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風云人物,一生波瀾壯闊。他領(lǐng)導戊戌變法運動,推動舊中國的社會變革;他通過報紙、文章和書籍,宣傳維新變法思想,介紹西方文化,啟智社會,對舊中國起了重要的思想啟蒙作用;他教書育人,培養(yǎng)新民,宣傳愛國、勤學和以天下為己任思想,造就了一代英才。除此之外,他還極為關(guān)愛自己的子女,講究家教之道,九個子女不僅個個成才,而且都在自己的領(lǐng)域取得突出成就,并創(chuàng)造出一門三院士的驚人奇跡。梁啟超在家庭教育上是如此的成功,那么他家教成功的秘籍又在哪里? 一、秉持家風傳統(tǒng)
梁啟超祖上是在宋末由福州遷至粵北南雄,到明末再由南雄遷到新會定居的,世代農(nóng)耕。到了他爺爺梁維清時,終于靠讀書科舉博得功名,成就梁氏家族第一個秀才。自此之后,梁家開始過上半耕半讀的生活。梁維清名頭譽滿鄉(xiāng)里,他所留下的勤奮、儉樸、自尊、自信、嚴己、寬人的精神品格,也成為梁家的家風傳統(tǒng)。父親梁寶瑛,盡管苦讀而沒有獲取功名,但其終生信守儒家傳統(tǒng)道德,潔身自愛,在教書和躬耕的同時,熱心村中公共事務,義務管事三十多年,同樣深得鄉(xiāng)人愛戴。母親趙氏,出身書香門第,能詩能文,家教嚴格。正是他們共同的努力之下,一個以讀書、勤奮、明禮、守信、愛國、勤儉、樂助為核心的梁家家道之風蔚然形成。它不僅深深地影響和教育了梁啟超,梁啟超也繼承這些家風傳統(tǒng),并在教育子女時發(fā)揮重要作用。
例如愛國,梁啟超很小的時候,家人就給他講愛國故事和道理。每年清明時節(jié),爺爺梁維清都會帶他到當?shù)匮麻T南宋滅亡之地去憑吊,讓他背誦“海水有門分上下,關(guān)山無界限華夷”的詩句。每年元宵節(jié),爺爺還會帶他到村中繪有二十四忠臣和二十四孝子圖像的北帝廟參觀,給他講解忠臣孝子的故事。正是受這種影響,愛國情懷早已根植于梁啟超心中。他不僅自己愛國一生,也教育子女傳承“愛國”家風傳統(tǒng)。他的子女國外學成后,全部回國報效國家,盡管他們文革受到極大迫害,但愛國之心從未改變。
二、德、智、情全面培養(yǎng)
梁啟超很關(guān)心子女的學業(yè)和成長,這有目共睹。不光如此,他還極為重視子女的全面發(fā)展,注重對子女進行德、智、情的培養(yǎng)。
?。ㄒ唬┑聻橄?
立德是為人處世之本。梁啟超懂得道德的重要性,他精心培育每一個孩子,不只要他們成為有知識的人,更要成為品德高尚、對社會有用的人。他很早就對子女進行道德上的培養(yǎng)。流亡日本期間,長女思順跟在身邊,雖然她年齡還小,他除了每日指導她練習寫字、讀詩詞,后來要她做自己的私人秘書兼日語翻譯外,還要她負起帶領(lǐng)弟弟妹妹們的責任。在他的教誨之下,思順不負所望,一直代他擔當了很多家庭經(jīng)濟和教育子女上的責任。梁啟超來自半耕半儒的貧寒家庭,因此重視子女對寒士家風的傳承。他寫信告訴孩子們說:“處憂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奮,志氣強立?!峤裆岚矘范蛻n患,非徒對于國家自踐責任,抑亦導汝曹脫險也?!彼⒗^續(xù)教育說:“使汝等常育于寒士之家庭,即授汝等以自立之道也?!薄拔峒沂當?shù)代清白寒素,此乃最足自豪者,安而逐腥膻而喪吾所守耶?”他還進一步告誡說:“生當亂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ㄆ鋵嵑沃箒y世為然)?!绷杭覂号畟兪芩陶d,從小就養(yǎng)成了克勤克儉、吃苦耐勞的習慣。他的兒女在美留學時,多是靠半工半讀完成學業(yè)的,兒子思禮更是干過罐頭廠小工、餐館洗碗工、游泳池救生員等。
愛國是梁啟超人格的核心和靈魂,他不僅自己堅定愛國和為國家圖強而奮斗一生,同樣也教育子女愛國永恒。流亡日本期間,他每天忙于宣傳和著作,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很少,但只要有時間,他便給孩子們天南地北講各種故事。尤其晚飯后,他和孩子們圍坐一起,自己一邊喝酒,一邊給他們講愛國故事。子女們受他的影響,同樣愛國赤誠,至死不渝。正如他最小兒子梁思禮所說:“我四歲半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對我的直接影響較少,但他的愛國思想通過我母親、兄弟及父親學說的影響,使我終生受益?!?
