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名字】: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成語拼音、注音】:shí bù yàn jīng,kuài bù yàn xì、ㄕㄧˊ ㄅㄨˋ ㄧㄢˋ ㄐㄧㄥ ,ㄎㄨㄞˋ ㄅㄨˋ ㄧㄢˋ ㄒㄧˋ
【成語釋義】:厭:滿足;膾:細切的肉。糧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細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細做。
【成語出處】:《論語·鄉(xiāng)黨》:“齋必變食,居必遷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p>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形容食物要精制細做
【成語例句】:近日,甘汁園糖業(yè)正式發(fā)布了三款貼心調味糖產品,該系列產品的開發(fā)理念源自孔子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在調味過程中體現出貼心周到,細致入微。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被人們稱為“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孔子,在吃穿住行方面十分講究,他的原則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糧食陳舊或變味,魚肉不新鮮了,他都不吃。席上吃肉的量不能超過米面的數量,酒可以隨便喝但不能喝醉。
【成語接龍】: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細大不捐→捐本逐末→末如之何→何罪之有→有志竟成→成人之善→善善惡惡→惡塵無染→染神亂志→志滿氣得→得失成敗→敗鼓之皮→皮里春秋→秋毫無犯→犯而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