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07儒家的理想主義流派:孟子

書籍 | 《中國哲學簡史》

領讀 |  飛鴻

各位書友好,前面兩章墨家和楊朱都從不同角度和程度批評了孔子,我們現(xiàn)在重新回到儒家,了解儒家學派的另一個重要人物——孟子。


孟子對楊墨的反對提出了解決方式,把儒家思想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楊朱的思想是極端的利己,絲毫不考慮利他,雖然對自身有愛,但是這種“愛己”卻是不能推廣到其他人的,對社會也無法有良好的治理(盡管楊朱言人人利己便可大治),屬于極度的避世。


而墨家又是極端的利他,宣揚利他就能利己,進而社會也能有良好的秩序。


然而儒家卻認為這是違背人性的,人的本性就是對愛有差別的,愛自己和自己的親人就是優(yōu)先于愛他人。孔子強調“推己及人”,孟子同樣認可這樣的有等級同時又是有動態(tài)推及過程的愛。這就是儒家和墨家根本分歧的地方,這在前面兩章我們已經(jīng)討論過了。


  • 然而儒墨兩家最根本的分歧在于,儒家認為人的愛是順其本性,自然發(fā)展出“仁”;而墨家認為“兼愛”是要靠外力加之而實現(xiàn)的。


墨家為此必須要引入鬼神崇拜和強力政治,因為只有靠意識形態(tài)上的鬼神崇拜才能讓普通人被灌輸去“兼愛”的動力,或者強力政治強制人去做利他的事。這就和儒家順從人的本性來實現(xiàn)有差別的愛南轅北轍。


墨家這種思想雖然引入了鬼神,卻無法產生西方式的高級宗教和市民社會,因為西方宗教社會人與人之間、人與上帝之間,是一種“立約”。這個“立約”是西方社會的一個根本思想。但是墨家沒有這種與鬼神立約的思想,所以只是用簡單的崇拜和強制來施加“兼愛”的外力。



相比之下,儒家就顯得相對人性化了。而順從人之本性,可以一連串的延伸出對人之本性的一系列論證。孟子為此發(fā)展出了“人性本善”的著名思想。


怎樣才能讓順從人之本性顯得合理并且值得去追求呢?


孟子說,人有“四端之心”,如果加以充分發(fā)展,就能長成孔子說的“四德”,而這恰恰是人區(qū)別于野獸的地方。只有發(fā)展了“四德”,人才能成之為真正的人。這是從個人的層面來講。


如果從社會和國家治理的層面來講,就要強調“推己及人”的重要意義了?!巴萍杭叭恕痹凇墩撜Z》里面有類似的話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在《中庸》里面有“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這里其實有深刻的倫理內涵,在印度的寺廟里有這樣的話,在圣經(jīng)中有類似的話,在康德那里把這句話視為心中的黃金道德律。人類文明的基石,一切的道德之源,就從這“推己及人”四字而產生。人類在原始時期,對外界刺激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激情和沖動,只是一種本能反應,而當人類開始具有對本能反應的反思時,道德和文明才由此而產生。


只有對自身第一反應的反思,才是道德的開始。因為“感受”是無法用語言準確傳達給其他人的,只能通過對自我的反思,才能以“比附”的方式去推向別人,逐漸形成合理的人群社會關系。這也是社會能夠形成良好秩序的起源。


墨家和楊朱都不強調這種“推己及人”的思想,而是否定人性的本能,同時也抹殺掉對人性反思而產生道德和文明的可能。儒家卻在這里順應人性的本能,同時把這種本能加以“教化”,逐步由己推廣到身邊的其他人。我們知道古代中國作為農耕文明,家族熟人社會是基本形態(tài),一個人從自身的反思開始做起,以“推己及人”的方式,在家族熟人社會群體中逐步形成穩(wěn)定的社會秩序,而只要這種家族秩序穩(wěn)定了,國家就穩(wěn)定了,天下就穩(wěn)定了。


所以,在儒家看來,天下所有的關系,最重要的就是家庭關系,只要把家庭里面的各種關系處理好了,天下就能安定。而家庭關系的處理,需要的就是讓人以“推己及人”的內在方式,用“禮”的外在方式去實現(xiàn)。這便是儒家論證從自我而推廣到家庭、社會、國家、天下,從而得到大治的思路。這就與墨家宣揚“兼愛”而大治的思路,與楊朱宣揚“人人為己”而大治的思路完全不同。


  • 可以說,理解孔孟之道的核心就有一個“推”字。



既然是一種由自身向外“推”的治人理念(治己也是治人),那么對君主的要求就非常高,因為要靠君主自身的品德來向外推廣他的道德,教化天下。于是,儒家對政治的描述自然就是只有“圣人”才能成為真正的君主。


而如果圣人的名和實不匹配(不能“正名”),孟子在這里的政治主張就是百姓可以以“革命”的方式推翻這個名實不配的君王,實現(xiàn)王位更替。而如果君王名實相符,他的統(tǒng)治便是“王道政治”。


王道政治”與西方近代以來的“權利政治”是不同的政治模式。馮友蘭先生在這里提到在現(xiàn)代“民主政治便是王道”,這個結論是值得考慮的?,F(xiàn)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和中國古代意義上的王道政治有區(qū)別。


在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中,民眾并不追求西方政治模式下的民有和民治,而著重于民享。君王是否能夠治理好天下,百姓是否能夠享受到賢能政治的治理效果,能否安居樂業(yè),是中國文化下政治合法性的來源。而要想君王能夠治理好天下,“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就是君王必須要具備的能力。


  • 所以,“人性本善”、“推己及人”、“王道政治”就從個人到社會到國家一系列的聯(lián)系在了一起,從而成為儒家從個人修身到治理國家的整個理論體系的根本。


正是在這個層面上,孟子說出了振聾發(fā)聵的一句話:“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span>


孟子對“浩然之氣”的解釋,是將對個人與宇宙的聯(lián)系上升到“天道信仰”的程度。這就是把人之本性與宇宙之本性合一。《中庸》第一句便是“天命之謂性”,天命的本質落在人身上,人的本性和天之本性是合一的。按照天之本性來保持人之本性,便是一種永恒不變的“天道信仰”。為了不斷支撐這種“天道信仰”,需要用一種“浩然之氣”來建立人與宇宙萬物的聯(lián)系。


馮先生在這里說“它是超越道德的價值,是人和宇宙融為一體的氣概”。




既然每個人都有人之為人的本性,那么每個人都可以培養(yǎng)自身的“浩然之氣”,于是自然的發(fā)展出“人皆可以為堯舜”的思想。


為了培養(yǎng)“浩然之氣”,孟子提出一個是要對道的領悟,一個是要做“天民”該做的事情,這里已經(jīng)開始有了一種“知行合一”的思想。


可以看到,明代王陽明的思想在這里已經(jīng)有其發(fā)源,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尋找中國傳統(tǒng)的思想一定要回溯到先秦的原因。


歡迎有興趣一起共讀的書友,加入共讀微信群,分享和交流。即刻加以下慈懷共讀助手微信號:cihuai201206,共讀助手將會你加入慈懷共讀群。



回復“置頂”,小慈告訴你如何一鍵找到“慈懷讀書”。

長按二維碼,關注慈懷讀書(ID:cihuairead)

↓點擊閱讀原文,來慈懷書店看看吧^_^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何為儒家之道(二)
《中國哲學簡史》儒家的理想主義派:孟子
《中國哲學簡史》(3) “孔孟之道”中國儒家哲學思想精華
ph133
老子、莊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各家學說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百家爭鳴(3)仁者為何無敵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