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俊生要求離婚之前,羅子君這個全職太太,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孩子有亞琴保姆照顧,她的工作就是美容、瘦身、按摩,然后打劫商場,買買買……最后還不忘炫耀自己有個好老公。
羅子君也是大學畢業(yè),和咨詢界的精英女神唐晶是同學。但她只在外企工作了半年,就在陳俊生深情款款下做了全職太太。
男人喜歡說:“我養(yǎng)你??!”“女主內(nèi),你把我們家照顧好就好了。”
這些話女人聽了會中毒。男人負責掙錢養(yǎng)家,女人負責貌美如花。所有的開頭都是如此,其實所有結局也都差不多。陳俊生掙錢越來越多,羅子君也算貌美如花。
但問題是就算女人永遠貌美如花,看多了也會厭倦的。更何況女人還會衰老。歲月的雨疏風驟之后,就會綠肥紅瘦。一旦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還會有誰堪摘?
離婚前,羅子君很“作”。其實她所有的“作”都源于她內(nèi)心的不自信,沒有安全感。所以她用夸張的“作”來掩飾自己,也用“作”來衡量陳俊生對自己的愛。“作”是色厲內(nèi)荏,不是無法無天。一個獨立自信的妻子,是不會在丈夫面前“作”的。
但事與愿違,這種“作”不但沒有給羅子君加分,反而成為陳俊生越來越厭棄她的理由。因為他覺得羅子君不可理喻,根本不為自己著想。
當遇見了凌玲,一個精明強干、溫柔體貼,尤其是能給自己事業(yè)支撐的女人,在自己加班感冒馬上把藥送過來,還能給自己工作錦上添花、雪中送炭,陳俊生怎么可能不動心?連好男人賀涵也說陳俊生的出軌并非偶然。
世俗的眼光,可能會批評羅子君自作自受。但我們不能否認,絕大多數(shù)女人都渴望做全職太太。這種渴望使得她們對全職太太充滿了偏見。
全職太太也很辛苦,而且這種辛苦還不為人知。這是羅子君的悖論。
在羅子君看來,她操持一個家,把孩子養(yǎng)好,每天變著法子討老公歡心,警惕老公旁邊花枝招展的小姑娘,也要付出巨大的勞力。
憑什么說全職太太就是寄生蟲?憑什么說全職太太無所事事?人生而受苦,沒有一種工作不需要付出代價。
但在陳俊生眼里,老婆的確一無是處,什么也干不了。他給老婆貼上這樣的標簽,習慣這樣看待老婆,也按照這樣的看法來理解老婆。
當兩個人不在同一個頻道,失去了精神的對話。當初平等的愛情,就變成了同情和憐憫。而同情和憐憫是無法長久的。所以在十年之后,陳俊生提出了離婚。
但陳俊生忘記了當初的承諾。忘記了恰恰是自己的大男子主義,使得羅子君放棄了自我成長。
男人很少會認為,做一個全職太太,其實是女人為家庭做出了犧牲。羅子君等于自己繳械,從此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成為愛情婚姻中脆弱的、不堪一擊的一方。
幾年下來,羅子君既不能經(jīng)歷風,也不能經(jīng)歷雨,最終失去了生存能力,變成依附于陳俊生的家庭婦女。可以說,陳俊生是羅子君墮落的罪魁禍首。
對于賀涵老師來說,唐晶一畢業(yè)就在自己門下,很快就一飛沖天、一鳴驚人。
但他不知道一個30多歲重新進入職場的女人——羅子君,究竟能走多遠,究竟能達到什么高度?這是賀涵愿意幫助羅子君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羅子君重新踏入社會,從打工賣鞋開始,一步步成長,她反而找到了自我。這個自我就是不依附任何人,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
從心底里,羅子君并不痛恨陳俊生。是陳俊生的絕情,使得自己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義感。離婚不是悲劇,生活沒有意義感才是。
但假如羅子君沒有好閨蜜唐晶,沒有遇見大神賀涵的指點和提攜,羅子君的未來是什么,簡直不堪設想。
羅子君甚至連嫁給老金都沒有機會。而老金這樣講究得失的人,可能也不會看上羅子君。
劇本是什么?劇本是我們生活的另一種可能。生活太單調了,需要通過小說和劇本,幫助我們找到另外一些可能,彌補我們單行道生命的空虛。
相信很多看了《我的前半生》的女人們,從此對全職太太有了本能的警惕。
但我仍然相信陳俊生,當他說我養(yǎng)你的時候,他一定是真心的。
重要的是時間,時間是很多東西的敵人,青春、美貌、愛情、情感,都是如此,總是如此。
畢竟做全職太太的人是少數(shù),現(xiàn)實生活中,更多人面對的是“男主外、女主內(nèi)”迷局。
在中國傳統(tǒng)性別觀念中,“男主外,女主內(nèi)”幾乎是一種標配?!吨芤住氛J為:“家人之道,必須女主于內(nèi),男主于外,然后家道乃立。”
那么,《周易》為何主張“男外女內(nèi)”是持家正道呢?
