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動情深深情
錦 瑟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
注釋:
①無端,無緣無故,沒有來由.
②《莊子·齊物論》:“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歟,不知周也。偶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歟?蝴蝶之夢為周歟?”
③《寰宇記》:“蜀王杜宇,號望帝,后因禪位,自亡去,化為子規(guī)?!薄短接[·十三州志》:“杜宇死時適二月,而子規(guī)啼,故蜀人憐之。”子規(guī)即杜鵑,鳴聲凄楚動人。據(jù)說杜鵑的叫聲聽起來好像是“不如歸去。”在古典詩歌中杜宇啼春常作為懷念故鄉(xiāng)的意象出現(xiàn)。
④《博物志》:“鮫人從水出,寓人家積日,賣綃將去,從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滿盤,以與主人。”
⑤藍田是我國著名的生產(chǎn)美玉的地方。
美妙的音樂能夠引發(fā)心靈的共鳴。
成語高山流水出自《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這個故事既贊賞了鐘子期的“善聽”,也表現(xiàn)了伯牙的“善鼓琴”。鐘子期能夠為伯牙的琴聲所感動,恰恰表現(xiàn)了伯牙“善鼓琴”。
李商隱是被美妙的錦瑟的音樂感動了。
詩人是逐漸進入音樂的情感世界的。先是音樂對詩人情感的沖擊,引發(fā)了詩人“思華年”的情感?!妒酚洝し舛U書》:“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弦為二十五弦。”這個傳說告訴我們,瑟這種樂器,音節(jié)繁富,音調(diào)一定是很悲愴的?!板\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崩钌屉[用埋怨的語氣詰問說,錦瑟干嘛要有這么多琴弦呢?把音樂表現(xiàn)得這么豐富。埋怨的語氣,其實表現(xiàn)的是喜愛的心情,就像母親夸獎兒子的時候常常罵他壞小子。錦瑟是不是五十弦無關(guān)緊要,“五十弦”只是強調(diào)錦瑟表現(xiàn)力強。錦瑟發(fā)出的每一個音符都帶著豐富的感情,勾起詩人對于美好年華的回憶。這里實際上是在稱贊演奏錦瑟的高超技藝。
繼而詩人的情感同音樂表現(xiàn)的情感交織在一起。音樂打動了詩人的心靈,詩人在欣賞音樂中產(chǎn)生了情感共鳴?!扒f周曉夢迷蝴蝶”,詩人的情感飄忽在音符和心靈之間,從而有了莊周夢蝶、蝶夢莊周一般的迷惘,現(xiàn)在這情緒是錦瑟的樂聲引發(fā)的呢,還是自心底自然而然生發(fā)的?就像莊周旱上從夢中醒來,迷迷糊糊,一時也弄不明白他是夢中的蝴蝶呢,還是蝴蝶夢中的他?詩人沉醉在錦瑟的音樂中。
終于詩人的情感同錦瑟的音樂表現(xiàn)融為一體。“望帝春心托杜鵑”,望帝將自己的心事托付給春天的杜鵑的聲聲啼叫。詩人在樂聲中聽到的是自己的情感,那旋律似乎來自心底,是自己情感的抒發(fā),如同望帝的心事化為杜鵑的啼叫,而不是杜鵑的啼叫傳達望帝的心事。
華美的音樂表現(xiàn)的是哀傷的情調(diào),這也是詩人華年的哀傷。這哀傷幻化成一幅圖畫,“滄海月明珠有淚”,水色青蒼的大海,明亮的月光投射在晶瑩的珍珠上,珠上的淚花依然可見。珍珠是美麗的,然而卻是哀傷的呈現(xiàn)。華年的哀傷,美麗的痛苦。
這哀傷不是空泛的,而是具體的、真實的?!八{田日暖玉生煙”,藍田這地方盡是美玉,在暖和的陽光下,上面升騰著迷迷蒙蒙的煙靄,美玉的光華若有若無。這是一幅多么美麗的圖畫啊,然而對于美玉來說,光華被掩是怎樣的一種感受?蒙煙的玉石一定十分哀傷,這也是詩人的哀傷,懷才不遇的哀傷。我國古典詩文常以珠玉作為才華的喻體。《新唐書·狄仁杰傳》: 狄仁杰“為吏誣訴黜陟.使閻立本召訊,異其才,謝曰:‘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遺珠矣.’”《三國志·諸葛恪傳》:“恪少有才名,孫權(quán)謂其父瑾曰:‘藍田生玉,真不虛也.’”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边@兩句直抒胸臆,傾訴感傷之深。這番傷心要等到這番音樂才追想起來嗎?不,就當(dāng)年也已經(jīng)是惆悵滿懷了。“此情”早就深藏于心底,因此今天聽到這動情的音樂,才感到這音樂如杜鵑在為他而泣。讀這首詩對李商隱的身世應(yīng)當(dāng)有粗略的了解。《舊唐書·文苑傳》:李商隱“幼能為文”,“博學(xué)強記,下筆不能自休?!眳s“名宦不進,坎壈終身。”這樣對李商隱失意的感傷就不難理解了。
全詩通過音樂對詩人逐步深入的感發(fā),映襯音樂的美妙動人,既表現(xiàn)了錦瑟演奏的高超技藝,又抒發(fā)了詩人懷才不遇的痛切心情。詩人的哀傷同凄美的音樂融為一體,正是美妙的音樂的藝術(shù)效果。如果說對于錦瑟的音樂詩人有了比鐘子期更加深切的感受,那是因為錦瑟演奏者技藝比俞伯牙更加高超,當(dāng)然還因為李商隱有那哀傷的經(jīng)歷。
《錦瑟》是唐詩名篇,說者極多。對于這首詩的主旨,見解各異,主要是因為詩中用典較多,加之一些說詩者,多方考證,各自以大量的詩外材料來說明詩的主旨。然而,有時候最簡單的卻是最有效的,如果僅僅依靠這首詩本身所提供的信息把詩說通,不更好嗎?
資料鏈接:
《舊唐書·文苑傳》:“商隱幼能為文,令狐楚鎮(zhèn)河陽,以所業(yè)文干之,年才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禮之,令與諸子游。楚鎮(zhèn)天平、汴州,從為巡官,歲給資裝,令隨計上都。開成二年,方登進士第,釋褐祕書省校書郎,調(diào)補弘農(nóng)尉。會昌二年,又以書判拔萃。王茂元鎮(zhèn)河陽,辟為掌書記,得侍御史。茂元愛其才,以子妻之。茂元雖讀書為通儒,然本將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時德裕秉政,用為河陽帥。德裕與李宗閔、楊嗣復(fù)、令狐楚大相仇怨。商隱既為茂元從事,宗閔黨大薄之。時令狐楚已卒,子綯為員外郎,以商隱背恩,尤惡其無行。俄而茂元卒,來游京師,久之不調(diào)。會給事中鄭亞廉察桂州,請為觀察判官、檢校水部員外郎。大中初,白敏中執(zhí)政,令狐楚在內(nèi)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亞坐德裕黨,亦貶循州刺史。商隱隨亞在嶺表累載。三年入朝,京兆尹盧弘正奏署椽曹,令典箋奏。明年,令狐綯作相,商隱屢啟陳情,綯不之省。弘正鎮(zhèn)徐州,又從為掌書記。府罷入朝,復(fù)以文章干綯,乃補太學(xué)博士。會河南尹柳仲郢鎮(zhèn)東蜀,辟為節(jié)度判官、檢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專殺左遷,商隱廢罷,還鄭州,未幾病卒?!?/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