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秋小葉~
雖然說生命不息,折騰不止,但也得把時間花在有價值的折騰上。
今天就來看看唐韌老師給我們分享的:一些浪費時間的事。
最近在想,過去工作的幾年里,到底有哪些時間是原本可以省下來,但實際浪費掉的。
這一想,著實把我嚇一跳,原來自己干了那么多浪費時間的事。
還是決定記下來,以后不時翻出來看下,也是一種警示。
雖然說生命不息,折騰不止,但也得把時間花在有價值的折騰上。
01
強迫自己改變一個人的想法和觀點
這是我以前經(jīng)常做的一件事,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我都期待把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灌輸給別人。
后來發(fā)現(xiàn),人只能理解自己,無法理解他人。
與別人保持求同存異的合作關(guān)系就好,而不是一味地征服。
如果每一個聲音我都去回復(fù),都去「糾正」他們的想法,那我就是在做一個無底洞的工程,而且還帶來不了任何收益。
02
全程參加一個不需要發(fā)言的會議
這種會參加了不少,有的是旁聽,有的是學(xué)習(xí)。
其實大部分這種會,看一下會議紀要就能在短時間內(nèi)掌握關(guān)鍵信息。
沒有發(fā)言的過程,就沒有信息交換,人就沒有思考,純粹是浪費時間。
03
在選擇工具上過度糾結(jié)
以前畫東西,糾結(jié)到底是用 Axure 還是 Sketch;做筆記到底是用 Evernote 還是有道云筆記。
過于在乎形式上的東西,卻把關(guān)鍵性的內(nèi)容放在第二位,得不償失。
工具為人服務(wù),在大概率情況下,我們無法發(fā)揮每一款工具 50% 以上的功能。
關(guān)鍵在于熟悉程度,哪怕用 PPT,也能畫出漂亮的原型和流程圖。
04
堅持看完一本沒有價值的書
我算比較喜歡看書的,這些年也看了不少書。
看書確實對我的認知提升有很大幫助,但選書又是個技術(shù)活。
有時候選了一本書,看了幾章就覺得差點意思,要么是翻譯生澀,要么是內(nèi)容空洞。
但總抱著一種后面可能會好點的期望把書看完,最后無一例外是失望的。
05
陷入一場關(guān)于對錯的爭執(zhí)
日常工作或者生活,總會遇到很多觀點不一致,也會有一些討論。
如果一場討論變成了對錯之爭,大部分都是沒什么營養(yǎng)的。
尤其在工作中,對于一件事情的責(zé)任劃分,如果只是甩鍋確認大會,多半都是浪費時間,因為鍋在誰那,是一目了然的。
06
期待救世主
外來和尚好念經(jīng),這是走向深淵的開始。
如果一家公司的問題自己都解決不了,試圖找外部人來解決,那就是浪費時間。
如果自己陷入了迷茫,期待有人能把自己拉出來,那多半只是尋求一些心理安慰,對實質(zhì)性的進展起不到任何幫助。
救世主從來不存在,救世主只是另一種狀態(tài)下的自己而已。
07
和一群不求上進的人為伍
每個人身邊都有一群不求上進的人。
如果你進入了他們的世界,或者被帶入了他們的環(huán)境,警惕,時間浪費由此開始。
一個人的成就和知識,跟他接觸最密切的幾個人的平均值相關(guān),廣結(jié)善緣,多交一些良師益友。
人生有限,要浪費也浪費在一些美好且有價值的事情上。
08
對不確定性和未知過于擔憂
不確定性本身就是事物運行的常態(tài)。
工作中、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確定性,為還沒有發(fā)生的事過于擔憂,實則無用。
我換工作時,面對的是一大堆的未知,如果我選擇猶豫和擔憂,大概率走不到今天,可能中途就放棄了。
09
七分計劃三分行動
10
寫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