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四川人,怎么甘心在長沙只吃純辣?。?/p>
-為什么想出去玩這么久,最后選擇了去長沙?-因為妹妹去年7月到北京開會,給我?guī)Я艘环菟馊匦↓埼r,那個味道突然在夏天到來的時候,從我的記記憶里被重新喚醒。去年因為她要手提登機(jī),所以蒜蓉在安檢處被安檢人員倒掉了一半,每每想到這件事情我的心就在滴血!今年想起來,想著,不然就直接去長沙新鮮吃好了!于是買了去長沙的車票。
這是去長沙的起因,感覺長沙跟成都類似,隨便走走逛逛,就能吃到不錯的食物。但是想要吃得像當(dāng)?shù)厝艘粯?,感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去之前我就和我妹定了目標(biāo):休假一天加上周末,在長沙總共只有三天72小時的時間里,跟著我在長沙生活了8年的老妹,要爭取把長沙有特色的美食都吃到!不選擇太網(wǎng)紅的店,但是經(jīng)典的小吃基本都要涉獵。
所以,我和我妹兩個四川人,在長沙吃了什么?
兩日早餐:早餐只有兩天,畢竟有一天還奔赴在到長沙的路上。說到長沙的早餐,我真的是湖南衛(wèi)視看太多,總是一提到嗦粉就想到電視里用湖南話講著“恰圓粉恰扁粉?”所以第一頓早餐當(dāng)然留給了嗦粉!
· 玉林粉店玉林粉店,在老長沙人民心中占有一席之地。這家傳統(tǒng)的粉店早就成了網(wǎng)紅粉店,但是它的門臉還是非常接地氣且傳統(tǒng),店面非常小,幸運的話才能在著炎熱的天氣下坐到店里帶涼風(fēng)的位置,一般情況下大家都是端著塑料凳子在店外排一排嗦粉。
這家店的一個特色是:只有一種粉,那就是原湯肉絲粉。唯一可以加的料是煎蛋。但除此之外,你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口味、無限地添加它提供的不同的料:青紅椒、酸菜、黃豆、榨菜、豆瓣醬、辣椒、蒜……
整體的口感來說,湯底非常清爽,傳說是用筒骨和雞骨熬制的,粉下鍋燙幾秒就可以出鍋,粉清爽不糊,是不粗的扁粉,吃起來很有米粉的軟糯感。煎蛋是我喜歡的口感,外焦里內(nèi),煎得酥脆的蛋白,戳開蛋黃嫩得剛剛好,把煎蛋全部浸泡在湯里入汁以后咬一口,嗯~~~在吃的過程中,不斷看到有食客不知道從哪里變法幾乎人手一根油條,后來才知道原來玉林粉店的另一個解法是,搭配店對面的炸物(油條油餅一類的)一起吃!油條愛好者沒有吃到心里苦,_(:з」∠)_但是吃完粉已經(jīng)撐到不行,想想也作罷!這家店從早上6點就開始營業(yè)了,開到粉全部賣光,我倆9點出門,一路飛奔害怕賣光了。一般如果10點多到的話,可能就吃不上了。所以,請趕早!
· 另一餐早餐,留給了華南小吃一位長沙朋友推薦的小吃店,開了快40年。據(jù)說是一家堅持不漲價、10塊錢就可以吃到飽的老牌小吃店,看了下價格,在物價飛漲的今天,真的是非常良心了。
店面裝修非常簡樸,開著空調(diào),在炎熱的戶外鉆進(jìn)華南小吃店里,仿佛一下子時間暫?;氐搅?0年代的店鋪,腳步忍不住放慢了下來。
8月初的長沙真的太太太太熱了,嘗試點了口感清爽的小吃來消暑:涼面、刮涼粉、冰綠豆沙和冰紅豆沙。 份量不算太大,和價格匹配,小小的一碗涼面和涼粉,但是調(diào)料不少:除了常規(guī)的調(diào)味料,還有香菜、榨菜和花生。紅豆湯和綠豆湯都選了冰的,更喜歡綠豆沙的清爽。
兩日午餐:午飯的目標(biāo)是,好吃加填飽肚子!
