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內(nèi)科>尿路感染
添加時間:2012/7/25
慢性尿路感染中醫(yī)分成濕熱下注,陰虛濕熱,脾腎兩虛等型。慢性尿路感染中醫(yī)治療以扶正祛邪為主。平常要注意勞與逸相結(jié)合,多喝水,勤排尿,注意衛(wèi)生,適當(dāng)增加營養(yǎng)。
(一)中醫(yī)驗方:
1.梔子子15g,瞿麥穗30g,炙甘草22g。均研成末,每回15至22g,用水250ml,人連須蔥根7個,燈心50莖,生姜5片,同煎至175ml,時刻溫服。利濕清熱作用,比較適用于濕熱下注型病人。
2.金錢草,瞿麥穗,萹蓄草各30g。水煎代飲,頻頻服之。有利濕清熱作用,比較適用于濕熱下注型尿路感染。
3.七星草,血見愁,婆婆丁各15g,生棒草6g。共煎代為茶飲之。有利濕清熱作用,比較適用于濕熱下注型病人。
4.萹蓄12g,瞿麥9g,脆石6g,棒草3g。用水400ml,加燈心20根,煎至320ml,每天分兩回,空肚子時服。有利濕清熱作用,比較適用于濕熱下注型病人。
5.婆婆丁,車前革,白茅根各30g,瞿麥12g。用水煎服,每天一劑。有利濕清熱作用,比較適用于濕熱下注型病人。
6.生地黃榆,生槐角,半枝蓮,白花蛇舌草,藍(lán)腚葉各30g。用水煎服,每天一劑。有利濕清熱作用,比較適用于濕熱下注型病人。
7.生地黃30g,石榴皮12g,丹皮,黃柏,白槿花各9g,琥珀6g(沖服)。用水煎服,每天一劑。有滋腎清利作用,比較適用于陰虛濕熱型尿路感染。
8.黃柏,地參各30g,牡桂1.5g,皆是細(xì)末,熟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回100丸,空肚子時用白開水送服。有滋腎清利作用,比較適用于陰虛濕熱型病人。
9.地參,生地黃,林蘭,黃柏,連殼各10g。用水煎服,每天一劑。有滋腎清利作用,比較適用于陰虛濕熱型病人。
10.瓜蔞根20g,云苓,山藥各30g,制附片6g,瞿麥15g。用水煎服,每天一劑。有健脾補(bǔ)腎作用,比較適用于脾腎虧虛型病人。
11.黃芪15g,黃精15g,迎陽子15g,白茅根30g。用水煎服。有健脾補(bǔ)腎作用,比較適用于脾腎虧虛型尿路感染。
(二)中醫(yī)食療方
1.北五昧子60g,研末,制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粒。有養(yǎng)陰利濕清熱作用。
2.葡萄汁,藕汁,生地黃汁,蜂蜜各50g。共煎,每天分兩回,吃飯前服。有養(yǎng)陰利濕清熱。
3.鮮棠子葉100g,鮮龍葵60g,白糖30g。用水煎服代為茶飲。有利濕清熱作用。
4.長命菜干品120至150g(鮮品加倍),紅糖90g。長命菜如系鮮品,洗干凈切碎與紅糖一起放進(jìn)藥鍋里加水煎,水量以高出藥面為度,煎沸半個小時,去渣取汁約400ml,趁熱服下,如系干品,則需要加水浸泡,2h后再煎。每天服三回,每天一劑。有利濕清熱作用。
5.榕樹須(以條細(xì)色紅褐者為好)30g,適量的冰糖。煎水飲用。有利濕清熱作用。
6.金錢草60g,田螺400g。把田螺清水養(yǎng)凈,斬去螺尖,和金錢草煲湯飲用。有利濕清熱作用。
7.赤小豆60g,雞肉250g。用砂鍋將兩味煮爛后,加調(diào)味服食。有健脾利濕作用。
8.金錢草,北黃芪各30g,豬瘦肉250g。煲湯,調(diào)味,飲湯食肉。有健脾利濕作用。
轉(zhuǎn)載保留鏈接,尊重別人,尊重自己,好人好運(yùn),謝謝!
原文地址:http://www.jibingnet.com/neike/nlgr/57161.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