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出品,必屬佳品!”
曾經這一句話,傳遍了整個中國,就連國外的影視界都得仰仗邵逸夫幾分,可想而知他的影響勢力有多大。
不僅如此,他還是上世紀聞名我國的“大善人”,一生都在做慈善,為我國做出了不少貢獻。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受人愛戴的慈善家,晚年逝世時,4位子女卻無一人趕來送終,甚至連238億的遺產都不稀罕!
238億啊,238億!普通人一生一世都花不完!
究竟是何原因,讓這位商業(yè)巨鱷的子女,拒絕成為億萬富翁?這其中究竟有什么隱秘?
邵逸夫,這位20世紀的商業(yè)傳奇人物,他出生在一個富有家族,
是一個妥妥的富二代,曾經受過良好教育,并享有特權的生活。
但即使如此,邵逸夫從未依賴于他的遺產或背景,而是選擇了自己的路,他要另辟蹊徑,從事電影行業(yè)。
在邵逸夫的命運中,兄弟倆人的電影公司“邵氏兄弟”無疑是其中最成功的成果。
任何一個愛好電影的人都知道邵氏兄弟,它在中國、香港和整個武俠電影業(yè)中都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然而當時創(chuàng)立邵氏兄弟電影公司并不容易!
他的兄弟邵逸夫,僅用一臺攝像機、兩個包和一張地圖圖片就出門籌集資金,然后返回家鄉(xiāng)廣東開始了他們的電影旅程。
起初,邵氏兄弟電影公司遭受了許多困難。
由于電影技術比較落后,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加上成本高昂,很多人對他們的電影產生懷疑。
然而,邵逸夫卻意志堅定,夜以繼日地努力和刻苦鉆研。
據說,在拍攝《珍珠塔》這部經典武俠電影時,邵逸夫與其伙伴們遇到了巨大問題,
包括災難發(fā)生、演員不合作以及耗時較長等。
然而,他們始終堅定信念,決心要制作一部顛覆傳統、具有震撼力的電影。
在不斷努力下,《珍珠塔》成功地吸引了當時余東璇的注意,余東璇直言贊美并給予欽佩。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span>
邵逸夫的這段經歷,讓人想起伯樂發(fā)現千里馬,并幫助它走向成功的故事。
于是余東璇邀請邵逸夫兄弟兩人加入,相談甚歡,但沒想到這確實是引狼入室!
余東璇的姨太太黃美珍青春靚麗,一下子就把邵逸夫迷的神魂顛倒。
俗話說朋友妻不可欺,更何況余東璇還是邵逸夫的貴人。
但邵逸夫年輕氣盛,根本不管不顧,和黃美珍很快的走到了一起,
兩個人經常私下來往,不得不說這事做得有違道德。
漸漸地余東璇也知道了這件事,但他的態(tài)度竟然相當的豁達,
對此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后來邵逸夫直接向余東璇表明了他的想法,他要娶黃美珍。
或許在余東璇的眼中黃美珍無足輕重,或許他明白即使他反對黃美珍的心在也不在他這,余東璇也欣然允諾。
邵逸夫和黃美珍在1937年舉行了婚禮,當時正值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婚禮規(guī)模比較簡單,只邀請了親朋好友參加。
而黃美珍一直以來為邵逸夫的電影事業(yè)提供堅定的支持和鼓勵,在邵逸夫的職業(yè)生涯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之后,他在電影制作方面的才能和敏銳的商業(yè)嗅覺,使他發(fā)現有聲電影會是未來的趨勢,
并努力引入聲音技術,推動中國電影業(yè)向新的發(fā)展階段邁進。
邵逸夫經過多年的創(chuàng)業(yè)和努力,終于在1935年拍攝完成了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金龍獻瑞》(原名為《白金龍》),這也標志著中國電影進入了有聲電影時代。
在電影發(fā)展的過程中,邵逸夫不斷探索電影制作的新方法和技術,秉承著“寓教于樂”的理念,將中國電影帶向更高的層次。
他的創(chuàng)意、勇氣以及對人才的重視成就了他在電影行業(yè)的輝煌事業(yè),也為中國電影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而黃美珍一直扮演著默默支持和照顧家庭的角色,邵逸夫事業(yè)越做越大,
忙的不可開交,于是她退居家庭,相夫教子,生育了四個孩子。
她在為家庭付出的同時,也經常關注丈夫邵逸夫的工作和電影創(chuàng)作計劃,給予他支持和幫助。
日子雖然過得幸福美滿,但好景不長,平靜的生活被一個女人打破!
