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的初冬,吉林一60多歲的老農(nóng),正在家中院子里挖菜窖,不想竟挖出了“毒蛇”。
嚇個半死的他,剛要揮鋤頭猛砸,卻發(fā)現(xiàn)毒蛇一動不動的待在原地。
等了半天還沒動靜后,他才敢大著膽子,湊近觀察。不想這一看不要緊,他竟直接扔了鋤頭,把“毒蛇”抓在了手中,還咧嘴露出了笑容。
那么,這個所謂的“毒蛇”到底是個什么東西?而他又為啥會高興的不成樣子呢?
1968年,吉林省榆樹市的古玩市場上,出現(xiàn)了一個格格不入的人。作為平生第一次,來這種地方的劉老漢。
他的一舉一動都看起來格外的外行,在壓低聲音和附近的攤主搭話時,表情頗有些躊躇不安。
“你看看這條“蛇”,能給多少錢?”
接著,他輕手輕腳的從懷里摸出,被布包裹的嚴(yán)嚴(yán)實實的“蛇”。
攤主眼睛一亮,還沒細(xì)看,便認(rèn)出是個貴重物件。見老農(nóng)面生,又一副并不懂行的樣子,攤主壓下心中的興奮,直接給了價:“東西倒是不錯,300塊錢出嗎?”
劉老漢瞪大了眼,因為三百塊錢,是他種三年地才能賺到的。不過老漢自認(rèn)為不傻,看出攤主有意要收,經(jīng)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把價格定在了五百。
“老板你不地道啊,這東西再怎么說,也不至于才五百吧?”
有好心人注意到,攤主和老農(nóng)的交易,及時制止了兩人。幾個路人被好心人的話吸引過來,看見劉老漢懷中的寶貝,無一不嘖嘖稱奇。
知道生意黃了的攤主黑了臉,沉默著收拾好東西,換了個地方擺攤。
被吸引過來的路人,都對老農(nóng)的“毒蛇”很感興趣,他們出的價格,也是一個比一個高。
見寶貝如此受歡迎,劉老漢這才意識到,自己剛才差點被那個缺德的攤主給坑了,“蛇”的價值,其實遠(yuǎn)超他的想象。
聽見價格越喊越高,老漢動了心,他想出手但又害怕再被騙。于是在剛才那個好心人的建議下,老漢帶著寶物去了,整條街裝潢最氣派的文玩店。
據(jù)說這家店的老板非常豪爽,如果他看上了你的物件,便會花高于市價好幾倍的錢來收購,完全不用擔(dān)心被坑。
劉老漢剛進(jìn)門,熱情的店老板就吩咐服務(wù)員,給他沏了杯上好的茶。當(dāng)老漢拿出布包里的“蛇”,見過大世面的店老板,還是發(fā)出了驚嘆。
看見店老板的反應(yīng),劉老漢心里樂開了花,他認(rèn)定自己能夠大賺一筆。
在剛才那場“競拍中”,已經(jīng)有人把“蛇”的價格給到了四位數(shù),如果這個老板真的像,他聽說的那樣大方,肯定會出更高的價格。
店老板叫員工取來專業(yè)的鑒定工具,戴上手套反復(fù)擺弄觀察,這只栩栩如生的“蛇”。看完后卻直皺眉頭。
老漢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完了,莫非東西不值錢?他不安的開口:“老板,您看這物件是有什么問題嗎?”
店老板小心翼翼的把“蛇”放下,他一眼就相中了這個寶貝,自然想把它留下來,可惜經(jīng)過剛才的觀察,店老板可以肯定這個寶貝,歷史特別悠久,絕非市面上能夠隨意交易的古玩。
店老板又試探的問道,這個東西是不是,老漢家里祖?zhèn)鞯摹⒗蠞h支支吾吾說不上話,店老板心里也猜了個七八分答案。
雖然有些遺憾,但店老板還是如實的告訴了劉老漢。
如果“毒蛇”不是老漢祖上傳下來,而是通過其他途徑獲得的,是不能夠私自交易的,他這里不能收。建議老漢帶著寶貝去文物局做個鑒定。
劉老漢本來只想賣掉“毒蛇”賺個錢,一聽不能賣,還要跑去文物局,直接拿起寶貝就要走。店老板連忙攔下他,告訴老漢私藏文物是犯法的,如果情節(jié)嚴(yán)重,老漢可能會因此坐牢!
