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肉”作為福州家喻戶曉的傳統(tǒng)名菜之一,已有百年歷史,因形似荔枝,色如荔枝,味有荔枝而得名。 、
歷史上對荔枝肉的來由一直是從杜牧的一首詩中去解釋:
長安回望繡成堆
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這首詩寫的就是不遠千里迢迢為妃子運送荔枝的事??墒?,杜牧寫得是詩,是藝術(shù),是經(jīng)過加工的,說的是那個理,但并不一定那個事。
可是這位妃子是真的喜歡吃荔枝?真的是因為她才流傳出荔枝肉這道菜的嗎?
《新唐書》中有記載: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千里,味不變”,這里用了個“嗜”字,就是說妃子吃荔枝上了癮,跟抽煙一樣,不抽不行,一天不吃百爪撓心。其實在她而言,嗜荔枝是因為它的排毒養(yǎng)顏功效。如果沒了花容月貌,她立刻會被皇帝冷落,生不如死。
既然是想要荔枝的效果,又怎么會有這道似荔枝,可根本不是荔枝的菜來呢?
相傳北宋年間,仙游楓亭蔡京在朝為官,曾以莆仙民間小吃“荔枝肉”進獻給司馬光嘗用,深受贊賞。
蔡京熙寧三年中進士,先為地方官,后任中書舍人。當(dāng)時正是王安石實行變法,蔡京力主新法,非常得王安石的賞識??珊髞硗醢彩荩抉R光舊黨當(dāng)政,蔡京立馬見風(fēng)使舵迎合時局。作為王安石心腹多年的蔡京,盡管全力支持司馬光將王安石的新法廢除,但也難消司馬光對蔡京的弟弟娶王安石女兒為妻這事的顧慮,一直認為不能重用此人。
就是這道看似貌不驚人的小菜,卻獨具自己的匠心,隨后蔡京將“荔枝肉”做法留于蔡氏一族,造就了如今的福州名菜。
荔枝肉是福州菜中的一個傳統(tǒng)特色,流傳甚廣,不僅色香誘人而且好吃,兼具了視覺、味覺和嗅覺三方面的誘惑??谖渡嫌悬c接近外地的糖醋里脊,但是本地人,尤其是嘴刁的本地人,要是聽你說“荔枝肉不就是糖醋里脊嘛”,一定是會笑你的,正宗的荔枝肉是豬肉改花刀,下鍋油炸,自然而然變成一顆“荔枝”。荔枝肉價廉物美,尋常百姓家也可自己動手來做,是福州菜中的知名特色家常菜肴。荔枝肉是道傳統(tǒng)名菜,已有二三百年歷史。因色、形、味皆似荔枝而得名。
想知道好吃的荔枝肉基本的一些做法嗎?那就趕快來看看。
方法一
材料
里脊肉、番茄醬、白醋、白糖、味精、水、濕淀粉、蔥姜蒜。
做法
1.將里脊肉洗凈,切成大厚片
2.再剖上十字花刀。
3.然后再改切為小片。
4.馬蹄切小塊,每粒2~3 塊。
5.馬蹄塊與肉片一起用濕淀粉和鹽、料酒腌制上漿。
6.番茄醬、白醋、白糖、味精、水、濕淀粉調(diào)鹵汁待用。
7.將上好漿的肉片卷起來做成荔枝狀。
8.鍋中放肉燒熱, 倒入上漿的肉片和馬蹄,用勺扒散。
9.炸至金黃熟透,撈出,控干油分。
10.鍋留油油,下入蔥碎,煸一下。
11.倒入碗汁燒開,至粘稠。
12.倒入炸好的荔枝肉翻炒均勻即可。
方法二
材料
瘦豬肉300克,荸薺100克,大蔥15克,紅糟50克,白醋10克,醬油10克,白砂糖15克,白皮大蒜5克,蠶豆淀粉10克,味精3克,香油5克,花生油50克。
做法
1.將精肉洗凈,切成10×5×1厘米的厚片,再剖上十字花刀,然后再切為3片。
2.馬蹄(荸薺)切小塊,每粒2~3塊。
3.馬蹄塊與肉片一起用濕淀粉和剁細的紅糟抓勻。
4.蔥去根須,洗凈,取蔥白切馬蹄蔥。
5.醬油、白醋、白糖、味精、上湯、濕淀粉調(diào)鹵汁待用。
6.鍋置旺火上,下花生油八成熱時倒入上漿的肉片和馬蹄,用勺扒散,待肉剖花成荔枝狀時,用漏勺撈起,瀝干油。
7.鍋留余油,先下蒜末、蔥白,煸一下再入鹵汁燒沸,隨即倒入荔枝肉和馬蹄塊翻炒幾下即成。
方法三
材料
地瓜粉,馬鈴薯,瘦肉,鹽,糖,番茄醬,蛋清1個,炒熟的白芝麻。
做法
1、將肉、馬鈴薯切塊。
2、將馬鈴薯裹上地瓜粉,肉油鍋炸熟。
3、將肉加少許鹽、蛋清抓勻,加入地瓜粉,入油鍋炸熟。
4、在鍋中加少量油,加入番茄醬、糖和適量水,煮開后倒入炸好的馬鈴薯和肉,灑上炒香的白芝麻即可。
來源:福建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