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學習年齡
——愈小開始效果愈好。 前述五個階段的學習方式,適合每一個孩于,但是要隨著孩子的年齡大小,作適當?shù)恼{(diào)整,以求達到最好的效果。 不要只讀適合孩子年齡的章節(jié),你應該要全盤了解,才能切實掌握正確的方法。 J新生兒 如果你自寶寶出生之后就開始進行,此時并未正式教他數(shù)學,而是刺激他視覺的發(fā)展。我們稱為零級。 新生兒只能看到光線的明暗及物體模糊的輪廓。他看得到母親的影子在明亮的窗前移動,這種明暗的對比,有助于新生兒視力的發(fā)展。 等到他看清楚輪廓,就會開始搜尋細節(jié),例如母親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此時讓新生的小寶寶看有圓點的卡片,對于他的視力發(fā)展,有非常好的刺激作用。 對小寶寶而言,語言遠比文字或圖形更抽象,更難以理解。同樣的一句話,因為語氣不同,對于小寶寶的意義也不相同。 圖形是不會改變的。白色的卡片上面畫著三個大的圓點,告訴寶寶,「3」。不論看多少次,小寶寶每一次看到的都是同樣的東西。因此他學習的效果更快更好。 先從1—7開始。給新生兒看的卡片,圓點要非常大,直徑大約是一寸半,也可以用粗線條的麥克筆畫在卡片上。此時最好是在白色的卡片畫上黑點。在這個階段的小寶寶,黑點比紅點看得更清楚。 把小寶寶抱在懷里,卡片距離他大約是45公分,告訴他「1」;拿著卡片停一會兒,他會調(diào)整自己的視線。等他看到了,再清楚地說一次,「1」,讓他注意看一兩秒鐘,再把卡片拿開。 新生兒的視力很差,如果你拿著卡片來回移動,他就很難看得清楚;因此,你應該拿著卡片靜止不動,起初要十五秒以上,時間會隨著小寶寶的視力發(fā)展而逐漸減少。 充足的光線非常重要。光線應該直接照在卡片上,不能直射寶寶的眼睛。, 第一天只讓寶寶看1的卡片,至少十次,次數(shù)愈多愈好。在每次換好尿布時讓寶寶看卡片,效果非常好。 第二天換成2的卡片,同樣看十次。每天換一張卡片,一個星期之后,寶寶已經(jīng)看完l到7。 接著再從1開始,一天看十次。重復三個星期。 如果你拿出一張卡片,寶寶立刻會興奮地扭動身體,踢踢小腿,就表示他不但看得到,而且了解卡片上的內(nèi)容。更重要的是,他非常喜歡這種游戲。 選擇適當?shù)臅r機讓寶寶看卡片,避免疲倦及饑餓的時間;如果寶寶煩噪不安、整天哭鬧,就要暫時停止練習,等到他的情緒恢復。 反覆練習第一組七張卡片,三個星期之后,改為8—14,再以同樣的方式反覆練習,直到小寶寶能持續(xù)且輕而易舉地看清楚卡片上的圓點。此時寶寶已經(jīng)可以看清楚媽媽的表情,對媽媽的微笑立即會有反應。 現(xiàn)在你已經(jīng)完成零級的練習,準備進入第一階段。 J三到六個月大 此時小寶寶能夠看得清楚,也聽得懂簡單的話,但是還不會說話;對于資訊有敏銳的接收能力,但是尚無法表達。 小寶寶還不會說話,如何教他數(shù)學? 寶寶利用視覺及聽覺學習,而不是用自己的語言;學習是吸收新資訊的過程,是輸入,并不是輸出,因此不影響教數(shù)學的效果。 四月大的寶寶不會說卡片上有幾個圓點,他會默默而快速地讀這些卡片。這個時期的小寶寶對于新的知識是貪得無厭的,他的進度可能比你的預期還快,你可以適時加快進度,每天不限于兩組卡片。 J七到十二個月 教七到十二個月的寶寶,要記住兩件重要的事情: 1、每次的練習時間要非常短。 2、練習的次數(shù)增加。 每次的練習只看一組卡片,看完立即拿開。 原因很簡單。小寶寶每天都在長大。三個月大時他會靜靜地看著卡片,持續(xù)一段時間;等他會爬之后,世界上有太多新的事物等待他去探索。原本可以開心地看完五十張卡片,現(xiàn)在卻一刻也閑下住了。父母以為他不想學了,覺得很泄氣,不知道是哪里錯了?甚至輕言放棄。 小寶寶其實學得很愉快,但是突然問圓點和算式都不見了,也會令他感到懊惱。他并不想中斷,而是太忙了。屋子里有太多事情,每一個柜子的門都要開開關關,插頭要拔起來,地毯上的東西要撿起來塞到嘴巴里。七個月大的孩子不斷地好奇和破壞。他也想學數(shù)學,但是一次只能看五張,在一分鐘之內(nèi)學完。時間太久,他就會離開,留下不知所措的父母。 