聽見要坐牢,劉老漢徹底慌亂了,那么這個“蛇”到底是什么寶貝?而老漢是咋發(fā)現(xiàn)它的呢?
東北的冬天是寒冷且漫長的,為了存儲過冬的蔬菜,當(dāng)?shù)剞r(nóng)民會在家里挖菜窖,來抵御零下幾十度的低溫。
住在吉林榆樹劉家鄉(xiāng)福利村的劉老漢,早早打理起自家的菜窖。但由于今年是個豐收年,舊地窖裝不下那么多蔬菜,劉老漢不得不再挖一個新的菜窖。
劉老漢和他的老婆輪番上陣,可是老兩口都過了六十歲,體力已經(jīng)早不及年輕的時候,老人挖挖停停,小小的地窖耗費了他們半個多月。
這天老婆出去走親戚了,劉老漢只得一個人氣喘吁吁的挖一整天。
挖著挖著,過度勞累的劉老漢只感覺一陣頭暈,雙眼也迷迷糊糊看不清東西。他停下動作,杵著鋤頭剛想歇一歇,就看見一步距離有一個黑色的蛇影。
劉老漢瞬間頭皮發(fā)麻,小時候被毒蛇咬過的陰影,瞬間浮現(xiàn)心頭,嚇得他拿起鋤頭,就要奮力向毒蛇砸去。
可沒想到對面卻是一動不動,感覺有一絲不對勁的劉老漢,躲到一邊觀察了半天,才敢彎下身子去看。
只見一個“蛇頭”正閃著黑眼睛,一動不動的看著他。
“不對,這蛇怎么硬邦邦的?!?/p>
劉老漢伸手抓住“蛇頭”,金屬冰涼的質(zhì)感讓他確定,這東西并不是真的蛇。
他用鋤頭小心地拋松兩邊的土,手一用勁,整個物件就露了出來。
這是一段金屬,拿到手上有著沉甸甸的分量,它有著一個蛇頭,蛇身雕刻著復(fù)雜的花紋,上面點綴了金、銀、藍(lán)三種顏色。
劉老漢把寶貝翻過來,又看見背后寫了,幾個不認(rèn)識的字。雖然看不懂,但劉老漢還是可以肯定,自己挖到寶了。
珍惜的把它裝進(jìn)懷里,劉老漢扔下鋤頭就跑回了家里。他用清水將這條“蛇”,從頭到尾擦了一遍,干凈的“蛇”顯得更加華貴,一看就知道價格不菲。
等劉老漢的老婆回來,看見了這跟好看的金屬蛇,也嚇了一跳。
聽了劉老漢講述了發(fā)現(xiàn)“蛇”的經(jīng)過,劉老漢老婆和他商量著,把東西賣了換點錢。正好兒子談了女朋友快結(jié)婚了,老兩口也給他們置辦置辦物件。
于是劉老漢才去了文玩市場,沒想到第一次去就差點被騙。
店老板的話讓劉老漢很糾結(jié),他原本想賣了寶貝換錢,給兒子兒媳買禮物,沒想到這下不但賣不了,還可能把自己搭進(jìn)牢里去。
聽店老板后面說,“蛇”很有可能是國家級文物。那么珍貴的東西現(xiàn)在放在自己手里,就像一塊燙手山芋。
老漢一會兒怕家里進(jìn)賊把東西偷走了,一會兒又怕家里的狗,把東西叼走了,整宿整宿的胡思亂想,也沒睡個好覺。
經(jīng)過再三思考,劉老漢還是決定,把寶物上交給國家。天一亮,他就收拾好準(zhǔn)備出門,還沒出巷子,就遇見一群公職人員。
莫非是來抓自己坐牢了,劉老漢嚇得忙往后面跑,卻被年輕的工作人員追上了。
幾人詢問老漢逃跑的原因,劉老漢把發(fā)現(xiàn)“蛇”,到去古玩街的經(jīng)過,一五一十的說了。
大家聽后告訴老漢不用怕,他們不是來抓他坐牢的。他們是接到店老板的反映,知道這里可能有文物,才特意來劉老漢家做個鑒定。