(二)情為重
梁啟超一生經(jīng)歷事情很多,對情感有很深的認識,他認為“天下最神圣的莫過于情感”。他也重視對子女情感的教育,除了愛國情感外,更多是親情、友情和困難、挫折時的教育。梁啟超本人極重感情,他對父母、長輩、老師、學生、朋友、家人和子女都是如此。他不滿十二歲時,考中秀才,在拜謝主考官時,特意請他為自己爺爺70大壽饋贈墨寶。梁啟超對子女進行情感教育,主要是通過言傳身教方式潛移默化地教育和影響孩子。比如親情教育,梁啟超工作很忙,但只要在家,每天都會抽出一兩個小時陪伴孩子,或給他們講故事,或與他們玩耍、游戲。他四游北戴河時,總是盡可能帶上家中的孩子。子女們紛紛到國外工作或?qū)W習時,他寫給他們數(shù)百封家信,涉及家務、學業(yè)、職業(yè)、婚姻、交友、道德等很多內(nèi)容。他給孩子們送上“大寶貝”“小寶貝”“老白鼻”等可愛的昵稱,讓他們體驗長輩們美好的親情;他讓孩子們進行“傳、幫、帶”,增進他們相互間的感情;他要孩子們都給他們二叔寫信和致謝,讓他們學會孝敬和懂得感恩之情。梁啟超情感教育子女時,從不說教和訓斥,而是考慮孩子的心理感受,非常理解和尊重孩子。他建議思莊學習當時中國還是一片空白的現(xiàn)代生物學,思莊選擇后發(fā)現(xiàn)無法引起興趣而十分苦惱,梁啟超得知后馬上寫信告訴她:“不必拘泥于爹爹的話”。 梁啟超格外重視挫折教育,當子女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他注重給他們情感上的激勵。兒子思忠曾向他抱怨說:“照這樣舒服幾年下去,便會把人格送掉”。梁啟超聽到后即教育他說:“這是沒出息的話!一個人若是在舒服的環(huán)境中會消磨志氣,那么在困苦懊惱的環(huán)境中也一定會消磨志氣,你看你爹爹困苦日子也過過多少,舒服日子也過過多少,老是那樣子,到底志氣消磨了沒有?”。
?。ㄈ┲菫橹?
梁啟超本人是國學大師,自然很重視智育。他對子女智育的重視,主要表現(xiàn)在他對子女學業(yè)的關(guān)注、教育、指導和幫助上。他極為重視子女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教育,思順很小的時候,他就指導她練習寫字和讀詩詞,給她打下扎實的文學功底。他每天工作再忙,都要抽出時間給孩子們講故事或天南地北聊各方面知識。為了彌補孩子們國學知識上的不足,他特意讓孩子們休學一年,聘請自己清華國學院的學生吳國楨擔任老師,在家中開設國學訓練班,梁家子女因此都得以有扎實的國學功底。他的長子思成后來就說道:“我非常感謝父親對我在國學研習方面的督促和培養(yǎng),這對我后來研究建筑史打下了基礎”。梁啟超還很重視子女對現(xiàn)代知識的學習,講究學以致用,中西合璧,他子女國內(nèi)接受的全部是這樣的教育,而且多數(shù)還直接到西方國家學習。
梁啟超精心培養(yǎng)每一個孩子,對每個孩子的前途都有周密的考慮。他不僅注意引導孩子們對知識的興趣,非常細微地掌握每個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而且十分尊重孩子個人的意愿,從不強求孩子,要他們一定按照自己的意圖辦。思莊改選自己喜歡的圖書館專業(yè)而非他所希望的生物學,就是他“你應該自己體察做主”的結(jié)果。梁啟超重視孩子的智育,還表現(xiàn)在他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及把握學習的機會上。1927年,次子思永在美國哈佛大學讀考古專業(yè),期間,瑞典學者斯文哈丁要組織一個團體往新疆考古,梁啟超認為機會極其難得,于是寫信要他回來。梁啟超說:“我想為你的學問計,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若錯過了以后想自己跑新疆沙漠一趟,千難萬難。因此要去把你加入去,自備斧資?!边€說:“我想你這回去能夠有大發(fā)現(xiàn)固屬莫大之幸,即不然跟著歐洲著名學者作一度冒險吃苦的旅行,學得許多科學的研究方法也是于終身學問有大益的。所以我不肯把機會放過,要求將你加入?!遍L子思成學成歸國,順便開啟新婚蜜月之旅,梁啟超要他們順道歐洲,把其作為畢業(yè)后對西方建筑的一次見習之旅。梁啟超的遠見和教誨,讓這次歐洲之行奠定了他們此后事業(yè)的基礎。
三、講究教育策略方法
梁啟超作為知名學者和教育大家,他對子女進行教育時,還極為講究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ㄒ唬┘彝ソ逃蛯W校教育相互作用
