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發(fā)于知乎問答,“林黛玉原型是誰”,稍加工后轉(zhuǎn)發(fā)到豆瓣 作者: 張興武 要說清楚林黛玉究竟是誰,就要看看她的正面和反面。林黛玉毫無疑問是《紅樓夢》中的第一大戲精,可以說,她是個百變妖姬。在書中看戲一出,湘云脫口而出,說齡官“像林妹妹”,也是作者在暗示這一點。 如果想看美女故事索隱,林黛玉在書中被作者用了“心比比干多一竅,病似西施勝三分”,還有瀟湘二妃,對應了娥皇女英,都是美女。另外,作者也用趙飛燕來形容林黛玉??傊主煊癖容^瘦,用心比較多,用戚蓼生序中的話來形容,就是“妒而尖”。知乎“少讀紅樓”有一篇文章,認為林黛玉的詩有濃重的李清照風格,如“留得殘荷聽雨聲”等等,講的也很不錯。 寶釵黛故事原始框架來自于冒襄董小宛蘇元芳清史,林黛玉在十二釵中為鼠,董小宛生肖剛好是鼠,董小宛名董白,和林黛剛好對應對比,寶釵祖上當過紫薇舍人,蘇元芳的父親擔任過明朝的中秋舍人。關(guān)于寶釵黛與冒襄清史的關(guān)系,有個臺灣人王以安論述的比較詳細,他對比了《影梅庵憶語》等等冒襄元素在《紅樓夢》中的呼應現(xiàn)象。 但是董小宛是妓女從良,董小宛也不會作詩,董小宛擅長做吃食,擅長唱曲,董小宛做人很賢惠,一點也不尖酸,據(jù)史料和冒襄詩詞文章分析,董小宛大概是死在戰(zhàn)亂中了。而林黛玉不僅會作詩,還未嫁人早夭,這是借用的小才女葉小鸞身世,是把葉小鸞身世嫁接到董小宛身上了。林黛玉身世又隱伏了一句格言,“情深不壽,多慧早夭”。但是,書中林黛玉喜歡表演,喜歡秀才藝,在元春省親時有“一心想壓倒眾人”,還寫詩,“何幸邀恩寵,宮車過往頻”,畫風又變了。 索隱歷史,那就免不了要想起那句名言,“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所以,林黛玉隱喻明,漢。當然,索隱派說林黛玉隱喻崇禎就太牽強了,林黛玉的性格目下無塵,確實有一點崇禎的味道,尖酸用來形容崇禎就不太合適了,崇禎的風格是理想主義,憤青。 由于林黛玉身份是和賈寶玉對應的,賈寶玉有影射玉璽和國祚的成分,也有濃濃的影射福臨的身份。對應到福臨,林黛玉就變成了董鄂妃,但是。。。董鄂妃在福臨面前完全沒有個性,喪失了自我,和林黛玉的尖酸完全不一樣。林黛玉的尖酸,倒是比較像是白狐故事里的小翠。 回到林如海,林如海有四個身份,一個是最后一世的列侯,一個是蘭臺寺大夫,一個是探花郎,鹽課林老爺,脂批說,“官職半用古制亦好。余最喜此等半有半無,半今半古,事之必無,理之必有,玄極幻極,荒唐不經(jīng)之處”。說明這四個官職不是白說的,都是暗藏了機鋒的。 鹽課林老爺,對應的就是曹寅,在周春的《閱紅樓夢隨筆》中寫了,林如海即曹寅,其子即雪芹。周春的話,不可能是他自己考證出來的,就像裕瑞的《棗窗閑筆》不是他自己寫的一樣,都是有心人在布局,擠牙膏,忽悠。所以,林黛玉就是曹雪芹,按照現(xiàn)在官方說法,林黛玉就是曹天佑。林黛玉到榮國府投親,剛好是曹天佑到平郡王府找依靠,王熙鳳對應的是曹佳氏,這時的賈母其實就不存在了,是另外的故事,不可能是孫氏。賈雨村當了林黛玉的老師,帶林黛玉到榮國府,也是無法解釋的了。