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一定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憧憬與幻想,一定有著無數(shù)的夢想,似乎不這樣去憧憬,不這樣去追求,自己的人生就不精彩,就沒有顏色。
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隨著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給自己帶來的困難與挫折的增多,隨著自己對社會對世界的認知的逐漸深入,慢慢地有些人開始懷疑自己,懷疑自己年輕時的充滿與夢想,懷疑起自己的能力,懷疑起這個世界的公平與公正,有些人因為懷疑而開始否定自己,否定身邊的人,否定這個社會,慢慢地變得自怨自艾,憤世嫉俗,甚至個別人消極悲觀起來。這兩種反差在現(xiàn)實之中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年輕時的夢想與現(xiàn)實之中的殘酷所形成的對比,對年輕人而言是具有一定的殺傷力的,這也是可以理解,沒有一個人遇到困難與挫折是一下子就能適應的,就能戰(zhàn)勝的,但人與人還是有區(qū)別的,有目標有追求的人是不會因為暫時困難與挫折而垂頭喪氣,而失去信心,反而在不斷的受挫的過程中,慢慢地反思自己,從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分析自己的不足,從中尋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通道。
于是,這些年輕人由過去的熱情澎湃逐漸變得理性客觀,不會過度幻想,也不會過分悲觀,而是從自己的實際出發(fā),重新給自己定位,放棄高大上的人生目標,而選擇一個自己能實現(xiàn)的目標——有所作為,將“有所作為”作為自己人生最起碼的追求也許可以減輕一下年輕人身上的包袱與壓力,可以讓年輕人把自己精力與心思更多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職工作中去,能更深入地思考如何做好當下自己的工作,如何使當下的自己變得更加優(yōu)秀,如何不斷提升自己個人的能力。
年輕人如何成長,如何成熟起來,很簡單,就是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腳踏實地地在平凡的崗位上扎扎實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去奮斗去努力,有所作為的表現(xiàn)自然而然就會像流水一樣來到身邊,自己的一舉一動自然而然可以得到周圍的人的認可與欣賞。
是的,有所作為應該是人生最起碼的追求,有了這樣的追求也許在不遠將來,那些曾經(jīng)浮躁的年輕人就可能慢慢變成老練卻有智慧,積極且有能力的人,甚至可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yè)績,成為優(yōu)秀的人,成為杰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