18歲的方逸華青春靚麗,更是有著甜美的歌喉,雖然邵逸夫已經四十五歲,
但一見面就被深深迷住了,每一次演唱會都要請假去看,
年輕小姑娘的誘惑力太大了,顯然邵逸夫沒有把持住。
久而久之方逸華也同意了邵逸夫的追求,兩個人又開始一段姻緣,
黃美珍卻受到了冷落,她也希望邵逸夫能夠回心轉意,畢竟年齡這么大了,
但邵逸夫是“吃了秤砣鐵了心”要跟方逸華好,美其名曰真愛,留下黃美珍和四個子女不管不顧!
1967年,邵逸夫到了香港意識到香港電視行業(yè)存在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Α?/span>
于是他開始著手籌建一個全新的電視臺,并邀請方逸華作為合伙人。
1976年,TVB正式成立,成為香港最早的商業(yè)電視臺。
TVB在邵逸夫和方逸華的努力下,迅速崛起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其拍攝的電視劇作品涉及多種題材和風格,深受大眾喜愛,家庭觀眾率先超過80%,使得TVB成為香港電視觀眾人群首選的電視臺之一。
除了在電視劇創(chuàng)作方面取得成功外,邵逸夫和方逸華還注重推廣香港文化,
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yè),并為年輕人提供培訓和發(fā)展機會。
他們的奮斗和開拓精神也深受大眾尊敬和景仰。
最終,在邵逸夫和方逸華的共同努力下,TVB成為香港乃至整個亞洲地區(qū)最具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電視媒體之一,對香港電視行業(yè)的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和貢獻。
邵逸夫有四個子女,分別是邵維銘、邵素雯、邵素云及邵維鐘。
邵維銘曾在接受采訪時透露,邵逸夫的工作讓他很少有時間陪伴家人,從小到大,他們沒有體驗到父親的關愛和陪伴。
同時,邵逸夫對他們的學習和教養(yǎng)要求也十分嚴格,對自己的子女缺少耐心和溫情,導致一度與他們的關系比較冷淡。
盡管邵逸夫在業(yè)界備受尊重和認可,為香港電影文化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但對于自己的家庭生活,他卻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由于四個子女都是跟著黃美珍成長,而邵逸夫有了新歡很少去看望子女,
面對父親對于母親的背叛,子女心存怨氣,最終黃美珍在孤獨中去世,這讓父子關系更加緊張。
黃美珍的四個子女原本都在邵氏集團工作,他們看著邵逸夫對自己的母親不聞不問,
對第三者方逸華卻是疼愛有加,心中更是憤怒不已。
然而,方逸華不僅是邵逸夫的情人,還掌握了TVB的重要位置,這讓四個子女更加不平衡。
他們覺得這個第三者嚴重破壞了這個家庭,讓母親郁郁寡歡,讓他們感受不到父親的愛。
他們對后媽的敵意越來越大!
1987年,黃美珍去世了,這也成為了導火索。
母親含辛茹苦地將四個子女養(yǎng)大,到最后卻被丈夫背叛娶了新歡,讓母親的晚年過得很凄苦。
長子邵維銘公開宣布與邵逸夫斷絕父子關系,其他子女也紛紛響應。
他們離開邵氏集團,自己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
這個家庭的紛爭最終使得四個子女拒絕繼承遺產,選擇了自己獨立的道路。
這樣的家庭紛爭給他們帶來了無盡的痛苦,他們對邵逸夫的怨恨難以化解。
這也造成了他去世后無人送終,無人繼承財產的窘況!