原來那天老漢走后,店老板怕劉老漢被黑心攤販,騙走“蛇”導(dǎo)致文物流失,于是跟文物局做了匯報。
知道幾人不是來抓他的,劉老漢才放心帶著眾人進(jìn)了院子,給幾位文物專家支了小凳,隨后進(jìn)屋把“蛇”拿了出來。
專家們做足了準(zhǔn)備,拿出專業(yè)工具,就在老漢家中的院子里研究起來。幾位專家經(jīng)過一番熱火朝天的討論,最后確定的告訴劉老漢,這東西確實是國家級的寶貝。
知道真相的劉老漢,很慶幸自己沒有把東西賣出去,自己要真弄丟了國家的寶貝,那可真要蹲大獄了。
原來劉老漢口中的“蛇頭”其實是鷹頭,這是一種被古籍記載為“鳥喙神人”的造型。
神鉤的名字,源于背部雕刻八個字“丙午神鉤,君必高遷”。它的通體鑲嵌了黑寶石、綠松石和藍(lán)寶石等十一顆寶石,鉤體的花邊,采用了錯金銀的手法。
神鉤的全稱叫做,錯金銀“丙午神鉤”銅帶勾。
在古代的時候,人們會用一種叫帶勾的物件,配合著腰帶一起固定衣服。換句話來說,帶勾就相當(dāng)于,我們皮帶上的金屬扣。
帶勾最早出現(xiàn)在新石器時期,到了戰(zhàn)國中晚期,帶勾才開始作為男性腰間的飾品,被廣泛使用。除了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帶勾還可以象征使用者的身份。
據(jù)說曾有一位諸侯遭遇刺客暗殺,多虧有帶鉤擋下刺客的致命一箭,諸侯才得以成功活了下來。
正是因為這個傳說,帶鉤格外受到王公貴族的追捧,帶鉤也因此成為了身份的象征。
身份越高的人佩戴的帶鉤也越高級,他們往往喜歡在帶鉤上,鑲嵌寶石,鍍上金銀,雕刻一些極具藝術(shù)價值的文字。
到了漢代,帶鉤愈發(fā)流行。下至平明百姓,上至王公貴族都離不開帶鉤。
“丙午神鉤”就是,東漢皇帝賞賜給夫余國的。夫余國是中國東北地區(qū),第一個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國家,分布在如今吉林省長春一帶,在公元494年被高句麗滅國。
雖然曾經(jīng)谷物豐盛,繁榮一時的夫余國,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慶幸的是,夫余國遺留下來的文物,得以傳承下來保留至今。
現(xiàn)在“丙午神鉤”作為鎮(zhèn)院之寶,被保存在吉林省博物院。我們還可以通過“丙午神鉤”,去探索消失的國度所留下的痕跡。
最后,劉老漢成了整個劉家鄉(xiāng)的榜樣,他配合上交文物的行為,得到了鄉(xiāng)親們的贊揚和國家的文物部門的物質(zhì)獎勵。
劉老漢挖到的寶物果然價值連城,可是他并沒有為了一己之私,賣掉這么珍貴的文物,在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之間還是選擇了后者。
正是因為有劉老漢、店老板、文物專家這樣的人,我們才有機會觀瞻歷史的禮物,才能更充分的去感受中華文明的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