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的不能懶惰。
就像松開蓋子的可樂,氣就會跑掉,變得難喝。人一旦懶惰起來,靈感、才華、智慧……甚或運(yùn)氣,都會慢慢遠(yuǎn)離你,人生也會因此變得灰暗起來。
如果很久不寫東西,我就會一點(diǎn)靈感都沒有,不知道該寫什么題目。
但,當(dāng)終于硬著頭皮寫完了一篇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大腦會變得活躍起來,頓時被注入無數(shù)靈感。
就像獲得了一種慣性,你只有動起來,才能更加一往無前;
而一旦停下來,就極可能深陷泥淖。
再扯開去,舉個簡單例子。
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如果你一段時間內(nèi)經(jīng)常對著鏡子整理儀容、經(jīng)常被拍照,你會覺得自己就會慢慢變好看起來。
因為已經(jīng)習(xí)慣了如何展現(xiàn),即便在不面對鏡子或鏡頭時,你也有那種自知力,去時刻準(zhǔn)備著美美的。
然而我有一段時間很少拍照,到偶爾被拍的時候,就覺得照片中的自己變得臃腫而呆滯。
所以不要抱怨自己不上鏡之類的啊,鏡頭感就是要靠后天培養(yǎng)的寶寶們!
生活更是如此。
如果你一直習(xí)慣于湊合過日子,那么偶爾得到一件好東西,都并不會覺得自己是個公主。
但如果一直保持對舒適和品位的追求,就算有一天跌落塵埃,也一樣過得有滋有味。
方法其實很簡單,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就可以觸發(fā)開關(guān)。
例如,養(yǎng)植物。
今天要說到一種盆栽的方式。
它起源于17世紀(jì),非常古老,非常藝術(shù),非常有儀式感。
同時,它又簡單易操作,適合現(xiàn)代都市人,甚至可以說相當(dāng)流行。
那就是——
苔玉Kokedama植物×泥土×青苔
誰說土培植物一定要用盆器啊?蝴蝶蘭的栽種方法有很多,其中有一種有意思的方法,就是用苔玉。
苔玉源自日本江戶時代的日式盆景。苔,指的是青苔;玉,在日語中則是球的意思。說白了,苔玉就是青苔包覆的泥土球。
跳脫出盆器的藩籬,苔玉可以美得無法無天。直接拿一個淺盤,把苔玉放在上面即可。
種在苔玉里的風(fēng)信子,隨意地擱在木板上,帶著剛剛從戶外泥土中挖回來一般的新鮮野趣。
或是可以給它做一個小擱架,把苔玉放上去。
揮別俗世的盆器,苔玉完全可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用繩索捆綁住,完全可以把它們懸掛起來,仿佛是一個又一個懸浮在空中的小小星球,安然自轉(zhuǎn),遺世獨(dú)立。
不用擔(dān)心“水土流失”的問題,一方面綁了繩子,另一方面植物本身的根以及苔蘚也具有抓附力,只要保持土壤濕潤,就不會散落下來。
制作苔玉的方法并不難:
苔玉
第一步,用一塊泥炭蘚在水中浸泡約一個小時,擠干水分,放在一邊。
第二步,取一些盆栽土,或是黏土和泥炭蘚的混合物,澆上水,使土質(zhì)變得粘連,直到可以做成一個球,用手把球壓緊實。
第三步,在球上挖一個小洞,把植物種進(jìn)去。
第四步,用更多泥土包覆這個球,直到把根部完全包進(jìn)去。
第五步,用苔蘚包裹球體,直到覆蓋整個球面。
第六步,用細(xì)繩沿不同方向把球繞捆進(jìn)來。
完成。
用作繞捆的繩子也可以玩出更多花樣,比如可以繞上滿天星。
或是在泥土中嵌上圖案,在繩索串上珍珠。
飽滿、圓潤,是歐美系的審美。如果想更加日式一點(diǎn),就可以做得沒那么渾圓,而是不規(guī)則的形狀,苔蘚也可以長長短短。侘寂美學(xué),要的就是不完美嘛。(下圖這個是狼尾蕨,那個露出土面的毛茸茸根須,與其說是狼尾,更不如說像蜘蛛腳,恣意生長的樣子很適合苔玉啊)
需要注意的是,想要苔蘚常綠,一定要保持濕潤,你可以隔天對苔蘚噴水一次。如果疏于管理,導(dǎo)致苔蘚枯黃,也不要傷心——堅強(qiáng)的它們并沒有死,只要恢復(fù)澆水,就能重獲活力。
對主體綠植的養(yǎng)護(hù),則要根據(jù)植物本身的品類來決定。總的來說,就是要確保泥土不要完全失去水分而干裂。
澆水方法可采用浸潤法,將苔玉整個浸泡在水里(水位可沒至莖干底部),靜待泥土吸水2-3分鐘,直到水中的氣泡消失,則可取出,找地方瀝水5分鐘,則可讓它歸回原位。
真是美死了不是嗎,趕緊動手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