而他的遺產又究竟給了誰?
邵逸夫還健在時,長期致力于推動文化事業(yè)和社會福利領域的發(fā)展,
在中國內陸、香港等地建立了多所學校、醫(yī)院、圖書館等公益機構,為廣大民眾謀福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慈善工作中,他也曾經有一些有趣的事跡。
邵氏家族建造的邵逸夫體育館至今已成為廣州市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1994年2月13日,廣州市一場罕見的暴雨引發(fā)了嚴重的洪水,導致廣州市區(qū)受災嚴重。
邵逸夫聽聞此消息后,馬上決定將邵逸夫體育館改為一個廣泛的救災站,并把所有災區(qū)居民送到這里尋求庇護。
最終,邵逸夫體育館成為廣州市區(qū)救援和救災的中心,挽救了許多災民的生命和財產。
邵逸夫對慈善公益的熱情和投入不僅體現在捐贈資金及設立公益機構上,還包括了大量的實際行動。
據有關報道稱,早在1987年,邵逸夫就親自組織了一支由香港紅十字會和北關街義助會等機構成員組成的千里送藥隊,前往偏遠地區(qū)給生病的人送去藥品和醫(yī)療服務。
這些聚集在一起的志愿者,走遍廣闊的內陸鄉(xiāng)村,為市民提供治病救人的服務和幫助。
據稱,在邵逸夫經營香港華數電影有限公司時,他常常面臨著需要大批技術人才來保障制片的需求與缺口。
于是,他便自己設計出一種名叫“萬能證書”的文憑,并簽署一個通用證明文件,
表示擁有此類證明的人具備并滿足公司的招聘標準和要求,可以優(yōu)先賦值崗位。
這種解決技術人才短缺問題的方法在當時引起了廣泛關注,并贏得了許多學生和就業(yè)的青年一致好評。
他的慈善行動涉及面廣、對象廣泛,始終秉持著'行勝于言'的信條,真正助人為樂,回饋社會。
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在中國內陸和香港地區(qū)推進了教育、文化、醫(yī)療等眾多領域的慈善事業(yè)發(fā)展,給后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和企業(yè)家應盡的社會責任感。
然而,2014年邵逸夫先生去世了,他的四個子女卻沒有一個人來為他送行!
他也清楚自己對原配子女有所虧欠,因此在遺囑中將他的巨額遺產——238億——留給了自己的子女。
盡管如此,邵逸夫的子女們并不感激他的這份遺產,也不愿意領受。
他們面對這么多的誘惑,他們也知道即使領受這些財產是合法的,但他們仍然選擇了拒絕。
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但他們深知犯了錯就無法彌補。
因此,這些錢最終流入了邵逸夫慈善基金會,用于繼續(xù)為慈善事業(yè)做出貢獻。
這個決定也展示了邵逸夫的子女的骨氣,他們選擇不為錢財低頭。
這兩百多億的財富是普通人幾輩子都掙不到的,但他們仍然選擇放棄,因為他們知道這并不是他們應得的。
即使沒有邵逸夫父親的幫助,他們靠著自己的努力也已經創(chuàng)造出了不小的家業(yè)。
縱觀邵逸夫的一生,事業(yè)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賺取了很多的財富,并且做了很多的慈善事業(yè),但因為一念之差,拋棄了原配黃美珍,娶了年輕的方逸華。
老年落得子女反目,無人送終的地步,這不得不讓我們提高警惕,賺錢重要,家庭的幸福同樣重要。試想我們創(chuàng)造了那么多的財富,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就像小品里說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錢沒花了”。
錢賺得再多,到頭來子女一個都沒送終,讓人唏噓不已,有錢也不一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