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閱讀一:有系統(tǒng)的略讀或粗讀
一、該檢視閱讀包括幾個流程:
1.現(xiàn)在先看書名,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看書名+看序)
2.研究目錄頁,對這本書的基本架構(gòu)做概括性理解。(研究目錄)
3.如果書中附有索引,也要檢閱一下。(找索引檢閱)
4.如果那個是本抱著書衣的新書,不妨讀一下出版者的介紹。(看出版者介紹)
5.開始挑幾個看來跟主題息息相關(guān)的篇章來看。(挑章節(jié)看)
6.最后一步,就書打開來,東翻翻I西翻翻,念個一兩段,有時候連續(xù)毒幾頁,但不要太多。(隨便翻隨便看)
注意: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兩三頁。很少有作者能拒絕這樣的誘惑,而不在結(jié)尾幾頁將自己認(rèn)為既新有重要的觀點重新整理一遍的。
二、什么情況下你要系統(tǒng)的略讀:
1.你并不知道自己想不想讀這本書
2.你想發(fā)覺所有東西但時間有限
檢視閱讀二:粗淺的閱讀:
一、什么是粗淺的閱讀?
粗淺的閱讀是想了解全書第一個必要的步驟。
粗淺閱讀的規(guī)則:“頭一次面對一本難度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留來查詢或思索.”
(簡單的說就是,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為那些你還沒法理解的部分而停留。)
“你從頭到尾讀了一遍之后的了解——就算只有50%或更少——能幫助你在后來重讀第一次掠過的部分時,增進理解。就算你不重讀,對一本難度很高的書了解了一半,也比什么都不了解來得要好些——如果你讓自己在一碰上困難的地方就停留,最后就可能對這本書真的一無所知了。”
二、閱讀的速度:
所謂閱讀速度,理想上來說,布置是要能讀得快,還要能用不同的速度來閱讀——要知道什么時候用什么樣的速度是恰當(dāng)?shù)摹?/div>
閱讀的速度應(yīng)該是依照讀物的性質(zhì)與復(fù)雜程度,而讓你用不同的速度來閱讀。
A1:記得我在大二的時候,也苦惱過這個問題,當(dāng)時我就問了鐵餅這個問題,我說我讀書的速度太慢了,別人讀了十本我讀了一本,這樣讓我很受挫啊,我該怎么提高我的閱讀速度。記得當(dāng)時鐵餅給我的回答就是說那要看你的書時什么啊,難懂的書我也讀很慢啊,像那些小說啊什么的我就讀得比較快,大概的意思也是說要根據(jù)書的性質(zhì)來決定你的閱讀速度。
三、逗留與倒退
我們的頭腦是個驚人的工具,可以在“一瞥”之間掌握住一個句子或段落——只要眼睛能提供足夠的資訊。
因此那些速度的課程就是要矯正許多人在閱讀時會“逗留”,會“倒退”,因而使他們的速度慢下來的習(xí)慣。(即速度課程是矯正你閱讀時“逗留”“倒退”的習(xí)慣)
做快速閱讀的建議:"你可以自己做這樣的練習(xí):將大拇指與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這個“指針”順著一行一行的字移動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覺的還要快一點。強迫自己的眼睛跟著手部的動作移動。一旦你的眼睛能跟著手移動時,你就能獨到這些字句。繼續(xù)聯(lián)系下去,繼續(xù)增快收的動作,等到你發(fā)覺以前,你的速度已經(jīng)可以比以前快兩三倍了"
四、理解的問題:
理解力:一個讀者要能夠正確地回答許多更進一步的問題,才表示有更一層的理解力。
速度的問題就出在理解力上,
我們應(yīng)做到的就是:慢不該慢到不值得,快不該快到有損于滿足與理解
小結(jié):
檢視閱讀分為一體兩面的兩個階段:
一、系統(tǒng)的略讀或粗讀
這個部分包括了以下六個流程:
1.看書名頁+序言+結(jié)尾頁
2.研究目錄
3.看索引檢索閱讀
4.看出版者信息
5.按主題找?guī)渍孪嚓P(guān)的來讀
6.隨便翻翻隨便看看
二、粗淺的閱讀
這部分應(yīng)注意一條原則:不要為你不理解的地方做太多的停留,應(yīng)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對于那些部分的理解等第二次閱讀再來。
此外還討論了關(guān)于速度與理解的關(guān)系:
閱讀速度慢是因為我們“逗留”“倒退”的閱讀習(xí)慣。
應(yīng)把握這樣的一條原則:慢不要慢到不值得,快不要快到損于滿足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