書中第一回寫了林黛玉是三生石畔一株絳珠草,三生石剛好十三筆,曹天佑到平郡王府投親時也是十三歲,當然,三生石的故事說的是李源和圓觀,其實是兩個男人,兩個基佬,哈哈!曹頫有的玩了。 林如海的探花郎身份就出賣了曹家,據(jù)史料,曹家祖祖輩輩都是捐監(jiān)生謀出路,哪里有個探花郎?連個舉人都沒有過,他家祖上是明朝的軍官,后來降了清,當了八旗漢軍,包衣。到了曹璽的時候,他的夫人孫氏當了康熙的乳母,曹家得到了一場“如火烹油的富貴”,曹璽被冊封為一品尚書。曹寅因為母親顧氏是江蘇人,所以被派到江蘇擔任蘇州織造,后來改任江寧織造,籠絡和監(jiān)視江南士紳,并擔任康熙的特別調(diào)查員。按照周汝昌代表的胡說曹家店官方紅學,認為林黛玉是竺香玉。但是,竺香玉存在嗎?現(xiàn)在基本可以確定,這是周汝昌先生隨想曲方式創(chuàng)造出來的了。 所以,對官方紅學的林黛玉解釋表示不服的太多了,吳氏紅學是其中風頭比較盛的一個,癸酉本風行一時就是證明。甲戌本第一回寫了“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玉峰山是昆山縣的地理標志,吳偉業(yè)是蘇州人。書中不少詩詞也帶有從吳梅村詩詞改編過來的痕跡,類似的研究者也不少。 所以,林如海的探花郎是借用的吳偉業(yè)的榜眼身份。林黛玉原籍蘇州,也是吳偉業(yè)的坐標。這時候的林黛玉是隱喻的吳偉業(yè)后人,是暗藏的,是袁枚。在甲戌本第二回介紹林如海名字,“姓林名海,字如?!碧幱兄?,“蓋云文林學海也,總是暗寫黛玉”,“文林學?!本褪呛擦值淖置嬖⒁?,所以,這是提示了林黛玉的背面有一個翰林身份,林如海膝下無子,所以對林黛玉“權(quán)充養(yǎng)子”,又一次暗示了林黛玉的背面是個男人。
諧音分析和姓氏分析,曹姓是林姓和朱姓的主要來源,所以,曹雪芹也就可以看成林雪芹,林黛玉也可以看成曹黛玉,諧音一下就是,“曹代語”/“曹代喻”,書中寫了林黛玉“每天都要哭一會兒”,是“為還淚而生”,曹雪芹在第一回寫了“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也照應了林黛玉。所以,林黛玉是“曹雪芹”的第一代言人。仔細分析可以知道,袁枚的身世被寫成了謎語,故事,燈謎,最主要的內(nèi)容被裝進了林黛玉之中。林黛玉一張嘴再不饒人的,契合脂批說的,“是作者具菩薩之心,秉刀斧之筆”,林黛玉就是那個“刀斧之嘴”。 林如海捐館揚州城,隱喻史可法在揚州犧牲。林如海又是最后一世列侯,列侯是典型的漢代官爵,是宗室以外爵位到頂?shù)募墑e,標志是有封國,如縣侯,鄉(xiāng)侯,亭侯,列侯的地位高于唐代的開國公,近似于藩王,典型的標牌是“萬戶侯”,食邑萬戶的列侯有不少,如衛(wèi)青,霍去病。書中多次出現(xiàn)“春秋字法”,“春秋之筆”,“反面春秋”,如果認為列侯也是書中的春秋字法,是以小喻大的話林如海的最后一世列侯就是隱喻最后一世的漢家江山君主,林如海和秦可卿同時死亡,則是用復式記賬法,雙線寫崇禎亡國。這時,林黛玉又變成了南明。 