第一餐毫無疑問留給湘菜:· 費大廚辣椒炒肉到長沙吃的第一餐,需要感受長沙人民火辣辣的熱情,所以當(dāng)然選擇了吃湘菜,因為到長沙的時間是下午2點左右了,所以挑了一家平時很多人排隊、這個時間點不太用排隊的店鋪。這是家03年從衡陽發(fā)展開來的連鎖湘菜店,特色是辣椒炒肉,辣椒用的是螺絲青椒,螺絲青椒因口味偏辣而受到長沙人民的喜愛,所以這道辣椒炒肉吃起來香辣可口。聽我妹說,衡量一家湘菜店好不好吃,主要是看吃了幾碗飯,這家店直接在每個餐桌旁,放了個電飯鍋,米飯任君自取!另外的干鍋魷魚、辣椒擂皮蛋,也都非常推薦!
第二頓午餐,吃了鼎鼎大名排隊一般排100多號的烤肉店。
· 么子烤肉到長沙為數(shù)不多吃的正餐。聽說么子烤肉大部分店都需要排隊,而且一排就是2-3個小時,所以挑選了比較偏遠(yuǎn)、但味道無偏差的梅溪湖店。在去之前我們發(fā)現(xiàn)它是可以網(wǎng)上取號的,顯示還有1、2桌,但是到店沒有等座直接上桌。服務(wù)員很熱情,會幫忙調(diào)烤肉蘸料。后來發(fā)現(xiàn),他們真的太會了!一邊吃一邊說,這是什么神仙蘸料??!么子烤肉有特色的點,第一它的肉是現(xiàn)吃現(xiàn)拌的,和傳統(tǒng)腌制很久的烤肉不同,它追求的是食材的新鮮,第二是它是油紙烤肉,鋪上一層油紙,倒一點點油,就可以開始烤了!
服務(wù)員小哥幫我們調(diào)配了兩種蘸料,一種干碟一種辣椒油碟,這兩種蘸料的吃法和四川的蘸料非常相似,干碟里包括了芝麻、辣椒面、花生碎和黃豆粉,辣椒油碟除了辣椒油以外,還有花生芝麻蒜汁蔥和香菜。
五花肉是一定不要錯過的一道菜!煎好以后搭配醬料和生菜,非常好吃!
不得不提到干碟里最點睛的,居然是黃豆粉,黃豆粉有點自帶甜甜的味道,讓整個肉的口感反而清爽了不少,有解膩的功效。
其他的菜感覺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口味來,我們點的幾樣感覺都不太采坑,唯一遺憾是沒有試到桂花年糕,下次去還想試試!
三日晚餐:被各種小吃填滿!· 東瓜山肉腸東瓜山似乎沒有坡子街那么有名,但是東瓜山應(yīng)該是老長沙人心中的夜宵圣地。有一個說法是,之前東瓜山并不叫東瓜山,但是因為有了東瓜山肉腸店,所以最后叫東瓜山。那么東瓜山肉腸為什么這么有名氣,第一是因為這個它流傳的一個勵志的故事:店鋪夫婦靠賣肉腸供兒子出國念書,年收入百萬,第二是因為,王思聰來排隊吃過。
和長沙大香腸不同,東瓜山肉腸是細(xì)小香腸,7:3的瘦肥肉比例做成,口感是偏甜的臘腸,有點類似廣式香腸,只是口感沒有那么干。東瓜山肉腸的做法是:先放到油鍋里油炸,然后再烤制一下,烤到腸衣裂口,再蘸上一層特制的辣椒粉,口感甜甜脆脆辣辣。一根肉腸2塊5,可以說是良心市價了。老板看著我在拍照,轉(zhuǎn)過頭問我,是哪里人,我說是四川人,他問我有吃過這樣的腸嗎?我說這種細(xì)長的腸和四川的腸很不一樣,感覺這個更偏廣式,他說這個有點點甜味,希望你喜歡吃。聽說它的最正確解法是,一次排隊買10根或20根,兩手拿著慢慢享受,但是我和我妹過于弱雞,只買了……兩根。
· 丹丹熱鹵
所謂的熱鹵,是將葷素食物下到熱鹵鍋里現(xiàn)鹵,然后拌在一起上桌。這次去了離東瓜山肉腸不遠(yuǎn)的丹丹熱鹵,嘗試了“熱鹵四合一”。一般四合一是兩葷兩素,老板推薦的是經(jīng)典的鹵牛肉、豬耳、豆干和韭菜。整體吃起來辣辣的,和一般的鹵味相比多了辣味以外,還有一股涼拌出來的蒜香味。這樣葷素搭配,剛好可以解膩。
