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史文言小說]
苑侯世家
昭五十二祀二月,王之五子子企、子目、子就、子克、子并以王之老邁也,諫王歸政太子,王弗許;又諫太子孝己去王自立,孝己以王尚健,弗諾。
五子相與謀為亂,將攻王。王覺,亟命諸臣勤王。子畫、子曜、子文持弓矢、操戈盾以捍王宮。子目率亂卒至,竟不得進。
目曰:“以子等之少,欲隨將為枯骨者乎?”
文曰:“身為人子人臣,將弒父君乎?”
子目慚而退。時援兵至,亂卒解而去。
王怒太子孝己,放之東南荒野之邳邑,其族屬皆散而不從。子文以兄為冤且無輔,將從之。其母辛后止之曰:“不可。王心自明,孝己篤孝而少勇,聰明而寡斷,非堪為王者也。子其從之,無益于國,且將負(fù)不孝之名。”子文乃止。
東夷既服,王歸大邑商,賜子文淳于之寶鼎而封諸苑,加子爵,曰“苑子”。
武丁昭年百歲而崩,享國五十有九年。子曜立,是為祖庚。
曜三祀,伐獫狁,苑子文從,戰(zhàn)于狐原。獫狁馳王師,王將令退。子文曰:“彼狼豕之輩,示之弱則囂譟且悍,必當(dāng)屠戮之而后已。請示三勇?!瘪Y入敵師,殺一甲士,持其首而還,曰:“此其一勇!”如是者三。
王師大振,鼓之而進。子文力戰(zhàn),身被數(shù)創(chuàng),戟傷右脛,矢中左目,血流及膺,猶戰(zhàn)不輟,大破之,擄其左帥突茂以歸。王嘉賞之,賜良馬十、車乘五、白旄一,進其爵為侯,曰“苑侯”。
祖庚曜崩,弟載立,是為祖甲。
載十六祀,田于良,苑侯文抱疾從。王宴群臣于楊澤,文后至,王戲之曰:“眇一目,跛一足,視蔑離,行踟躕。恕卿之后?!比撼冀孕Α?/span>
祖甲載崩,子先立,是為廩辛,未幾而崩,弟囂立,是為康丁。
囂二祀,犬戎會房人伐商,王親征之,戰(zhàn)于夫,不克。
苑侯虔夜入房師,見房伯而說之曰:“昔我高祖嚳娶于房,我先王陽甲亦娶于房,房之于商,姻親之方,而犬戎則戎狄之輩,非我族類,其性貪婪,剽掠諸方,不欲土地,子女玉帛財貨盡取之。君欲假犬戎以得土地,然知固守之難,終不可據(jù)。是謂損己以益人,君其思之?!?/span>
房伯乃引軍還,犬戎亦退。
康丁囂崩,子瞿立,是為武乙。
瞿二十一祀,苑侯虔卒,謚日名曰“少壬”。
逡子傛即苑侯位,為商大夫,司宴享會同之禮。王好田游逸樂,會宴,則盛血革囊,懸諸高桿而射之,命曰“射天”,以為笑樂。苑侯傛諫曰:“臣執(zhí)宴享之禮,為王與群臣樂心且知禮也。今王此戲,蔑天侮神,非王之福,將獲譴矣,臣且有罪焉,愿王止之?!蓖醺ヂ牎?/span>
瞿三十五祀,王田于渭,天大雷電,王乃震死。子托立,是為文丁。
托十一祀,囚周王季歷于塞庫。王使苑侯傛往享之。季歷箕踞而待焉。
傛曰:“君何苦于此?”
季歷曰:“不知也?!?/span>
曰:“貍貓則畜之于家,虎豹則困之于檻,不則無所逃其爪牙矣?!?/span>
曰:“昔者王賜歷爵命,為殷牧師,以襄征伐,今將以周為虎豹乎?”
傛嘿而不語,反歸報王。
王問曰:“何如?”
