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作者
本書作者史蒂芬·柯維,擁有12個博士頭銜,入選“影響美國歷史進程的25位人物”,被《時代周刊》評為“人類潛能的導師”,是奧巴馬和克林頓倚重的顧問。他的思想成就與卡耐基、德魯克、杰克·韋爾奇并肩,在領導管理理論、家庭與人際關系以及個人管理等領域久負盛名。
關于本書
本書在美國的影響力僅次于《圣經(jīng)》,被評為“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10大管理類圖書之一”,在全球更是成為無數(shù)人信奉的培訓經(jīng)典。這本書是作者經(jīng)過幾十年的研究實踐總結出來的高效能人士的成功密碼,并得到了無數(shù)個企業(yè)、機構和個人的有效驗證。
核心內(nèi)容
本書介紹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分別是: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tǒng)合綜效、不斷更新,以及普通人如何利用好這七個習慣的具體方法,從而變成高效能的人士。
一、七個習慣是高效能人士不愿公開的成功密碼。
作者說“變化越徹底,挑戰(zhàn)越嚴峻,這七個習慣對人們越重要。因為問題和痛苦是普遍存在的,要解決它們,就離不開這些普遍的、永恒的原則?!逼邆€習慣是與時俱進的,不用擔心它們會過時。雖然七個習慣如此重要,但實際情形是,高效能人士常常不愿將他們公之于眾。
二、高效能人士改變現(xiàn)狀,解決問題的第一原則:積極主動。
高效能人士認為,要改變現(xiàn)狀,首先要改變自己,而要改變自己,先要改變對問題的看法。對于習慣“消極被動”的人來講,不妨從自身跳出來,假如站在其他人的位置來觀察你的所作所為,做出的決定會不同。
積極主動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就會在做事前考慮到這件事的影響,而消極被動者只是一味盯著自己的利益。兩種不同習慣,帶來后果完全不同,時間越長,差距越大。
三、高效能人士自我管理的重要習慣:以終為始。
“以終為始”就是把結果放到第一位,而不是過程。你要知道自己做事的目標是什么,牢記自己希望成為什么樣的人的目標,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就會明白當務之急做什么,這樣才會成為自我管理的高手。
四、高效能人士提高工作效率的秘訣:要事第一。
決定成功因素并不是人們常說的勤奮、運氣和人脈等等,而是“要事第一”。“要事第一”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習慣。
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要做到“要事第一”,學會運用“象限法”?!跋笙薹ā笔前凑帐虑榈木o急重要程度分成四個象限:第一象限代表緊急重要、第二想象代表重要而不緊急、第三象限代表緊急而不重要、第四想象代表不緊急不重要。
高效能人士,會花更多的時間在第二象限,也就是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上,做之前會判斷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事并為之努力,并敢于拒絕。
五、高效能人士面臨分歧時,贏得人際關系的兩個習慣:雙贏思維和知彼解己。
要取得雙贏的結果,必須要有雙贏的過程。書中介紹了四個實用方法:
第一,要從對方角度看問題。
第二,平衡自己與對方的顧慮和主要矛盾。
第三,確定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結果。
第四,倒推找到實現(xiàn)這個結果的各種可能途徑。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知彼解己”最難。因為它要求你首先去了解對方,然后再爭取讓對方了解自己,這一原則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知彼解己的本質不是要你贊同對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對方。
六、高效能人士提升領導力的習慣:統(tǒng)合綜效。
所謂“統(tǒng)合綜效”的溝通,指要敞開自己的胸懷,一方面接納對方的想法,哪怕聽起來不靠譜,同時也貢獻出自己的看法。將二者有機結合,形成創(chuàng)新的決策。
面對一件事,作者說不要與所見略同的人溝通,有分歧才有收獲,“統(tǒng)合綜效”的精髓,就是判斷和尊重差異,建立優(yōu)勢并取長補短。
七、為了讓以上六個習慣能夠奏效,高效能人士需要堅持“不斷更新”的習慣。
工作從來不能給你帶來經(jīng)濟上的安全感,人生最值得投資就是磨練自己。高效能人士非常重視磨練自己,他們堅持的第七個習慣就是“不斷更新”?!安粩喔隆?,是培養(yǎng)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的關鍵。要從四個層面不斷磨練。
第一,身體層面,讓自己始終擁有健康的身體。
第二,精神層面,不斷的去學習和思考。
第三,智力層面,比如每天堅持讀書、寫作。
第四,社會和情感層面上做投資。
金句:
1.圓滿人生不僅限于個人的成功,還要追求人際關系的成功、團隊成員的共贏。
2.高效能人士的腦子里裝的不是問題,而是機會。
3.真正的高效能人士,會花更多的時間在第二象限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上,做之前會判斷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事,并為之努力。
4.不要與所見略同的人溝通,益處不大,有分歧才有收獲。
5.金錢從來不能給你帶來經(jīng)濟上的安全感,人生最值得投資就是磨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