母系社會,人們?nèi)壕由睿恢榔淠?,而不知其父,所以女性處于家庭主導地位?/p>
進人父系社會后,群婚現(xiàn)象瓦解,男性開始承擔重要角色。根據(jù)兩性的天然特點,幼小孩子需要母親哺乳,也更需要母親照顧。
而捕獵更需要男人的孔武有力,這樣下來,男人越來越掌握了出外謀生的經(jīng)濟大權。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男尊女卑的意識慢慢形成,并且根深蒂固。
但問題是,“男主外,女主內(nèi)”只是一種正常的性別分工,但卻被具有話語權的男人利用,變成限制女性參與社會活動的武器,將女性活動空間壓縮在閨閣之內(nèi),使得女性成為純粹的“內(nèi)人”。這是天底下最大的不公。
懂得了這個歷史淵源,我們再來辨析“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利弊。
首先,主外、主內(nèi)決不能一概而論。
比如唐晶,既能掙錢養(yǎng)家,又能貌美如花。那么讓唐晶主外好,還是主內(nèi)好?這正是賀涵下不了決心的真實原因。他們是同一類天才,犧牲任何一個都是不公平的。
再比如后來的羅子君,當她從溫室里掙脫出來,迎著生活的朝陽,噴薄開放,越來越在職場中打出一片天。未來是讓她主外好,還是主內(nèi)好呢?
其次,主外、主內(nèi)應自由選擇。很多人說,女人只是男人的一半,但事實是,有很多女人愿意做男人的一半,也有很多男人愿意做女人的全部。只要是自由選擇,這都沒有問題。
但也有許多女人不想做男人的一半,她只想做全部的自己。比如唐晶。一個公平的社會應該給這樣的女人充分的選擇自由。
在我看來,男女都有“主外”的時候,也都有“主內(nèi)”的時候。如果都想“主外”,那么“內(nèi)”究竟由誰來主?怎么“主”?
這很可能導致矛盾的產(chǎn)生。男主外、女主內(nèi),如果不是自由選擇,就不公平。
最后,主外、主內(nèi)應符合個人需求。
女權主義者認為,男人和女人,應該完全是50:50,才是絕對公平。但在我看來,50:50是假平等,符合個人的需求的才是真平等。
男人決不能認為女人愿意帶孩子,也不反對做家務,那就是天經(jīng)地義的。女人之所以愿意90%的承擔家務,只是因為她愿意,而不是她活該。
龍應臺說,當我在談女人處境的時候,我其實也是在談男人的處境。因為女人如果覺得她被雙重負擔壓得透不過氣。如果她覺得丟失了性別和自我造成了心靈和情感的殘障。如果她的女人角色使她疲憊不堪,力不從心。那么與她共處的男人,下廚也罷,不下廚也罷。怎么可能生活在幸福之中呢?”
但這一點往往被男人忽視。男人的幸福永遠建立在女人的幸福之上?;蛘哒f,讓女人幸福男人才會感受到幸福。女人也是如此。
比如我們家程老師,也和賀老師差不多。她主外,上班辛勤工作;又主內(nèi),把燒飯洗衣當成一種快樂。
其實我們都知道,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大男人,真不容易。
某種程度上,我和兒子都是她的孩子,也是她的學生。
她要求我們洗手、剪指甲、每晚都換襪子、洗完澡把衣服放進洗衣機,尤其是每次要求兒子理發(fā),幾乎都是一場戰(zhàn)爭。
可男人實在太馬虎,太懶惰了。兒子有他自己的事,我常讀點書、寫點字。如果不是削好水果,我和兒子都忘記吃,水果會壞掉,牛奶會過期……
歌德說,永恒的女性,引領我們提升。我要說,天不生惠女,萬古如長夜。
只為蒼生說人話,不為君王唱贊歌
但書人間善與惡,哪管湮滅與流傳
情懷|熱血|能量
蘋果手機贊賞,支持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