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劑是治療心力衰竭治療的基石。指南強烈建議,使用袢利尿劑可緩解容量超負荷的癥狀和體征。但在有腎功能惡化、利尿劑抵抗和電解質(zhì)紊亂的情況下,如何用好利尿劑有一定挑戰(zhàn)性。
近日,歐洲心臟病學會(ESC)發(fā)布了一份利尿劑治療充血性心衰的立場聲明,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闡述。【點擊下載原文】
聲明指出,體液潴留常可代替充血,但54%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入院前體重沒有明顯增加,表明體液潴留不完全是急性心力衰竭的誘因,體液重新分配也可導致充血。本共識主要用于有體液潴留的患者。
聲明建議,入院后1 h內(nèi),對于有體液潴留的患者,如果之前沒有用過袢利尿劑,起始劑量可靜脈給予≥20~40 mg速尿。
若之前在家曾使用速尿,靜脈的起始劑量為24小時口服劑量的1~2倍。
之后患者排空膀胱,并計算尿量。
若最初2小時沒有達到點尿鈉<50-70 mEq / L和(或)最初6 h平均尿鈉<100~150 mL/h,通常表明患者對利尿劑反應不良,則需加倍靜脈給藥之后6小時再次評估,若仍反應不良,則重復這一過程直至最大袢利尿劑劑量。
入院第二天,若患者仍處于充血狀態(tài),應對24 h尿量進行評估:
當尿量>3~4 L/24 h,持續(xù)當前治療劑量直至充血狀態(tài)改善;若日尿量>5 L,考慮減少袢利尿劑劑量。
注:A:容量超負荷充血狀態(tài)的處理;B:24 h后的治療;總的袢利尿劑劑量可以連續(xù)輸注也可彈丸式給藥;*:盡快改善充血狀況,考慮其他引起呼吸困難的原因;°:靜脈袢利尿劑的最大劑量通常為呋塞米400~600 mg或10~15 mg布美他尼。#:在單次袢利尿劑利尿效果良好的患者中,可考慮每天給藥一次
圖3 利尿劑在急性心衰的治療
聲明建議,對于階梯式藥物治療無效的心衰患者,可考慮用超濾治療。
在急性心衰發(fā)生時,神經(jīng)體液激活、腎功能不全或利尿劑應用等會引起電解質(zhì)異常,常表現(xiàn)為低鈉(血清鈉< 135 mEq/L,)和低鉀(血清鉀< 3.5 mEq/L)。
使用袢利尿劑是低鉀血癥的最常見原因,但噻嗪類利尿劑的利尿作用更強。低鉀血癥的治療包括使用鹽皮質(zhì)激素受體拮抗劑治療和補鉀。
應用利尿劑經(jīng)常會致鎂損失,可能導致難治性低鉀血癥,鑒于此,可在應用利尿劑時補充鎂。
有研究發(fā)現(xiàn),每天用100毫克螺內(nèi)酯,并不優(yōu)于每天應用25 mg在降低NT-proBNP或增加尿量方面的效果。螺內(nèi)酯的起效時間需要48-72小時。
對于慢性心衰急性發(fā)作入院前應用袢利尿劑的患者,在之后出院后或需給予更高劑量。此外,若此前使用的是呋塞米,可轉(zhuǎn)換為布美他尼或托拉塞米。
來源:Mullens W, Damman K, Harjola VP, et al. The use of diuretics in heart failure with congestion - a position statement from the 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ur J Heart Fail. 2019 Feb;21(2):137-155.
轉(zhuǎn)載:請標明“中國循環(huán)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