除了熱鹵外,還嘗試了紫蘇桃子姜,端上來涼涼的,剛好適合夏天。如果不喜歡紫蘇的味道的話,可能會不太習(xí)慣,總之是個神奇的搭配。 Tip:丹丹熱鹵的店可以幫忙點東瓜山肉腸!不想排隊肉腸,又有計劃來吃熱鹵的話,可以直接到熱鹵店讓店主幫忙。
· 黑色經(jīng)典之前去長沙吃過一次臭豆腐,但是沒有這次這么這么讓人印象深刻?!肮嘀边@種方式,真的是點燃了臭豆腐的魂:外殼被炸得酥酥脆脆的,在頂部打一個洞,灌進(jìn)去搭配好的辣椒汁和蒜汁,剛好給內(nèi)部的降降溫,外面撒上一層香菜,夾起來咬上一口,脆皮下隱藏著鮮辣的嫩滑,讓人忘卻了人間煩惱!
· 蘇記家菜館(更新一個信息:今年老板8月底已經(jīng)結(jié)束了今年的營業(yè))好了,最后當(dāng)然要說,我終于吃到了這家蒜蓉小龍蝦!
這家店是晚上6點才開始營業(yè),到長沙第一天晚上就果斷安排了起來。實體店是一家非常非常簡陋的蒼蠅館子,里里外外總共只有6、7桌。桌數(shù)雖少,但因為不是有名的店鋪,所以不需要排隊就可以輕松吃到。我妹說,這家店因為太好吃,且在他們學(xué)校附近,所以他們點這家的小龍蝦外賣從本科點到了研究生。每年這家店會歇店2-3個月,這2-3個月是淡季老板回江浙老家放假休息的時間。誒?回江浙老家?雖然這家店也有湖南口味的小龍蝦,但嚴(yán)苛來說,這家店的口味整體是偏江浙口味的。當(dāng)時看到我妹的同學(xué)看到我們的出行計劃時說,你們來長沙居然去吃了一家江浙口味的小龍蝦。也正是因為他們每年會有2-3個月的休假,所以在休假期間店鋪又會轉(zhuǎn)手給其它飲食當(dāng)鋪,所以他們更像是打游擊戰(zhàn),每年來可能都會在不同的地方,但是大概都是在那一片。
小龍蝦的蒜蓉和湯汁都非常多,一只只小龍蝦都被浸泡在蒜蓉汁里,忍不住作法希望他們可以多吸收一點汁水進(jìn)肚。拿出一只準(zhǔn)備服用!嗯~~~~~感覺還是那個味道~~~
這次解鎖了一個新的吃法,下午去的德式面包店,因為面包是較硬的咸面包,下午沒有吃完打包帶走了,吃蒜蓉小龍蝦的時候突發(fā)奇想,把面包掰開蘸了點蒜蓉汁,干癟的面包突然被賦予了新的活力,從堿水面包變成了蒜蓉面包。
相較于普通的麻辣小龍蝦,雖然蒜蓉小龍蝦口味更清淡,但正是因為蒜蓉的清淡,更加激發(fā)出了小龍蝦的鮮甜口感。
還有個最后:· 茶顏悅色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茶顏悅色,這個隔兩三百米就有一家店、僅開在長沙的奶茶店,真的徹底征服了我,因為它的茶味真的非常濃郁,我喜歡喝茶味比較重的奶茶,上面的奶泡非常細(xì)膩,一萬個好評,我可以每天喝兩杯?。?!我的后遺癥是:希望有一天可以復(fù)刻出這份奶蓋啊!
最后留了一個遺憾就是:沒有吃到盟重的燒烤,據(jù)說烤牛油很好吃,但是,排隊的人,實在太多了,我們到的時候前面有200多號,需要排2個多小時。
吃完以后回看,我和我妹的結(jié)論是:我們果然沒有吃太多純辣的湘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