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一病
變化多端
中醫(yī)治療腫瘤的處方
也千變?nèi)f化
但論處方的猛烈
李可老師的“攻癌奪命湯”堪為一面旗幟
攻癌奪命湯
攻癌奪命湯是李可老先生在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所創(chuàng),原方為:海藻30、生甘草30、木鱉子30、醋鱉甲30、蛇舌草30、夏枯草30、蚤休30、海蛤殼30、黃藥子30、生半夏30、鮮生姜30、元參30、牡蠣30,浙貝母15克,山茨菇10、山豆根10,全蟲12只(吞服),蜈蚣4條(吞服),明雄黃1克(研粉吞服),19味藥組成。
本方來源于蘭州已故名醫(yī)董靜庵先生的“海藻甘草湯”,主治瘰疬:海藻12、甘草12,全蟲12只、蜈蚣1條。水煎服。李可老師為了增加療效,藥量增加3倍,并將蟲類藥研粉吞服。
后來李老師又加入鱉甲、消瘰丸(元參、牡蠣、大貝)、夏枯草、生半夏、鮮生姜,大大加強了養(yǎng)陰化痰,攻堅散結(jié)之力。曾治愈甲狀腺腺瘤24例,甲狀腺瘤左鎖骨上凹淋巴結(jié)腫大疑惡變5例,缺碘性甲狀腺腫12例,頸淋巴結(jié)核4例,泛發(fā)性脂肪瘤5例,腦瘤術(shù)后復(fù)發(fā)1例。多數(shù)在半月內(nèi)痊愈,無復(fù)發(fā)。
1961年
逐漸再加入木鱉子、蛇舌草、蚤休、黃藥子、山豆根、明雄黃,基本定型。
本方經(jīng)李老師臨床運用40年,用治多種惡性腫瘤,每獲奇效。
李可老師在自我評價“攻癌奪命湯”時說:“余治腫瘤40余年,深感中醫(yī)經(jīng)典理論生命力之強大,內(nèi)難傷寒之病理、病機,仲景先師之理法方藥,后世葉天士學(xué)派完備的奇經(jīng)八脈理論,正是攻克世界罕見疾病譜的犀利武器?!?/span>
攻癌奪命湯的核心是海藻甘草湯,里面運用了“海藻反甘草”“人參畏五靈脂”“附子反半夏”等三對相反藥物,取其相反相激而抗腫瘤之意。所以本方對于痰核、痰毒,痰瘀互結(jié),熱毒熾盛,毒入血分,全身中毒癥狀嚴(yán)重之多種惡性腫瘤,效果顯著。尤對頭頸部、淋巴系統(tǒng)、消化道癌腫有殊效。
01
海藻
方中海藻,為消瘤專藥,用時清水漂洗去鹽。味咸性寒,人肺脾腎經(jīng)。歸納各家本草論述,本品咸能軟堅化痰,寒能瀉熱消水(包括癌性滲出物,癌性腹水),主治癭瘤,瘰疬,積聚,水腫。與甘草同用,相反相激,增強激蕩磨積、攻堅化瘤之力。
02
木鱉子
木鱉子,苦微寒,有毒,為消積塊破腫毒要藥。歷代多作外用,內(nèi)服僅見于乳癰初起,掀赤腫痛。
李可老師母親之食道癌,3年服藥千余劑,每劑用量30克,未見中毒。方中之生半夏,為消痰核、化瘤散結(jié)要藥,可止各種劇烈嘔吐。
仲景方中半夏皆生用,今以等量之鮮生姜制其毒,加強止嘔功效,更無中毒之虞。方中之蛇舌草、蚤休為治毒蛇咬傷要藥,專治惡毒疔瘡,善解血分諸毒,山茨菇、山豆根、黃藥子皆近代篩選之抗癌要藥。但黃藥子有一定肝毒性,臨床應(yīng)用要隨時監(jiān)測肝功能,及時調(diào)整藥量。
03
夏枯草
夏枯草,苦辛寒,入肝膽經(jīng),清肝散結(jié),主治瘰癘,癭瘤,癥積,乳癌,宮頸癌之崩漏下血,肺結(jié)核大咯血,兼有補益血脈功用。
04
鱉甲
方中鱉甲為《金匱》鱉甲煎丸主藥,是歷代用治癥瘕痞塊要藥,與消瘰丸相合,大大增強了養(yǎng)陰化痰、軟堅破積之力。
05
明雄黃
方中之明雄黃,可殺滅多種病毒、細(xì)菌,為歷代辟穢防疫解毒要藥,傳染病大流行期,以蒼術(shù)、雄黃等分為末,凡士林膏調(diào)涂鼻腔,可有效防止傳染,為古方犀黃丸、醒消丸要藥,對癌毒擴散深入血分、血液中毒,有清除之效。
綜上所述,本方以海藻、甘草相反相激,木鱉子、生半夏、雄黃以毒攻毒,合大隊攻癌破堅,清熱解毒,化痰散結(jié)之品為君,以鱉甲、消瘰丸養(yǎng)陰扶正為臣,以活血化瘀蟲類搜剔引入血絡(luò)為佐使,直搗病巢,力專效宏。
李可老師推薦的腫瘤食療方為:槐耳代茶飲。
據(jù)云,解放前陜西某地一位民間老中醫(yī)傳:“槐耳可消一切腫塊,治噎嗝,五色帶,崩漏,痔血?!辈椤毒V目》槐耳條下載:“又名槐菌,槐蛾??啵疗?,無毒。桑、槐、楮、榆、柳五木耳,大率性味相近。主治五痔,脫肛,崩中下血,瘕瘕結(jié)聚,男子痃癖……利五臟,宣腸胃氣,排毒氣。”似有扶正抗癌作用。
下面是一則晚期胰腺癌案例:
左某某,男62歲,湖北某國畫院畫師。曾做過闌尾切除、膽囊切除手術(shù)。06年9月15日體檢發(fā)現(xiàn)左腎腫物、胰腺腫物,當(dāng)即做左腎切除術(shù)、胰腺占位切除術(shù),術(shù)后病理檢驗為腺癌。07年3月18日復(fù)查發(fā)現(xiàn)肝轉(zhuǎn)移。右葉4處,大小不等,分別為3.8cm×0.7cm、1.0cm×0.8cm,0.5cm×0.4cm,0.7cm×0.4cm。右下肺見一小結(jié)節(jié)灶,不排除轉(zhuǎn)移。西醫(yī)建議做介入治療,否則生存期不超過3個月。
07年4月2日
來靈石恩師處求診,一診:面色萎黃灰暗,體瘦,精神尚可,舌淡紫無苔,齒痕。畏寒甚,食生冷瓜果,立覺冷徹心脾。腰困如折,二便調(diào),食納不香,脈微。自覺病處無所苦,談笑自如,把生死看得很淡。
處方:高麗參15g(另煎),漂海藻30g,炙草30g,清全蝎12只、大蜈蚣3條(研末沖服),白芥子10g(炒研),大熟地30g,五靈脂30g,麻黃5g,紫油桂10g(后5分下),鹿角霜45g,姜炭15g,生半夏75g,生南星10g,制附片45g,茯苓45g,遼細(xì)辛45g(后5分下),大貝120g,生姜45g,制附片逐日壘加10g,無上限,至出現(xiàn)瞑眩反應(yīng)時降低10g,加水3000ml,文火煮取400ml,日分3次服。連服2月。
07年5月4日
二診:主癥悉退,面色灰暗退去大半,已服藥30劑,制附片加至395g/劑。守方續(xù)用,另外加服固本散,以固先天腎氣。
處方:二十頭三七200g,高麗參、血琥珀、二杠、血河車、靈芝孢子粉各100g,止痙散50~60,制粉沖服,3g/次,日3次。
07年6月25日
CT復(fù)查(檢查號132010,07年6月22日),與3月18日對照,肝部較大兩處病灶已消,僅肝右葉內(nèi)1.1cm×1.3cm,右葉頂0.5cm×0.5cm兩處,已較前明顯縮小,肺部腫物亦消。該院一些醫(yī)生于3月份建議做介入,否則生存期超不過3個月,今見不足3月,已愈十之七八,視為奇跡,開始關(guān)注中醫(yī)。
07年6月28日
三診:患者已無所苦,脈沉緩,效不更方。制附片從45g始日加10g,已增至465g/劑,守方加兩頭尖45g。30劑。
07年8月16日
四診:先后三診,共服藥90劑,制附片加至755g/劑,轉(zhuǎn)移灶4處已消3處。所剩最大的一處由3.8cm×3.7cm已消至1.11cm×3cm,已照常工作2個月,自覺較病前更加精力充沛,體重增加5kg。除作畫外,兼任兩所老年大學(xué)教職,一天工作量超過8小時。
處方:
1.制附片200g,姜炭15g,高麗參15g(研沖),五靈脂30g,大熟地30g,麻黃5g,白芥子10g(炒研),紫油桂5g(后5分),鹿角霜45g,生半夏45g,生南星15g,漂海藻60g,茯苓45g,大貝120g,兩頭尖45g,遼細(xì)辛45g(后5分),炙草60g,生姜45g,止痙散3~6(沖),加水3000ml,文火煮2小時,取400ml,日分3次服。30劑。
2.二十頭三七200g,高麗參、血琥珀、二杠(鹿茸)、血河車、靈芝孢子粉各100g,川尖貝100g,五靈脂100g,兩頭尖100g,止痙散60~100,制粉沖服,3g/次,3次/日。
08年3月31日
五診:CT顯示肝病灶較前縮小。食納佳,精神飽滿,上下樓跑步煅煉,體重較前又增,由55kg斤增至68kg,已無病容,正常工作1年多,唯肝部轉(zhuǎn)移灶仍有0.9cm以下之殘留,仍以扶正消積為治。
08年5月28日
六診:周身出現(xiàn)紅疹,癢,此屬病邪出表之佳兆,守方。
08年7月3日
七診:守前方。攻癌奪命湯和陽和湯的綜合變方,特點是附子量特別大。這也是李可老師善于用熱藥。
09年8月24日
電話隨訪,已痊愈,此后經(jīng)常保持電話聯(lián)系,狀況一直較好。
按語
本案處方為攻癌奪命湯和陽和湯的加減方,然后就是大劑量附子溫陽散寒。這樣附子量的處方,目前絕大多數(shù)中藥房是不敢配的,何況還有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但幾乎所有的臨床經(jīng)驗豐富的中醫(yī),都認(rèn)為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缺乏科學(xué)依據(jù)。
李可老先生用附子,雖然量大,但絕對不是逢人便用,該用的時候用,不該用的時候絕對不用,所以他是善用“火神”,而非亂用火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