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面對問題時,請參考這份如何成為解決問題高手的指南
大圖模式 希望給你一點啟發(fā)
最近我發(fā)現(xiàn)一個有意思的事,那就是社會上的所有工作、職業(yè)最終都可以落腳到一個點上,就是解決問題。
比如老師是為了解決學生學習的問題,商業(yè)咨詢顧問是為了解決公司的某個問題,投資人可能是為了解決社會的某個問題,創(chuàng)業(yè)則是整合所有的資源和人才來解決一個超級復雜的大問題。
他們解決問題的背后都是一套底層的方法論。
也就是, 面對各種各樣的復雜問題,其實你拆解它、解決它的思路和手段都是相通的。
所以只要我們有了這樣一套底層方法,你就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高手了。
這也是今天我們向大家分享的內(nèi)容:如何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
一、傳統(tǒng)經(jīng)驗的失效
我曾經(jīng)試過很多職業(yè),比如說就曾經(jīng)在品牌咨詢公司工作過,也服務(wù)過很多行業(yè)里的大公司和大老板。
那時候我經(jīng)常想的一個問題是,為什么我的那些客戶他們明明在自己的行業(yè)和領(lǐng)域里有非常多的資源和經(jīng)驗。
但還是寧愿付費請我這樣一個沒有多少工作經(jīng)歷的咨詢師來幫他解決問題呢?
后來我發(fā)現(xiàn), 大老板們跟我這樣的咨詢師最大的區(qū)別其實是,面對問題他們有的是經(jīng)驗,而我有的是一整套思維方式和邏輯。
每個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都可能遇到兩種情況。
第一,這種問題你遇見過類似的,但上次的解決方案無效了。第二,這個問題你完全沒有見過,根本沒有經(jīng)驗可循。
一個真正的高手,其實應(yīng)該有能力用一套方法論去解決問題的所有,不管這個問題再難,再新鮮,再簡單都能搞定。
大圖模式 會解決問題的人和不會解決問題的人,在實際工作和生活當中有什么區(qū)別呢?
比如說你的老板想交給你一個新任務(wù),說,“小王你去負責一塊新業(yè)務(wù)吧,這個業(yè)務(wù)之前的表現(xiàn)不太好,銷售額下降了20%了,現(xiàn)在這個業(yè)務(wù)就交給你了?!?div style="height:15px;">
老板可能還會要求你提供一套解決方案,扭轉(zhuǎn)整個業(yè)務(wù)的形勢。
這個時候,你要是不會解決問題,你會怎么做呢?很可能你就開始簡單粗暴地在腦海中去想象,然后說一些碎片式的解決方案了。
比如說是不是品牌有問題了,是不是我們要做更多的廣告,或者是不是原先的成本太高等等。
這里面有沒有可能有正確的答案呢?當然是可能的。
但是,這肯定不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高手會做的事情。你要是一個像我這樣的受過專門訓練的解決問題的高手,你會做什么?
二、解決問題的三個步驟
其實,解決問題只有以下三個步驟:
明確和理解問題
拆分和定位問題
提出解決方案
請你注意,在這四步里,提出解決方案其實放得很靠后。第二步,也就是拆解和定位問題,反而是整套方法里最重要的。
如果你想要解決問題,你就必須用80%的精力去拆解和定位這個問題,剩下20%的精力去尋找解決方案,其實就足夠了。
大圖模式 因為,當問題被拆分得足夠細、足夠清晰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解決方案原來是這么明顯,每個人都可以辦得到。
三、明確和理解問題
平時經(jīng)常有人來問我,他們生活中遇到的很多棘手的事情。我最喜歡反問的一個問題是,你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解決什么問題。
請注意, 遇到具體問題時,你一定要問自己“我遇到的問題本質(zhì)到底是什么?”
