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主簿
趙秉中 順天人。洪武五年任。
郭彬 永樂二年任。
徐友諒 正統(tǒng)間任。
周宣 崖州人。景泰間任。
馮貴 景泰間任。
劉顯 天順間任。
薛會 山陰人。成化十年任。
徐晟 廣西人。成化十七年任。
杜珀 蕭山吏員。成化十九年任。
譚鎮(zhèn) 博羅吏員。弘治元年任。
張啟 仁和知印。弘治七年任。
俞全 定遠吏員。弘治九年任。
傅聰 秀水監(jiān)生。弘治十三年任。
廖珪 新喻吏員。正德元年任。
潘瓏 開化監(jiān)生。正德九年任,十二年致仕。
譚曉 吳山吏員。正德十三年任。
賈洲 上虞吏員。正德四年任。
茅仁 慈溪知印。嘉靖戌八年任。
沈枟 吳江監(jiān)生。嘉靖十三年任:二十一年起送給繇去任。
賀徹 嘉興監(jiān)生。嘉靖二十三年任。
陳文浩 海東歲貢。嘉靖二十六年任。
葉茂 嘉靖間任。
虞朝陽 浙江吏員。嘉靖三十三年任。
顧郕 仁和吏員。嘉靖三十六年任。
劉椿 貴溪吏員。嘉靖四十一年任。
李云風 合浦歲貢。嘉靖四十三年任。
朱恩 臺州吏員。嘉靖四十五年任。
蔡汝立 余姚吏員。隆慶二年任,升江西進武縣丞。
沈璽 峽江吏員。隆慶五年任,升經(jīng)歷。
陳其見 象州歲貢。萬歷三十年任,卒于官。
錢廷美 山陰吏員。萬歷九年任。
徐一極 西安監(jiān)生。萬歷十二年任,以憂去。
吳江源 施州歲貢。萬歷十四年任,以事去官。
劉京兆 廣昌知印。萬歷十五年任,致仕。
劉仲翔 永新吏員。十七年任,以憂去。
郭世芳 上虞吏員。十九年任。
羅大成 新會吏員。二十一年任。
夏守禮 廣德監(jiān)生。二十三年任。
汪覲 杭州監(jiān)生。二十五年任。
葛文憲 青陽吏員。二十七年任。
魯居周 建德監(jiān)生。二十九年任。
趙緯 上虞吏員。三十一年任。
陳夢選 會稽知印。三十四年任。
吳仕道 宣城監(jiān)生。三十八年任。
談卿 吳縣監(jiān)生。四十二年任。
潘大定 永豐監(jiān)生。四十五年任。
鄭師旦 歙縣監(jiān)生。天啟元年任。
伊文高 湯溪吏員。天唐四年任。
修克己 毫州吏員。天啟七年任。
劉世臣 義烏吏員。崇禎二年任。四年峒寇竊發(fā),晝夜率民兵巡守勤勞備至,民思之。
汪鳳岐 歙縣監(jiān)生。崇禎六年任。
駱好純 諸暨吏員。崇禎十年任。
俞惟斌 金華吏員。崇禎十六年任。
胡亮功 績溪歲貢。
張水藩讀文:
主簿
趙秉中 順天人。洪武五年任。
郭彬 永樂二年任。
徐友諒 正統(tǒng)間任。
周宣 崖州人。景泰間任。
馮貴 景泰間任。
劉顯 天順間任。
薛會 山陰人。成化十年任。
徐晟 廣西人。成化十七年任。
杜珀 蕭山吏員。成化十九年任。
譚鎮(zhèn) 博羅吏員。弘治元年任。
張啟 仁和知印。弘治七年任。
俞全 定遠吏員。弘治九年任。
傅聰 秀水監(jiān)生。弘治十三年任。
廖珪 新喻吏員。正德元年任。
潘瓏 開化監(jiān)生。正德九年任,十二年退休。
譚曉 吳山吏員。正德十三年任。
賈洲 上虞吏員。正德四年任。
茅仁 慈溪知印。嘉靖戌八年任。
沈接 吳江監(jiān)生。嘉靖十三年任:二十一年起送給繇去任。
賀徹 嘉興監(jiān)生。嘉靖二十三年任。
陳文浩 海東歲貢。嘉靖二十六年任。
葉茂 嘉靖間任。
虞朝陽 浙江吏員。嘉靖三十三年任。
顧郕 仁和吏員。嘉靖三十六年任。
劉椿 貴溪吏員。嘉靖四十一年任。
李云風 合浦歲貢。嘉靖四十三年任。
朱恩 臺州吏員。嘉靖四十五年任。
蔡汝立 余姚吏員。隆慶二年任,升江西進武縣丞。
沈璽 峽江吏員。隆慶五年任,升經(jīng)歷。
陳其見 象州歲貢。萬歷三十年任,死于任中。
錢廷美 山陰吏員。萬歷九年任。
徐一極 西安監(jiān)生。萬歷十二年任,因為丁憂離任。
吳江源 施州歲貢。萬歷十四年任,因為出了事離任。
劉京兆 廣昌知印。萬歷十五年任,退休。
劉仲翔 永新吏員。十七年任,因為丁憂離任。
郭世芳 上虞吏員。十九年任。
羅大成 新會吏員。二十一年任。
夏守禮 廣德監(jiān)生。二十三年任。
汪覲 杭州監(jiān)生。二十五年任。
葛文憲 青陽吏員。二十七年任。
魯居周 建德監(jiān)生。二十九年任。
趙緯 上虞吏員。三十一年任。
陳夢選 會稽知印。三十四年任。
吳仕道 宣城監(jiān)生。三十八年任。
談卿 吳縣監(jiān)生。四十二年任。
潘大定 永豐監(jiān)生。四十五年任。
鄭師旦 歙縣監(jiān)生。天啟元年任。
伊文高 湯溪吏員。天唐四年任。
修克己 毫州吏員。天啟七年任。
劉世臣 義烏吏員。崇禎二年任。崇禎四年瑤峒盜寇偷偷發(fā)動進攻清流,劉世臣日夜率民兵巡守勤勞細致全面,百姓思念他。
汪鳳岐 歙縣監(jiān)生。崇禎六年任。
駱好純 諸暨吏員。崇禎十年任。
俞惟斌 金華吏員。崇禎十六年任。
胡亮功 績溪歲貢。
讀后:
讀清流道光縣志(卷之四 官職志 明主簿)
主簿古代官名。各級主官屬下掌管文書的佐吏?!段墨I通考》卷六十三:“蓋古者官府皆有主簿一官,上自三公及御史府,下至九寺五監(jiān)以至郡縣皆有之?!彼?、唐以前,因為長官的親吏,權勢頗重。魏、晉以下統(tǒng)兵開府之大臣幕府中,主簿常參機要,總領府事。習鑿齒曾為桓溫的主簿,時人曰“三十年看儒書不如一詣習主簿”。此為主簿權勢最盛之時。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與地方政府的事務官。隋、唐三省六部不設主簿,惟御史臺、諸寺等署有之。唐諸州以錄事參軍取代主簿。南宋中葉后,御史臺也不設主簿。元諸寺、監(jiān)、院有關人員,或稱主簿,或改稱典簿。明、清太仆、鴻臚二寺及欽天監(jiān)稱主簿,太常、光祿二寺及國子監(jiān)稱典簿,縣署則仍稱主簿。均系低級之事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