大人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之后,就會定下來,不輕易改變;孩子是動的,一直在改變,因此我們必須跟上孩子的腳步。 也就是說,練習的時間一定要短,配合他的節(jié)奏。 J周歲到一歲半 這種年齡的孩子最重要的是: 1、練習的時間非常短。 2、在孩子意猶未盡時停止。 此一成長階段的孩子太好動了,因此每次練習的時問愈短愈好。每次練習一組五張的卡片,或是三個算式,每天練習三次最恰當。你也可能要減少到三張卡片,甚至兩張或一張。 在孩子意猶未盡時停止,這是適用孩子每一個成長階段的教育準則,尤其是周歲到一歲半的孩子。 練習的次數(shù)增多,但每次練習的時間縮短,讓孩子快樂地學習,日積月累,就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 J一歲半到兩歲半 教一歲半到兩歲半的孩子是一種挑戰(zhàn)。應該注意的是: 1、練習時要循序漸進。 2、盡快完成圓點練習,進入算式練習。 寶寶會逐漸形成自己的觀點與喜惡,不像三個月時那么單純;他什么都聽得懂,而且要求很多,但是還在牙牙學語的階段,只有周遭的大人才聽得懂他在說什么。 他認為對的就是對的,否則就會不以為然;他總是有自己的想法,因此你不能太急進。先從一組五張的卡片開始,吸引他的注意力。 很快地讓他看完五張卡片,然后就拿開;找出適當?shù)臅r機再練習一次。幾天之后再加第二組五張卡片,等到他逐漸感興趣,改為每天練習一組不同的三個算式。 吊吊他的胃口,他會渴望更多;練習一段時間之后,問他喜歡哪些算式,應他的要求練習。 教完了1到100的圓點卡片,就可以開始教算式,不必等到教完一百張卡片。算式比單張的卡片更有趣,愈早教愈好。 J較大的孩子(兩歲半以上) 出生后到兩歲半之間的寶寶,認數(shù)的能力最強,兩歲半以上的學習效果就差多了。 如果寶寶剛剛超過這個年齡,仍然值得嘗試,結(jié)果有益無害。如果孩子早已超過兩歲半,雖然不容易學會立即反應出答案,至少對數(shù)的概念會有進步,對將來學習數(shù)學也有幫助。 如果孩子太大了,來不及教圓點,可以直接教數(shù)字。不要苛求,也不必覺得遺憾,更不要放棄年齡較大的孩子,讓孩子擁抱數(shù)學的領域和語言,學習更靈活及合乎邏輯的思考方式,才是最重要的目標。 J后記 學習是生命中最快樂的事情。愉快地陪孩子玩數(shù)學的游戲,為孩子開啟知識寶庫的大門,孩子對于學習的熱愛,將隨著他的成長與日俱增。 對孩子而言,數(shù)字是抽象的,數(shù)量才是具體的。大人只看得懂數(shù)字,而小孩子看得懂數(shù)量,所以對于數(shù)學問題的答案,幾乎可以立即反應出來;他們就像小型的計算機,只要一按鍵,答案就出來了。 小孩子每一分鐘里都在學習,因此教的速度要快一點,孩子才不會厭煩。有一位媽媽教圓點的卡片時,怕孩子無法完全了解,因此進度非常慢。 三歲的女兒不耐煩地說:「哦,媽咪!」她搶過卡片,挑出其中幾張,沖到飯廳,把32點的卡片放在爸爸的盤子,30點的卡片放在媽媽的盤子,八點的卡片放在哥哥的盤子,五點的卡片放在姐姐的盤子,3點的卡片放在自己的盤子。母親想了一會兒才明白,原來她依照每個人的年齡,放上正確的點數(shù)。她恍然大悟,從此以后教小女兒的速度就快多了。 有一位祖母讓三歲的孫女看一張69點的卡片,并且問她: 「小寶貝,告訴奶奶,你看到幾個點啊?」 「每一點都看到了呀!」 不高明的問題卻得到高明的答案。 大人不僅低估孩子的數(shù)學能力,而且高估自己的能力;給孩子作的練習太簡單,所以孩子才會興趣索然,不喜歡數(shù)學。 小孩子不需要抽象的理論,給他們事實,他們就會自己歸納結(jié)論。不要逼孩子,不要令孩子感到厭煩;一定要在孩子意猶末盡時結(jié)束,每次練習數(shù)分鐘即可,但要經(jīng)常練習。 數(shù)學是一種游戲,而且是好玩的游戲!和孩子一起樂在其中!數(shù)學與閱讀是所有教育的基礎,父母和孩子可以從教與學的互動中,學習到更多的愛與尊重。 溫和的革命已經(jīng)開始了。小寶寶能否學數(shù)學不再是問題,問題是能學會多少。而新的問題是,這些及時得到數(shù)學啟蒙的孩子,將來要如何利用更優(yōu)越的能力,運作舊的世界,解決困擾我們的許多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