你在工作中可能遇到過,一個任務(wù)你自己辛苦了半天,老板卻不滿意。這種時候,你可能就要想想,你在忙著解決的問題到底是不是老板交給你的那個任務(wù)。
很多時候老板或者說委托方在派任務(wù)的時候可能表達得并不足夠清楚。他可能只是隨口跟你說,“某某某,這個問題你幫我解決一下”。
但所謂的這個問題到底是什么問題,你很可能不敢問,只能自己揣測,上司到底是什么意思?
這個時候,我要嚴肅地提醒你,請務(wù)必自己明確一下問題,然后去跟這個托你解決問題的人確認一遍。
你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明確問題:
第一步,你要找出對方關(guān)心的問題點。
還拿工作任務(wù)當例子,你可以說,“老板,我看了一下你這份工作材料,似乎我們部門過去一年里人員流失率超過了50%,這個數(shù)字確實很驚人,對我們業(yè)務(wù)的發(fā)展肯定也不好。
我想明確一下,老板,你想讓我解決的問題是不是這個?”
這個時候,老板很可能就會講,“對啊,我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你去看一下,問題到底出在哪里,給一個解決方案吧?!?div style="height:15px;">
第二步是明確解決問題的目標。
現(xiàn)在你知道上司介意的是50%的人員流失率。那他是希望把人員流失率降到49%還是10%,甚至是1%?不同的目標對應(yīng)的解決方案肯定也不一樣。
大圖模式 再高級一點,你還可以給出建議的目標,比如你可以說,“老板,我對比了一下整個行業(yè)的數(shù)據(jù),我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業(yè)公司流失率高其實是很正常的,一般在30%左右。
那我們現(xiàn)在50%確實是偏高了,我要多研究一下,看怎么把我們公司的人員流失率降到30%這個行業(yè)平均水平,您看行嗎?”
這個時候,老板一定會覺得這是OK的一個答案,你就既明確了問題,又知道了自己的目標是什么。
第三步就是要明確可以用來解決這個問題的資源。
我們現(xiàn)在假設(shè)你和老板達成一致了,你們的目標就是要把50%的人員流失率降到30%。
那你肯定就會需要HR、行政部門等等的配合,需要調(diào)出大家的薪酬數(shù)據(jù)、升職記錄等等。這些資源,你都需要向老板去申請。
經(jīng)過我們這三個步驟,你就可以從一頭霧水到達一種非常清晰的狀態(tài)。
現(xiàn)在,你對這個問題的認知就是公司的人員流失率太高了,你需要把流失率從50%降到30%,老板允許你調(diào)用整個公司的HR,部門領(lǐng)導和離職人員資料等等各種資源。
但凡明確到第一步,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就很簡單了。
四、拆分和定位問題
下面就可以進入到我們一個特別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拆解和定位問題。
很多問題之所以難搞就是因為它特別的宏大而復雜。
我們解決起來也不知道該從哪里入手。
比如,我們都希望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但是怎么樣才能達到這個目標,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每個人其實都不太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也許我們可以努力賺更多的錢,也許可以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當然,你也可以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等等。這些都可能是答案,卻又都不是特別完全的解決方案。
1、定義到“元問題”
為什么復雜問題我們總覺得解決起來就是千條萬緒,找不到思路呢?
