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9章解讀
張武忠初稿2017.8.5
第9章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zhui)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9.6“功遂身退,天之道”,從天道的循環(huán)往復(fù),引申到人事上的功成身退,參考了《周易》遯卦的哲理。
宇宙浩瀚無邊,天地何其偉大,日月何其光明,四時何其神妙。人立于天地之間,猶如大海之中的一粒沙子,非常渺小不要自以為是。
《周易》第33卦叫遯卦,“遯”讀作(dun)退讓之義,但并不是完全消失,暫時的遯讓是為了日后更大步的前進(jìn)。
我們看看天地是如何功遂身退的,天道運行循環(huán)往復(fù),大地春夏秋冬四季輪換。天地何其偉大,但天不言其高,地不言其厚,不將萬物據(jù)為己有。日月何其光明,卻日出日落月圓月缺,不會一直賴在天空不走。四時何其有功,春雷催生萬物,夏日陽光普照,秋天喜獲豐收,冬時退隱潛藏,春夏秋冬四季輪轉(zhuǎn),誰也不曾流連忘返??鬃釉凇吨芤紫缔o傳》中也說“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大意是,屈行蟲把身子屈縮起來,正是養(yǎng)精蓄銳等待時機的來臨,以求伸展行進(jìn)。龍蛇之類,嚴(yán)冬酷寒季節(jié)在土洞里冬眠,以保全它們的軀體,這都是以退為進(jìn)等待機會。
《遯卦》從普通人的退讓,上升到遠(yuǎn)古王公和圣賢君王的禪讓之道上。九四爻辭曰“好遯,君子吉,小人否”,大意是,位居王公重臣之位,能高風(fēng)亮節(jié)善于遯避,獲得了眾人贊譽。九五爻辭曰“嘉遯,貞吉”,大意是,嘉美的退避,就像三皇五帝禪讓帝位,是最高最善的順天之遯,大為吉祥。
九四爻說的是伊尹周公等顧命大臣的順勢隱遯,那么九五爻稱贊的就是堯舜等三皇五帝的順天道的禪讓,《千字文》中寫道“推位讓國,有虞陶唐”,其實在周公之前的遠(yuǎn)古時代,退位讓賢之人何止堯舜,“禪讓”指的是統(tǒng)治者把首領(lǐng)之位讓給別人,“三皇”指的是“燧人氏,伏羲氏和神農(nóng)氏”,“五帝”指的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黃帝禪位于少昊,少昊禪位于顓頊,顓頊禪位于帝嚳,帝嚳禪位于堯,堯禪位于舜,舜禪位于大禹,實行的是讓賢制,推選年富力強的有德之人作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這一個傳統(tǒng)到了大禹之手戛然而止,成為了夏朝“家國”天下。
“功遂”是“功成事遂”的省寫,“身退”并不是非得退隱山林不可,而是指不居功貪位,包括“身”和“心”的兩種退讓。第一種是急流勇退遠(yuǎn)離是非災(zāi)禍,保全自己的性命,《千字文》中寫道“殆辱近恥,林皋幸即,兩疏見機,解組誰逼”,預(yù)見到災(zāi)禍來臨趕緊退隱山林,疏廣疏受兩叔侄在如日中天之時就告老還鄉(xiāng),有誰逼他們解下了官印綬帶?。大家還熟知一句話“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幾千年的歷史這種教訓(xùn)比比皆是。第二種是身不退“心”退,保持謙虛的姿態(tài)含藏收斂,可謂“大隱隱于朝,小隱隱于野”。
張武忠2017.8.5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