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中的釣魚人之最
河南延津 申長林
中國的釣魚文化源遠流長,在古代的典籍中流傳著大量的釣魚方面的詩文。這些詩文塑造了很多漁夫的形象,讀來很是有趣。
最牛的釣魚人
所有的詩文中,塑造的釣魚人形象中最牛的釣魚人當(dāng)屬《莊子》一書中的任公子。
任公子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為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已而大魚食之,牽巨鉤陷,沒而下,騖揚而奮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蕩,聲侔鬼神,憚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魚,離而臘之,自制河以東,蒼梧已北,莫不厭若魚者。
大意是說任公子做了大魚鉤和粗黑的繩子,用五十頭閹了的牛作為魚餌,蹲在會稽,將釣鉤甩到東海,天天(認真地)釣魚,等了一年還沒釣到魚。后來有一條大魚吃鉤了,它將巨大的魚餌拖入水下,縱橫掙扎豎起鰭背,(激起的)白色波濤就象山一樣,海水震蕩,發(fā)出的聲響好像鬼神一樣,震懾千里。任公子釣到這條魚,將它切小然后腌制成臘魚,從制河以東,到蒼梧以北(的人們),沒有人不飽食這條魚的。
所有的釣魚人都夢想釣到大魚,有人釣過十幾斤的,有人釣過幾十斤的,有人釣過上百斤的,可是誰釣過能一口吃下五十頭牛的魚,溜這樣的大魚該是何等的過癮,起魚出水時該是何等的興奮,把魚分給眾多鄉(xiāng)鄰又是何等的有成就感!在釣魚人中任公子做頭把交椅當(dāng)之無愧。
最瀟灑的釣魚人
釣魚人多數(shù)都是達觀瀟灑之人,對功名利祿多數(shù)看的不重,這樣一種心態(tài)也是中國傳統(tǒng)釣魚文化的潛移默化的結(jié)果,歷史上就有這樣一個故事,至今傳為美談。
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nèi)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寧其生而曳尾涂中。”
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
這段話譯過來的意思是說:莊子在濮河釣魚,楚國國王派兩位大夫先去請他做官,他們對莊子說:“楚王想用國內(nèi)的事務(wù)使您勞累啊!” 莊子拿著魚竿沒有回頭看他們,說:“我聽說楚國有一只神龜,死時已有三千歲了,國王用錦緞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廟的堂上。這只神龜,它是寧愿死去留下骨頭讓人們珍藏呢,還是情愿活著在爛泥里拖著尾巴呢?”
兩個大夫說:“情愿活著在爛泥里拖著尾巴。”
莊子說:“請回吧!我將要在爛泥里拖著尾巴生活。”
莊子所處的時代是一個諸子百家角逐于權(quán)勢的時代,多少人為了功名利祿積極以求,奔波跋涉,然而這些世俗的名利到了莊子那里,卻變成了自由的羈絆,俗人看來千載難逢的發(fā)達機遇,他卻看成了無聊的打擾。面對碧波粼粼的濮水和水中自由的游魚,莊子放棄了做楚國相國的機會,選擇了自由和瀟灑。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莊子——最瀟灑的釣魚人,當(dāng)之無愧。
最智慧的釣魚人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有史以來多少智者把自己的智慧寄托于一泓碧水,讓自然的清澈去滌蕩世俗的無奈,用等待去尋找生命的機遇,面對無情的寂寞卻堅守自己的信念。這樣智慧的釣魚人當(dāng)然屬于大政治家姜尚。
《武王伐紂平話》記載:姜尚因命守時,立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鉤來!”
人生都有不如意的時候,當(dāng)面對這樣的境遇時,這位智者沒有放棄,而是靜靜的等待。秋風(fēng)蕭瑟中,這位老人用傲立的姿態(tài)站立在渭水之濱,既不用香甜的餌料,也不用鋒利的彎鉤,并且讓鉤子懸于水面之上。大家都知道漁翁之意并非在魚,然而有史以來誰有這份等待的智慧,在世俗看來近似愚蠢的舉動中守候自己的信念,終于等來了救世濟民的機會。最智慧的釣魚人——姜子牙。
最寂寞的釣魚人
在唐詩中最為膾炙人口的釣魚詩當(dāng)屬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現(xiàn)代文明的進步使寧靜越來越遠離我們的生活。釣魚人的增多無疑在昭示著人們追求寧靜的強烈愿望。當(dāng)我們無法在現(xiàn)實的世界中尋找心靈放松的空間的時候,不妨進入詩意的世界。在這里,詩人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一塵不染、一聲不響的白漫漫大地真干凈的空無世界。除雪之外,千山之中聽不到一只鳥的啼叫,萬徑之上見不到一個人的蹤影,寂靜空無到了極點,但就在這空無的世界中,卻有一個駕一葉扁舟,披一身蓑衣,戴一頂斗笠的老人,專注于寒江之上的浮沉。從客觀的環(huán)境看來,他好像是這個世界上最寂寞的釣魚人了。可恐怕就是在這寂寞之中,釣者在享受著這凈化了的空曠,禪意的空靈,忘卻了世俗里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進入到物我兩忘的境地,品味著孤傲的愉悅,雖然最寂寞,但是最快樂。
最仁慈的釣魚人
釣魚人雖常需備好鋒鉤利器,可并不是說就沒有仁慈之心,唐代詩人李群玉就在詩中塑造了一個仁慈的釣魚人形象。詩的題目為《放魚》,詩文如下:
面對剛出水面的活蹦亂跳的魚兒,詩人頓生不忍之心,再看碧波浩淼的江水,詩人終于決定放棄鮮美的魚羹,還魚兒以自由,放魚入水的時候,還不忘細細的叮嚀幾句:可愛的魚兒啊,早早的尋覓那傳說中的龍門吧,愿你一躍而成功,化為自由的龍,不要在江湖中到處游蕩了,要知道香甜的餌料下面,等待你張口的是鋒利的魚鉤啊。多么仁慈的詩人,多么智慧的告誡,讓人既為他的仁慈感動,也為他的哲思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