王熙鳳一見面就形容林黛玉,“世上竟有這樣標致的人,今天我算是見著了”,還有后來形容林黛玉,“長成個美人燈,風吹吹就破了”,則是隱喻南明末年,朱家宗室養(yǎng)尊處優(yōu),成為國營宗藩養(yǎng)豬場,明末黨爭激烈,矛盾激化,兩極分化導致李自成張獻忠高迎祥大起義,明朝滅亡其實是自己的帝國老年病,自己垮了。南明也一樣,都是驕奢淫逸養(yǎng)出來的不成器子孫。明亡清興,是歷史的選擇。所以黛玉有個讖語,“莫怨東風當自嗟”。 還有林如海的最后一個身份,蘭臺寺大夫,這是個東漢官職,相當于西漢的太史令,司馬遷,對應到明清,是國史館總裁。第二回在引入林如海之前先說了江南甄家,賈雨村道,“遠的不說,江南甄家,欽差金陵省體仁院總裁”,這是隱喻《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寫作期間擔任兩江總督兼國史館總裁,加協(xié)辦大學士的尹繼善。袁枚以尹繼善門生自居,也就是以干兒子自居。 認清了林黛玉是“曹雪芹”第一代言人,第一分身,認清了林黛玉是披著曹天佑外衣,打著吳偉業(yè)后人/轉(zhuǎn)世幌子的袁枚,才能解釋清楚賈母和賈雨村。賈雨村是林黛玉的8老師,帶林黛玉到榮國府,隱喻尹繼善在袁枚科舉會試時以大司寇(刑部尚書)的身份力挺袁枚,袁枚免于遭淘汰,從此袁枚認尹繼善為師的梗,賈母也是尹繼善的一個分身,賈母對林黛玉兩眼淚汪汪,摟在懷里哭,說“心肝肉啊”,說的是尹繼善和袁枚這狐貍二人組臭味相投,一見如故。林黛玉為了元春省親大展才藝拼命寫詩,也就變成了袁枚替尹繼善出力,在尹繼善為迎接乾隆南巡時,大力修建園林行宮,如棲霞宮行宮等等。 后文書中寫了賈寶玉駝碑的故事,賈寶玉說,“等你明兒當了一品夫人,病老歸西,我往你墳上,替你托一輩子碑去”,這一品夫人,隱喻袁枚當了尹繼善的貼心小棉襖。曹頫咒自己被個癩頭老黿吞了,當個大王八,隱喻袁枚這個老袁是個老賴,欺負人(玩文字游戲),起了個曹雪芹的筆名,以曹雪樵的弟弟自居,充曹頫的叔叔,曹頫忍氣吞聲,所以是當了大王八。 庚辰本第二十一回回前詩,“茜紗公子情無限,脂硯先生恨幾多”,一方面呼應賈寶玉駝碑的故事,暗示曹頫和袁枚關(guān)系,書中的大量故事都是袁枚在素材基礎上加工的,是大展才情,所以是“情情”,“情無限”,另外還包含“林黛玉”這個人物的塑造模式------對于曹頫來說,林黛玉不是什么大美女,而是一個僅僅外表是曹天佑的空殼子,里面被換成了袁枚,是個被袁枚奪舍了的曹天佑,然后這位“曹雪芹先生”偽裝成個美女一天到晚調(diào)戲自己,還說賈寶玉是個“銀樣蠟頭槍”,你說曹頫恨不恨! 還需要解釋的是黛山林子洞耗子精的故事。故事里,變身香芋以分身搬運法偷香芋的小耗子,隱喻作者曹雪芹以分身搬運法隱寫歷史人物,包括多爾袞,孝莊,康熙,雍正,乾隆,都被寫進了書中。發(fā)號施令,問“誰去偷米”的老耗子隱喻畸笏叟尹繼善。 當然,解答林黛玉問題,就必然還要回答黛玉分別與妙玉,香菱這幾個同樣來自蘇州的美女的相似性問題,異同問題,怎樣用分身搬運法剖析他們。還有劉姥姥講雪抱柴的故事,茗玉姑娘死后變成了個青面紅發(fā)的瘟神的問題。 書中關(guān)于林黛玉的死也是煙云繚繞,迷霧重重,也是需要破解的,到底是焚稿斷癡情了,還是如元春點戲《離魂》,脂批說“伏黛玉之死”,還有釵黛合一的問題,以及“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