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夏天重要的節(jié)氣之一,到了夏至,溫度就十分的高了,今天就是夏至了,你那里熱嗎?
夏季也是重要的養(yǎng)生季,起居調養(yǎng)方面,要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
此外,在這個特殊的節(jié)點,想要平安過夏更健康,還要做好三件事:
1、西瓜
西瓜性寒味甘,具有清熱消暑、生津止渴、利尿排毒的功效。
夏天出汗多,吃西瓜不但能解渴和補充身體水分,消除心煩和燥熱。
2、苦瓜
凡有苦味的蔬菜,大多具有清熱的作用,苦瓜具有清熱消暑、補腎健脾、滋肝益氣、明目解毒的功效。
夏季多吃苦瓜,能調和脾胃,清除疲勞,醒腦提神。
3、絲瓜
絲瓜是夏天常見蔬菜,清熱解暑,老幼咸宜,其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鈣、磷、鐵、維生素等。
絲瓜還含有人參中所含的成分——皂甙,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都很高。
4、冬瓜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冬瓜有消腫脹、清熱毒、利小便的功效。
冬瓜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皂苷、B族維生素等,可以降低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有助于防治心腦血管疾病。
1、忌過度貪涼
夏天吃冷飲,總是嫌不夠,似乎多吃點也感覺不出什么不妥,但這樣吃下去,恐怕一到冬天,你的手腳就要開始怕冷了。
冬天怕冷的人,夏天一定不能過度貪涼,要少吃冷飲,體內的寒氣就能少一大半。
而且冷飲很容易造成腸胃痙攣,腹瀉等不良癥狀,少吃為妙。
【建議】
喝常溫的涼白開、綠豆湯都是避暑降溫的好辦法。比如荷葉蓮子粥、冰糖雪梨粥,降溫又養(yǎng)生,是夏天必備的佳品。
2、忌過量飲水
夏天出汗多,自然喝水也多,但是要記住,不要一次喝太多。
很多人喜歡大口喝水,一次喝一大杯或者一大瓶。這樣喝水,其實很容易出現問題。
水分迅速進入血液,會造成血液變稀,血量也會增加。
心臟不好的人,很容易出現胸悶、氣短的癥狀,更嚴重的甚至會出現心肌梗死。
【建議】
最好的喝水方式是:少量多次,一次100-200ml。溫水對人的身體最好,而且最容易幫助人體散發(fā)熱量,最解暑。
3、忌過度情緒
夏季悶熱,心血管壓力增大,人心煩躁。無論是過分激動還是過度悲傷,都會損傷心臟。
所以夏季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緒,保持情緒平穩(wěn)。
【建議】
夏天可以通過早起、沉思、打坐,調攝精神,有意識的保持愉快而穩(wěn)定的情緒。
1、濕氣
夏天是濕氣重的季節(jié),一方面,天氣熱,人吃的生冷食物多,難免傷脾胃,脾胃失調,濕氣內生;另一方面,夏天雨水重,外部環(huán)境濕度大,也很容易助長濕氣。
濕氣在短時間內并不會造成實質的病癥,只會讓人沒精神、時常感到疲乏,但濕氣不除,時間久了就容易誘發(fā)實質的病變了。脾胃病、皮膚病、關節(jié)病、婦科病等都和濕氣有很大的關系。
【如何防治濕氣】
體內的濕氣可以通過拔火罐和刮痧來排出去。拔火罐和刮痧都能夠幫助疏通體內的經絡,使經絡運行通暢,進而排出淤積在體內的濕氣。
此外,最簡單的祛濕方法是喝茶,將白鼓丁、薏仁、五方草、赤小豆、山楂、芡實、玉米須、淡竹葉混合,搭配成白鼓丁薏仁茶飲用,可以很好地祛濕排毒。
白鼓丁,又被叫做“排毒草”、“尿床草”,既能清熱解毒,又能利尿排水,對去除體內的濕熱和濕毒是很有幫助的,對于內熱有濕氣、外有水腫的人尤其適用。
薏仁是最常見的祛濕食材,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的功效。五方草,入肝、脾、大腸三經,具有解毒、消炎、利尿、消腫的功效。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具有利水消腫和解毒排膿方面的功效。山楂具有消食健脾、活血化瘀的作用。
芡實,既能健脾,又能除濕。還能消除濕氣引起的困倦乏力。玉米須,可利水消腫、平肝利膽,可去體內的濕熱之氣。
淡竹葉能清心、利尿、祛煩躁,解渴消暑。幾者搭配,健脾祛濕又防暑,很適合夏天飲用。
2、心臟病
夏天到來氣溫逐升,有些人經常感覺胸悶氣短,稍微活動就氣喘吁吁。這很可能是心臟的負擔太大了,要當心心臟病突然發(fā)作。
事實上,天熱易讓人煩躁,也會加重心臟負擔,導致睡眠質量打折扣,心腦血管患者更容易發(fā)病。
【如何防治心臟病】
夏季預防心臟病,可以多吃點胡蘿卜和紅棗。
胡蘿卜有“小人參”之稱,含有多種維生素,對養(yǎng)護心臟和保護血管,功效遠超你的想象。
最新研究證實,每天吃兩根胡蘿卜,可使血中膽固醇降低10%~20%,每天吃三根胡蘿卜,有助于預防心臟疾病和腫瘤。
紅棗中的環(huán)磷酸腺苷,可以擴張血管,增強心肌收縮力,能使血中含氧量迅速增強,這樣供給心臟的氧氣也會隨之增加,加速新陳代謝。
夏季夜晚炎熱,容易引發(fā)失眠,紅棗,有補脾、養(yǎng)血、安神作用。
晚飯后用紅棗加水煎汁服用即可,或者與百合煮粥,每次服15毫升,每日2次,連續(xù)服完,可防治失眠。
注:所有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