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的魅力就在于僅僅幾句話就說出了你想說卻不知道怎么說的話,而且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景,總會不由自主的蹦出那幾句,如此才是經典。
唐詩中關于友情的詩篇特別多,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古代交通不便,一次分離可能就是永別,心中的感慨就顯得尤為強烈。
每每讀到唐人寫的送別詩,我都無比羨慕他們純潔、飽滿、毫無保留的情感,真稱得上意氣相投、肝膽相照。比如,韋應物的這首詩:
《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
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
何因北歸去,淮上對秋山。
此詩最著名的當屬頷聯(lián),運用了極為巧妙的流水對,先用浮云比喻分別時的惆悵,后用流水形容十年間的白駒過隙,人世滄桑之感油然而生。
通常,我們認為這樣的句子是神來之筆,即使是作者都難以重現(xiàn),仿佛是老天爺借他筆寫的。然而,老天爺又是慷慨的,在某個時刻又會讓另一個人顯靈一次,這一次輪到了黃庭堅。
《寄黃幾復》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國不蘄三折肱。
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煙滕。
此詩的神來之筆還是出現(xiàn)在頷聯(lián),而且有青出于藍勝于藍之感。略有不同的是,韋應物那一首是五律,黃庭堅的則是七律。
關于這一聯(lián),不用多解釋,你就會驚嘆它的妙筆天成,一個個豐富的意象組合在一起,營造出一種江湖雖遠、情義不變的溫潤感。
比較有趣的是,唐代的七律在宋代尚有衣缽可傳,宋代的七律名篇數(shù)量非??捎^,相比之下,五律到了宋朝,幾乎處于失傳的地步。
最后,斗膽評價一句,韋應物的那首五律整體意境非常厚重,而黃庭堅的那首七律整體意境大有不如,頷聯(lián)頗有鶴立雞群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