚,便遍體生熱,一碗吃完,則熱汗淋漓。既經(jīng)濟實惠,又食用方便。
抿節(jié)在陜北方言中讀“抿節(jié)兒”,所以也寫作“抿尖”。是一種粗糧細做的面食。抿節(jié)用的面是由豌豆和小麥磨合而成的雜面,將和好的面團放在密布篩孔的特制抿節(jié)床上,用手掌抿壓而下,成一寸來長的小節(jié),呈扭曲狀。食時,將抿節(jié)下鍋煮熟,澆以素湯,湯內(nèi)有豆腐丁、土豆丁、豆角丁等,并佐以韭黃、芝麻、辣醬、香菜等,其味清淡可口,帶一股豆香味。此乃陜北面食中的佼佼者,食者必點之品種。
簡單的說就是把白菜和土豆熬在一起。先將云腿和土豆上籠蒸熟,小白菜洗凈,焯水。蒸熟的土豆制成土豆泥、焯水后的小白菜切碎、云腿切末炒鍋燒熱,加清油(或者奶油)先炒小白菜,然后下入土豆泥河調(diào)料,炒勻。香而不膩。
香菇面是一種延安地區(qū)及其常見和特色的美食。其面以刀削為主,佐以香菇、瘦肉、木耳、蝦肉丸、肉丸和青菜,再澆上豬骨熬成的清澈湯汁,引人垂涎。
子長煎餅是陜西省子長縣著名的漢族小吃。餅薄如紙,銀白透亮。根據(jù)不同需要和不同口味,可制成大餅或小餅,大餅與小蓋一樣,小餅與手掌一般。其種類有:豆腐干煎餅,熱豆腐煎餅,涼菜煎餅,穌肉煎餅,雞肉煎餅等。食用時,根據(jù)各自的喜好,配以醋、蒜湯、辣油或涼湯等醇香撲鼻,酸辣味濃,久食不厭。
搟面皮是陜西名小吃,延安搟面皮更是獨具特色。延安搟面皮分為白搟面皮和黑搟面皮兩種,采用面粉制作,在延安受到男女老少的歡迎,尤其是春夏季。
碗托由精制蕎麥制作成碗狀,放入鍋中蒸熟,然后取出等待涼了以后,切成片壯,可以炒熱食用,但是如果涼吃以豬肝等為拌料后味道鮮美可口,很有韌性。
碗托在陜北是很普遍的一種民間食品。差不多每個縣的市鎮(zhèn)上,都有飯店或小吃攤點叫賣。老百姓更是家家戶戶自己做了吃。這原因,大約首先是陜北普遍生產(chǎn)蕎麥,陜北老百姓在幾千百年的生產(chǎn)與生活實踐中,不斷地摸索著粗糧細作的方法,蕎面碗坨在諸多的蕎面食品中,有著鮮明的特色,筋軟耐嚼,香醇可口,百吃不厭,常吃常新。
陜北一帶的風(fēng)味小吃,以前陜北人的食用油都是自家的麻子自制提煉出,留有油渣在鍋底,節(jié)約的陜北人便在其中加以各種食用調(diào)料和腌制的酸白菜,熬成粥,和由高粱,錢錢,小米,豇豆等雜糧熬制的稀飯混在一塊再煮十到十五分鐘便成陜北人至愛的麻湯飯!
延安油糕又叫年糕、棗糕,是陜北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風(fēng)味小吃之一色澤金黃、細膩柔軟,味道香甜可口。由黍科糜子、大棗精制而成,經(jīng)植物油炸后,其味清香細膩、香甜可口。油糕一般常見于逢年過節(jié)或款待親朋的場合,特別是婚慶筵席中。食用時盛在碟中,每碟十片,佐以白糖和粉湯。
看完有沒有跟小編一樣很心動!哈哈!挑個周末,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延安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