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王鐸 行草書淡遠詩軸 水墨綾本 瀚海2011春拍 成交價4140萬元
作品鑒賞
“神筆王鐸”的作品我們并不陌生,他在明代書壇上與董其昌齊名,在明末便有“南董北王”之稱。尤工真、行、草書,得力于鐘繇、王獻之、顏真卿、米芾,筆力雄健,長于布局。用筆出規(guī)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筆法大氣,勁健灑脫,粗獷豪放,淋漓痛快,不失法度,既發(fā)揚了明代草書氣勢奔放、直抒性靈的特點,又矯正了線條粗率的弊病。在結構方面,以奇險取勝,節(jié)奏對比強烈。筆畫結構十分敏感,創(chuàng)造出不少新的構成方式。他曾將書法的布局章法比喻成大將布陣,真可有此窺見他駕馭筆墨的氣魄,為此近賢啟功先生曾有詩盛贊王鐸:“破陣聲威四海聞,敢移舊句策殊勛。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辈⒃诟阶⒅袑懙溃骸叭缯撟肿旨扔衼須v,而筆勢極奔騰者,則應推王覺斯為巨擘。譬如大將用兵,雖臨敵萬人,而旌旗不紊?!蓖ǔN覀兛吹降耐蹊I的作品,都可直接的感受到那種疾風驟雨,宛如龍行的扭曲姿肆的跋扈,曲折蜿蜒參差錯落和跌宕跳躍的節(jié)奏,講究但又不在意的順著自然行走,從而使表現(xiàn)出粗放疏略、自然樸拙的特點,極具陽剛之美。這是其作品最大的特點也是其最迷人的地方,
此幅為王鐸四十七歲所作,可謂王鐸盛年的精品力作。此幅作品筆酣意足,曲折跳動。運筆凝重質樸而又靈動多變,元氣渾然。轉折之處,泯規(guī)矩于方圓,遁鉤繩之曲直,形成外圓內方的妙用;在運用墨法上,根據(jù)書寫點畫的疏密,來靈活掌握墨的濃淡與字筆畫的粗細,給人以氣韻洞達、靈動爽朗的美感。他通過流暢的節(jié)奏把一些獨立的字結構融為整體,使其整篇作品通達豪放、神奇渾樸、氣勢磅礴,并集中地體現(xiàn)了王鐸的書法藝術風格。此件作品真是其筆陣章法的代表。
此幅作品尺幅巨大,在能見到的覺斯法書中堪稱第一。將其釘壁遠觀,運筆有如神力遣使,五合俱至,正、側、順、逆、輕、重、虛、實、無不如意。在用筆上粗勁、遲重、圓活、勁健蒼老;在用墨上,淋漓酣暢,神奇溫潤。更有其獨創(chuàng)而運用適度的漲墨法,表現(xiàn)出在書寫過程中一往無前老筆紛披的藝術效果,此作品在線條流走的同時能做到沉著凝重,意態(tài)含蓄。時而縱筆飛動,氣息清暢而瀟灑。時而遒勁老辣,猶如萬歲之枯藤。他用自己獨特的章法和雄健多變的用筆,以非凡的功力表現(xiàn)了一個書法大家的傲岸氣度。
此幅作品還具有骨力洞達、流動多姿、變幻無窮的特點,使這件作品產(chǎn)生出強烈的動蕩感和張力,更運用前無古人的字法造勢特征。王鐸最贊美有膽的文藝作品,而此幅作品大膽落筆,筆鋒所到之處,皆如大將布陣,有縱橫而氣勢宏大,有雄姿而偉聳峭拔。較為成功的表現(xiàn)了他對力、氣等陽剛美的追求。在這幅作品里充滿著矛盾,神采與形質、疾與澀、濃與枯、虛與實,無往不是矛盾的統(tǒng)一。他以險絕的方式處理,飛騰跳擲,縱橫裨闔,大氣磅礴,以雄強的筆力,奇怪詭異的體勢,酣暢淋漓的墨彩,表達了大起大落、洶涌激蕩的情緒和心境。
當我們面對王鐸的這件盛年力作,的確可以被其中強勁的筆力,剛健流動的線條所震撼、所感動,甚至會讓我們感到驚心動魄,不禁為他的雄強擊節(jié)稱賞。清末書畫大師吳昌碩極為推崇王鐸,稱其“有明書法推第一”。享有“當代草圣”之譽的林散之評價王鐸是“自唐懷素后第一人,非思翁、枝山輩所能抗手”。此件作品正能從中窺探出明季書學界的‘中興之主’的風采。
作品資料
作者王鐸尺寸351×55.5cm
作品分類中國書畫>書法創(chuàng)作年代1638年作
估價RMB 10,000,000-15,000,000
成交價RMB 41,400,000
HKD 49,462,366
USD 6,210,000
EUR 4,554,000
專場
慶云堂——中國書畫拍賣時間2011-05-20
拍賣公司
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拍賣會
2011春季拍賣會款識
本幅:淡遠歸深氣,空山若有人。古云忽晦色,怪樹各爭春。小酌憑虛籟,幽居想幻身。豫籌明日去,駐屐為嶙峋。宿攝山,同張湛虛。素園老父□詩壇教之。戊寅新霽書,王鐸。
題簽
(蘇庚春題)明王覺斯學士行草巨長立軸,博陵蘇庚春題簽。
鈐印
王鐸之印、閑與仙人掃落花
邊跋
(蘇庚春題)明王大學士墨寶。學士名鐸,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又號嵩樵、癡庵、癡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生于明萬歷二十年,天啟二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卒于順治九年,享年六十有一。王氏博學好古,工詩文,精于史學,能書善畫,尤以書法成就最為突出。其楷書學鐘繇,行書由米南宮上溯顏平原,直至二王。此幀行草為其四十六七歲所作,通幅行筆酣暢,點畫振動,神采飛揚,魄力雄邁;用筆縱而能斂,結體奇崛多姿,起筆及轉折多用方筆,凝重而不板滯,剛柔相濟,骨力洞達,體勢飄逸,蒼秀深邃,堪是王氏作品中之佳作也。戊寅秋八月,博陵后學蘇庚春拜觀并題于京華。
陰山箴言 閱畫千卷,不如讀透一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