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武則天晚年登基稱帝后,她也一直在糾結(jié)由誰來繼承自己的皇位。當時能夠繼承大統(tǒng)的有兩位人選,一個就是當時的太子李顯,一個則是武家的侄子武三思,武則天開創(chuàng)武周天下后,自然要倚重武家人,于是盡可能的對武家宗族大加封賞,這其中后輩子侄里,武三思脫穎而出,為武則天所看好。
然而李顯又是她的兒子,可是他姓李不姓武,他明顯代表的是李唐一路,而自己是武周天下,這在政權(quán)交接上難免出現(xiàn)混淆,如果李顯接班,那他肯定是要恢復李唐天下的,那自己辛苦開創(chuàng)的武周天下豈不是要付之東流?如果讓自己的侄子武三思接班,那依舊是武周的天下。只是一面是兒子,一面是侄子,到底該何去何從,武則天思之慎之,一時也拿不定主意,索性將其擱置,但是,武則天晚年,朝中的勢力一方子太子李顯為首,一方以武家子侄武三思為首,雙方都對大位覬覦已久。
加之武則天晚年,寵幸男寵張昌宗、張易之兩兄弟,而這兩兄弟與太子李顯不睦,武三思又經(jīng)常巴結(jié)二人,讓其在武則天面前為自己撈取政治立場。也就是說隨著武則天年邁昏聵,時日無多,接任者的人選又遲遲未定,武三思已經(jīng)開始蠢蠢欲動了。太子這邊也得等閑視之,宰相張柬之等一干文臣武將是太子的忠實擁護者,他們擁護太子李顯說白了還是擁護李唐王朝,以李唐天下為正統(tǒng),只是由于武則天的強勢和盛氣凌人,這才由他改朝換代,登基稱帝,然而它只是一介女流,百年之后,她肯定還是要還政與李唐,讓太子李顯繼位,只是武則天晚年的態(tài)度模棱兩可,大有讓其娘家子侄武三思繼位的隱患,這樣一來,那李唐天下從此真的就不復存在了,真的要被武家人代替,這是大臣們所不愿意接受的,因為在他們心里,李唐天下才是天下正統(tǒng)。
眼看著局勢越來越對太子這邊不利,這才有后來的以宰相張柬之為首的一干文臣武將聯(lián)合太子逼宮,殺死張昌宗、張易之兩兄弟,包圍了武則天居住的集仙殿,逼迫其退位。眼見大勢已去,武則天再也沒有能力,能夠力挽狂瀾,她的武周天下由她一手創(chuàng)立,她本想著讓武周天下傳下去,沒想到頃刻間灰飛煙滅,至此武則天開創(chuàng)的武周王朝終結(jié),天下又重新迎來李唐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