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死者為大,入土為安。古代對已故親友的身后事是極為重視,為死者選一塊風水寶地,辦成一場體面的葬禮,對陵寢進行日常修繕,這都表達著對亡者的眷念和情意。明太祖朱元璋幼年時,因為沒錢給死去的父母買一副棺材,就曾經(jīng)低三下四的求當?shù)氐呢斨?。男兒膝下有黃金,但為了讓父母入土為安朱元璋也是豁出去了,連尊嚴都不要。身后事歷來是人這輩子最重要的一件事,上至帝王、下至平民,概莫如是。

一般而言,身后事都是由死者最親近的人來辦,很難想象死者的仇人會來操辦死者的身后事,當然追債的除外。然而歷史長河中總有那么湊巧,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就遇上了這樣的尷尬,的一生有兩大敵人,李自成的農(nóng)民軍,遼東的滿清政權,再算上引清兵入關導致漢人政權易手的吳三桂,李自成、多爾袞、吳三桂大概是崇禎皇帝生前死后最仇恨的三個人。然而他怎么也想不到,崇禎皇帝的身后事是有這三個人給辦的。

說起崇禎皇帝,其實也是個可憐人,崇禎在位十七年,整日勤于政務、忙里忙外,17年里竟然都沒考慮過給自己修建陵寢。古代的帝王,對自己的陵寢都格外重視,大多數(shù)在登基之初就開始給自己修墓。崇禎沒這個心思,以至于李自成打進北京,崇禎景山自縊后,崇禎的棺材擱了好些天,李自成都找不到地方安葬朱由檢。無奈之下,李自成只好把崇禎皇帝跟崇禎的田貴妃合葬。田貴妃是妃嬪,她的墓穴規(guī)格肯定達不到帝王標準,但這已經(jīng)是最好的選擇,就當時的情況而言,李自成算是厚葬崇禎帝了。

李自成給朱由檢找了個安身之所,雖然有點憋屈,但暫且將就著住吧,而田貴妃陵墓其實就是如今的明思陵,如今我們去明思陵游玩,但也不覺得這里有多憋屈,也能感受到帝王的威儀,其實這還要得益于滿清攝政王多爾袞。之前說到李自成選了墓地,而多爾袞正是那個給朱由檢修繕陵寢的人。滿清是打著為崇禎皇帝報仇的口號入關的,進了北京城,滿清也極力拉攏明朝的舊勢力,為了籠絡人心,滿清政府決定修繕明思陵。

擴建明思陵的旨意是在1644年下達的,這還是順治皇帝即位第一年,而順治當時才六歲。很明顯小福臨是沒這個能力修明思陵的,背后的推手大概就是攝政王多爾袞。有趣的是,滿清在修建明思陵時曾向大臣們伸過手,希望明朝的舊臣們能慷慨解囊,畢竟?jié)M清四處用兵,手頭也不寬裕。然而東林黨等明朝舊臣一個個都表示囊中羞澀,倒是吳三桂大義凜然的站了出來,給明思陵擴建工程捐贈了一筆巨款。崇禎的身后事,咋一看很有喜感,仔細一下其實也可以理解,崇禎畢竟是一國之君,身后代表著大明千千萬萬的子民,李自成、多爾袞、吳三桂的舉動,不過就是收復人心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