這個答案很簡單,也很重要。
因為,我們生活當中遇到的大多問題都是所謂的復雜問題,而不是元問題。
什么是復雜問題呢?就是摻雜了多個維度和變量的問題。那什么是元問題?就是那些最本質(zhì)、最細小的待解決的問題。
復雜問題是不可直接解決的。你每天都在應(yīng)對各種各樣復雜問題的時候,其實都是在下意識地把這個復雜問題做拆解,然后再去一一地解決掉。
大圖模式 但是“下意識”是靠不住的。我們都需要有意識地去訓練拆解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并且要能夠主動應(yīng)用這種能力才可以。
2、案例分析
我們舉一個更生活化一點的例子,比如說找不到自己的人生伴侶了,這個時候該怎么辦?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清晰和簡單了吧,但其實它還不是一個元問題,它還是一個可以拆解的復雜問題。
因為,找不到女朋友,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復雜原因,不管是外部的還是內(nèi)部的。這個時候,我們就要來拆解這個問題了。
找不到最適合另一半的原因可以分成兩個層面,一個是自身層面,一個是外部層面。
自身層面里面還可以分為硬件層面、軟件層面,硬件層面包括學歷、工資、外貌、身高等等。軟件層面則包括興趣愛好和性格等等。拆成這樣,才是具體的元問題。
拆完了自身層面,我們再來拆外部層面。外部層面又可以分成你有哪些可以接觸異性的渠道,外部是不是一個鼓勵接觸的環(huán)境等等。
當問題被拆成了這樣一個個元問題的時候,你其實就會對如何找到另一半有一個特別好的認知了。
你可以一項一項地對照著來問自己,比如說學歷是不是問題,如果學歷是一個局限條件的話,那你是不是要再去讀個書。
再比如說外貌是不是問題,具體是穿衣打扮還是你的發(fā)型有問題。 這樣一來,很多問題就可以變得非常落地,變得可以解決了。
而且,還會變得很有方法,有邏輯。你可以依著那個邏輯去想你該怎么樣達到你的目標。
大圖模式 但如果你沒有拆解到這一步,每天就只能對著“我該怎樣找到最適合我的另一半”這個問題來想,大概就真的很難找到了。
五、提出解決方案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會覺得已經(jīng)適應(yīng)我們解決問題的方式了。
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前面幾個步驟上,這和沒有經(jīng)過訓練的人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通過這樣的方式,你可以明顯對比出沒有方法論和有方法論這兩種方式的好壞。
“MECE法則”的綜合運用
其實,現(xiàn)在尋找解決方案已經(jīng)不是什么大的問題了,因為你已經(jīng)知道具體的問題出在哪了。
在尋找解決方案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假設(shè)驅(qū)動和MECE的方式來尋找解決方案。
比如說我們還是用找女朋友的這個例子來看,我們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
之前我們已經(jīng)分析了,可能找不到女朋友的原因有外貌方面、性格方面,或者渠道方面等等。
針對這三點,怎么來設(shè)計解決方案呢?比如外貌層面,我們可以用MECE的方式分成頭發(fā)、臉、上半身、下半身和腳。
這么分的話,雖然聽起來是有點奇怪,但是它就是一個MECE的分法,我們就可以嘗試通過改變發(fā)型或者改變眼鏡的搭配等等來改變一個人的外貌。
通過這樣的方式你就可以得到一個比較MECE的解決方案的結(jié)果了。
大圖模式 結(jié)語
最后我再總結(jié)一下,不管是什么樣的復雜問題,要解決它基本上可以分成三個步驟:
明確和理解問題;
拆分和定位問題;
提出解決方案;
這三步的前兩步,也就是明確問題和拆分問題,是最重要的。
做好這兩個步驟之后,解決方案往往會自己浮出水面,非常神奇。學完這三個步驟的你也能馬上變得和以前那個一頭霧水的自己完全不一樣。
這套方法不僅能用來幫公司做一個項目方案,也可以用來估算你家門口的煎餅攤每月賺多少錢,甚至還能幫你有計劃地追到你的伴侶。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腦子里都有很多開關(guān),這些開關(guān)就叫做思維方式,或者說是方法論。有些人他們就是打開的開關(guān)多了一點點,就能比我們更清楚地看到這個世界,更好地解決問題。
長遠來看,人和人的區(qū)別到底在哪呢?就是這些開關(guān)的閉合。
如果你也想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讓大家在有問題的時候都能想到來找你。
如果你也希望能把自己人生中的各種問題都理得特別清楚,那就用時間把這套解決問題的方法反復練習,打開你腦中的那個開關(guān)。
越早打開你就能越早地用更清晰的方式看待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