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鸚鵡兩個字就以為是鳥類,是鳥類就會飛,但澳洲這片神奇的大陸,有一種不會飛的鸚鵡,也是現(xiàn)存唯一不會飛的鸚鵡。很多網(wǎng)友都給它起了一個外號“鳥中哈士奇”,給人一種蠢萌蠢萌的感覺。
可能祖先覺得飛翔需要大量的能量,這里食物充足又沒有天敵,也就沒有飛行的必要了。澳洲長期與世界其他大陸隔絕,這里的鳥類天敵比較少,大部分食物可以在陸地上找到,所以它們拋棄了飛翔。
鸮鸚鵡不會飛翔,但是翅膀沒有退化,它們的翅膀可以用來滑行,平時攀爬的時候用來掌握身體平衡。它們鍛煉出了強壯的雙腿和鋒利的爪子,便于攀爬,可以很輕松登上高聳的樹冠。而且鸮鸚鵡是鸚鵡里最重的(1.8公斤-4.1公斤)。
鸮鸚鵡的食物主要是各種果實和花粉,所以根本不需要白天出來找蟲子,而且晚上更加安全!而且這傻鳥身上散發(fā)著花和水果的香味,這種香味可以吸引同伴,以前沒有嗅覺發(fā)達的天敵,但是自從人類將貓、鼠和鼬等小型哺乳動物帶入澳洲以后,能活下來就看運氣了。
鸮鸚鵡的壽命最長能夠達到90多歲,鸮鸚鵡瀕臨絕種的另一個原因是雌性鸚鵡對繁殖興趣不大,平均每五年才生一次小鳥,比世界杯周期還長;雄性求偶還特別蠢:它們在地上刨個坑,然后臥進去,吸氣膨脹氣囊,把身體鼓成球狀,發(fā)出低頻嗡鳴來吸引雌鳥。


鸮鸚鵡非常的友好,不怕陌生人,每當有攝制組接近鸮鸚鵡時,它們總是很興奮地跟著攝像人員,似乎傻得又很單純。澳洲那邊有句諺語:“擁有鸮鸚鵡披風卻還覺得冷”,據(jù)傳這種鳥的肉質(zhì)極為美味,在人類與野生貓類的捕殺之下數(shù)量大幅減少。后來在政府的復育和各界的保護下,截至到2012年初,野生的鸮鸚鵡只有126只,滅絕的可能性依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