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記·刺客列傳》中有四大刺客,他們分別是:專諸,聶政,豫讓,荊軻。他們都是視死如歸,俠義無雙的英雄,他們的英名萬古流芳。
刺客:專諸
行刺對象:吳王僚
行刺方法:魚腹藏劍
行刺結果:吳王僚被殺,專諸當場被殺。
主使公子姬光自立為吳王,就是名噪歷史的吳王闔閭。專諸之子專毅封為上卿,完成專諸希望葬在泰伯皇墳旁的遺愿。
刺客:聶政
行刺對象:韓國相國韓傀
行刺方法:聶政仗劍直接殺入韓府
行刺結果:乘著韓府士兵反應不及,聶政以白虹貫日之勢長劍已刺入韓傀,韓傀亡。聶政后仗劍擊殺數(shù)十人后,自覺難逃重圍,然后以劍尖劃破面頰,剜出雙眼,破腹而死。死后,韓王暴其尸于市,他的姐姐聶荌因為過度哀傷而死在聶政身旁。
刺客:豫讓
行刺對象:趙國創(chuàng)始人趙襄子
行刺方法:提前埋伏
行刺結果:曾經多次刺殺趙襄子,最后被甲士圍住。
刺殺失敗后,豫讓知道生還無望,無法完成刺殺趙襄子的誓愿了,就請求趙襄子把衣服脫下一件,讓他象征性地刺殺。趙襄子因對其人品感到敬重就滿足了他這個要求,派人拿著自己的衣裳,豫讓拔出寶劍多次跳起來擊刺它,最后遂伏劍自殺。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就是說的豫讓。
刺客:荊軻
行刺對象:秦始皇嬴政
行刺方法:帶著秦國叛將樊於期的人頭和燕國督亢地區(qū)的地圖,將匕首藏在圖中,在秦朝大堂之上行刺秦始皇。
行刺結果:荊軻沒有刺中秦王,被秦王拔劍擊成重傷然后被秦侍衛(wèi)所殺。也加速了燕國的滅亡。
番外 刺客:要離
行刺對象:吳王僚的兒子慶忌
行刺方法:刺傷公子光的手腕并斬斷右臂,苦肉計取得衛(wèi)國慶忌的信,然后刺殺。
行刺結果:短劍刺穿慶忌的胸膛,不過慶忌沒有死,慶忌抓住離放小腿浸入江中三次。并說:“豈可一日而殺天下勇士二人哉!”并下令命放要離回吳,自己拔出長矛,喋血而死。最終在吳國大殿上,先是告訴吳王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然后為了是感謝慶忌的知遇之恩,只有一死,凄涼而又悲壯。
(注:圖片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