梁啟超在中國近代由傳統(tǒng)教育向現(xiàn)代教育轉(zhuǎn)變的過程中,起過關(guān)鍵而重要的作用。當時的中國,經(jīng)歷洋務運動之后,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幾千年一成不變的傳統(tǒng)教育開始面臨西學的嚴峻挑戰(zhàn)。是放棄傳統(tǒng)而全盤西化,還是固守傳統(tǒng)而拒西學于門外,梁啟超把握時代潮流,以變革的精神,提出中西合璧,兼收并蓄,把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和西學的學以致用結(jié)合起來培養(yǎng)人才。他指出:“舍西學而言中學者,其中學必為無用;舍中學而言西學者,其西學必為無本。”他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對近代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轉(zhuǎn)型作出了獨特而重要的貢獻。正是因為有這種教育思想和實踐,他在對自己的子女教育時,不僅重視以傳統(tǒng)文化為核心的家庭教育,教給孩子各方面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也極為注重以西學為主的學校教育,讓孩子接受這樣的學校教育。他把二者結(jié)合起來,使之取長補短,相得益彰。梁家學子們順應時代,把握歷史契機,學術(shù)功力深厚,迅速脫穎而出,在不同領(lǐng)域成就為時代大家,和梁啟超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家庭與學校教育有很大關(guān)系。
(二)營造良好的家教氛圍
梁啟超自小就生活在一個溫暖和諧、立德守信、勤學愛國、節(jié)儉樂助、愛嚴結(jié)合,既有農(nóng)家氣息又有書香氛圍的家庭環(huán)境之中,是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影響和塑造了他,他也因此重視為子女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一是講究家庭和諧。他與兩個妻子的關(guān)系都非常好,大家相互尊重,互相體貼,恩愛有加,把整個家庭融為一體。他作為家中長子,盡職盡責,友愛兄弟姐妹,既供他們吃穿,又供他們讀書,家中還長年供養(yǎng)多個親戚家的孩子。他工作再忙,每天都要抽出時間陪伴孩子,或一起活動、玩耍,或給他們聊天、講故事。子女們到海外讀書,他就用筆墨和數(shù)百封家信,傳遞對他們的思念和關(guān)愛之情。家庭和諧,讓孩子們樂在其中,倍感溫暖親情。二是突出文化氛圍。他教育和指導孩子讀書學習,自己也勤耕不輟,勤學不止。家中有大量而豐富的藏書,有名流學者不時的來訪,整個家庭充滿著讀書學習的濃厚文化氣息。三是懂得為人處世。他把立德做人,明禮守信,友善樂助,勤勞節(jié)儉,不怕吃苦,保持寒士家風等為人處世的道理告訴孩子們,并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來教育和影響孩子。
(三)身教和言教相結(jié)合
梁啟超重視自身榜樣的教育作用,他教育子女,不惟言教,更重身教。他愛國永恒、孝敬父母、尊師重道、友愛家人、關(guān)心學生、勤奮好學、不畏困難、意志堅決、趣味樂觀、寬容包容,在做人做事和人格品德上都給子女做出榜樣和表率。比如愛國,他教育子女們愛國,自己就首先堅定地愛國一生。又如勤奮,他告訴子女們:“萬惡懶為首,百行勤為先”,而他自己的勤奮就是出了名的。他在《雙濤閣日記》中記述:“夜作《國會期限問題》,一篇兩千言,十二時成,一時就榻,三時成寐”、“昨夕徹夜成《國民籌還國債問題》一篇,凡七千余言,是日午前八時始就榻”。他在《戴東原哲學》自述中也寫道:“我是接連三十四點鐘不睡覺趕成!”再如婚姻,他親自物色對象,促成長女思順的婚事。思順婚姻美滿,他為此“得意”得不得了,覺得自己的方法好極了,并說:“我希望往后你弟弟妹妹們個個都如此”。實際上,他所希望的子女幸福的婚姻,都是依他自身美滿的婚姻為樣本的。
?。ㄋ模┌l(fā)揮孩子“傳、幫、帶”作用
梁啟超子女較多,家中還寄養(yǎng)一些親戚家的孩子,他本人忙于各種工作事務,無法抽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指導教育孩子。為彌補家庭教育力量上的不足,也為減輕自己這方面的負擔,他讓孩子們以大帶小,發(fā)揮“傳、幫、帶”作用。一可發(fā)揮他們的積極性和作用,培養(yǎng)責任感,有效促進他們的學習;二能增進他們相互間的感情。長女思順隨父流亡日本期間,盡管她還是個孩子,梁啟超就已讓她擔當“雙濤園群童”的“領(lǐng)班”,擔當照顧和帶領(lǐng)弟妹們的職責。思成、思永、思忠、思莊先后到達美國讀書后,梁啟超更授權(quán)她代理家長職責,全面管理弟弟妹妹們的學業(yè)、生活和經(jīng)濟,并把情況及時用書信回報給自己。思順盡職盡責,讓弟妹們過著愉快的生活,贏得了他們的佩服和尊重,梁啟超對此也深為感動。家中剩下思達和他的兩個妹妹時,梁啟超依然讓聰明、文雅而又成績好的思達,一邊給自己當小幫手,一邊耐心幫助妹妹們學習。
總而言之,對中國近代教育轉(zhuǎn)變和發(fā)展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梁啟超,在家庭教育上一樣成績斐然。他家庭教育豐富的思想、理論、方法和實踐,很值得今天的人們研究和借鑒。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