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二妮在娘家排行老二,因為重男輕女的原因,她父母也賴得再去給她起名字了,干脆就叫二妮。
劉二妮婚后的生活還算可以。因為她從小不招父母喜歡,所以她也很少回娘家去。她的肚子爭氣,一連生了三個小子,母以子為貴,她婆家人待她還算可以。有了四個孩子的劉二妮片刻也沒有清閑過,孩子的吃飯穿衣是她最大的壓力。好在他們夫妻一條心,起早貪黑的干活,總算是把孩子們都拉扯大了,并給他們娶來了媳婦。
劉二妮本來是可以安享晚年了,但天有不測風云,他的老伴因積勞成疾,撒手離她而去了。那時劉二妮六十多歲了,孩子們看著母親孤苦,商議之后就決定輪流照顧母親。這對晚年的劉二妮來說本來是件好事,但是劉二妮沒把握好。
劉二妮家的后村有一個老光棍,想找一個老伴,就托人說合,但是劉二妮的兒子媳婦都堅決反對。一方面,他們認為可以養(yǎng)得起自己的母親,另一方面,他們認為老人再嫁是丟人的事情。也不知劉二妮到底是怎么想的,就是要改嫁。孩子們見拗不過母親,就在一起合計。最后由兒媳們出面,說想改嫁也可以,但是以后就斷絕關系。一方面是不支持母親改嫁,另一方面為的是一旦母親在外邊過不下去,還可以找兒子們商量,只不過第二種原因沒有說。
改嫁后的劉二妮才知道什么是不歸路。那個老頭在她嫁過去的第二年就死了,也沒給她留下什么財產(chǎn)。劉二妮的生活斷了來源,她覺得自己沒臉再回到自己孩子們身邊,就決定到遠處去討飯。
劉二妮走村串巷的去討飯,不知道的以為她是孤苦無依,知道的有人認為她老不正經(jīng),不該偌大年紀改嫁。好在人們都有惜老憐貧之心,如果家里有吃的,都會施舍一些給她。就這樣劉二妮過了幾年的流浪生活。
忽然有一段時間,人們沒看見劉二妮出來討飯。后來聽說她死在了一個荒村后廢棄的小屋里,不久就沒人再提起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