對曰:“彼鴻鵠也,有遨游四海之志。”
王遂殺季歷。周人哀慟,擁季歷之子昌以立,是為文王,始謀翦伐大商。
文丁托崩,子羨立,是為帝乙。
羨十祀,伐東夷,苑侯嘉從,凡十?dāng)?shù)戰(zhàn),經(jīng)年不克。東夷苦之,遣使如商師請成,不果而返。商師將亞光愛夷使之車,索之,使不與,光怒,以矛刺使,貫胸而死。
會嘉過見之,怒曰:“兩國遘兵,不戮來使。子貪其車而殺使,若盜寇然,殷之惡聲至矣。”以戈擊亞光,解其右肘而殺之。自縛見王,請死,王弗許。
羨十二祀,王令嘉率師戍茅山之下,營邑而居之,備淮夷也。茅山者,或曰苗山,昔禹治水功成,大會計于此山,即古會稽也。嘉居會稽凡二十八年,竟卒于此。
苑侯嘉有六子,曰孟洬、曰仲頏、曰叔夆、曰叔陵、曰叔效、曰季杗。孟洬即苑侯位,是為苑侯洬。
帝乙羨崩,子紂立,是為帝辛。
紂之時,苑侯洬為卿士,主百官;仲頏為太傅,主教化;叔夆為小臣,主祀禮;叔陵為少宰,主政務(wù);叔效為小司寇,主刑典;季杗為作冊,主詔令。
紂無道,苑侯洬與群臣等數(shù)諫不聽,歸則嘆息。鄂侯曰:“胡不強諫?”
苑侯洬曰:“不可。紂之為人,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若強諫之,不聽則必見殺也,君等皆當(dāng)慎之。”
鄂侯弗聽,曰:“豈有惜身誤國之臣。”乃入諫,爭之強,辨之疾,紂怒,脯鄂侯。
王子比干諫,弗聽。
商容賢者,為卿士,百姓愛之,數(shù)諷諫王,紂不聽而廢之。
微子數(shù)諫不聽,恐紂加誅,乃與大師、少師謀,遂遯去。
比干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
苑侯洬曰:“以羊投犬,或愛而不食;以羊投虎,則無生理?!?/span>
比干不聽,乃強諫紂。紂怒曰:“吾聞圣人心有七竅,果然乎?”乃剖比干而觀其心。
箕子懼,謂洬曰:“子之言不吾欺也,然為臣故,不可不諫?!蹦搜鹂駷榕嵵S紂,紂又囚之。
殷之大師、少師乃持其祭樂器奔周。
紂五十二祀,周太子發(fā)大會諸侯于孟津,將伐商。紂使膠鬲候周師,約以甲子日會于商郊。
苑侯洬聞之,招諸弟謀曰:“殷將亡矣!昔王之不道,吾等數(shù)諫不聽,屢殺忠臣,君臣不睦,離心離德。夫膠鬲者,起于魚鹽販鬻之行,奸佞之徒,而王用之,與妲己比將亡殷。今周師將至,君等欲何為?”
于是六子遂率其族眾,負(fù)淳于之鼎,出朝歌而走,艾然相行。后各散離,去諸荒野,逐虎狼、驅(qū)蟲蛇,披荊棘、芟草木,營地而居,皆以己名命邑,苑氏遂播于四方,繼嗣不絕,而苑方爵祿皆失、國祚不復(fù)存也。
大宋仁宗皇帝明道二年秋八月,苑氏之族大會于京師汴梁,合祀先祖,董理諸先祖名號,重追謚諸苑侯尊號曰:
苑侯文(字圣章),曰皇高祖太丙公;
苑侯虔(字佳偦),曰少壬公;
苑侯逡(字億重),曰京師公;
苑侯傛(字獻貢),曰宴享公;
苑侯嘉(字南鎮(zhèn)),曰會稽公;
苑侯洬(字靈霈),曰治典公;
又追謚苑侯洬五弟之尊號曰:
太傅頏(字樂翰),曰教典公;
小臣夆(字德迎),曰禮典公;
少宰陵(字喬岳),曰政典公;
司寇效(字德仿),曰刑典公;
作冊杗(字庭棟),曰事典公。
【作者注:本文部分素材來自于網(wǎng)友苑家俊先生、苑祥玉先生提供的苑氏族譜及其相關(guān)資料,謹(jǐn)致謝忱?!?/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