簋、甗、罍、鬲、匜
鬶、觚、觶、卣、簠
……
當(dāng)你走進博物館
看著一件件精美的文物
卻叫不出它們的準(zhǔn)確名稱
是不是感到有些困惑呢?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認識
博物館里常見的生僻字
食器與炊具
guǐ
簋
▲西周·頌簋 山東博物館藏
【頌簋】是山東博物館十大鎮(zhèn)館之寶之一,圓腹圈足,圈足下有三個獸面象鼻形足,腹部兩側(cè)有一對獸首耳,口沿上下各飾一周竊曲紋,器型莊重,鑄造精良,是西周晚期典型的青銅器。頌簋器物內(nèi)底和器蓋上各鑄有152字相同的銘文,內(nèi)容完整地記錄了周天子對“頌”施行冊命典禮的全過程,頌事后鑄造了頌簋、頌鼎和頌壺等青銅器,以紀(jì)念受冊命這件事。
簋是一種盛食器,類似于現(xiàn)在的深腹碗,這件頌簋的器蓋倒放就是一個盤子,也可以用來盛食。銅簋與銅鼎的組合是最常用的禮器用品,在社交、祭祀、殯葬等重大活動中不可或缺。鼎為炊器,主要是烹煮和盛放肉食,而簋則盛放谷類素食,二者組合體現(xiàn)了古人食譜的葷素搭配。
guī
鬶
▲龍山文化橙黃陶乳釘紋鬶 山東博物館藏
陶鬶是史前東夷人創(chuàng)造的飲煮器,造型別致且實用?!墩f文》載:“鬶,三足釜也。有柄喙?!睆闹斜憧纱笾驴闯鲷h的形制,空心三足,有把柄,還有鳥喙?fàn)畹牧鳎i有長有短,整器造型類似于鳥類。
這件陶鬶長流高頸,三袋足支撐器身,呈俯臥狀,前面兩袋足似前肢,后袋足極肥大,似器身及尾。頸身間由一繩紋鋬相連。整器制作規(guī)整,外表打磨的光潤細膩,充分顯示出制作者嫻熟制作技藝。流暢的輪廓和恰如其分的局部裝飾,使造型活潑和諧,類似一只昂首伸喙的鳥,雄偉而生動,達到了實用與藝術(shù)的完美結(jié)合。
yǎn
甗
▲黑陶甗 山東博物館藏
甗,古代用來蒸食物的炊具,由兩部分組成,上部分為甑,下部分為鬲,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蒸鍋。
這只【黑陶甗】出土于城子崖遺址,是龍山文化時期的一種典型器形。在它腹部中間較瘦的部位設(shè)有通氣孔及箅子,在底部鬲中加水,在箅子上方盛放食物,就可以通過蒸汽實現(xiàn)加熱,使用起來非常便捷。
fǔ
簠
▲西周波帶紋青銅銘文簠 濟南市博物館藏
簠,古代祭祀或招待客人時盛放谷物的器皿。其基本形制為長方形,蓋和器身形狀相同,大小一樣,上下對稱,合則一體,分則為兩個器皿。簠出現(xiàn)于西周早期,主要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戰(zhàn)國晚期以后消失。
此件文物長27.7厘米、寬22.5厘米、高16.7厘米,重4285克,于萬德街道辦事處石都莊村出土。蓋、腹兩端置有環(huán)形獸首耳,通體飾環(huán)帶紋、竊曲紋,內(nèi)底及蓋頂內(nèi)鑄有“邿中媵孟媯寶簠 其萬年眉寶 子子孫孫永寶用”銘文。
lì
鬲
▲春秋竊曲紋銅鬲 青島市博物館藏
鬲,古代主要用來煮食物的炊具,有陶鬲和青銅鬲。三足,腹部用來盛裝食物,在底部加熱烹煮食物。
此件文物呈侈口,口緣外折,束頸,三尖錐空足。肩部飾一周竊曲紋。整器造型精巧,紋飾簡潔,工藝精湛。
酒器與水器
yí
匜
▲西周 “魯仲齊”銘夔紋獸首鋬四足銅匜
孔子博物館藏
《說文解字》:“似羹魁,柄中有道,可以注水?!薄蹲髠鳌べ夜辍罚骸胺顓F沃盥,既而揮之?!眳F是古代一種盛水或酒的器皿,造型類似于現(xiàn)在的生活用具水瓢或舀水器,前有喇叭形長流,后有圓形環(huán)鋬手,便于倒水和把持。
此器物呈瓢形,曲口,槽型流,深腹圜底,龍形鋬,獸形扁足??谘丶傲飨嘛椄`曲紋,腹飾瓦紋。內(nèi)底銘文共二十七字:“魯司徒中(仲)齊肇乍(作)皇考白(伯)走父寶也(匜),其萬年眉壽,子子孫孫永寶用享?!?/span>
léi
罍
▲春秋時期龍紋鋪首銜環(huán)銅罍
孔子博物館藏
《爾雅·釋器》:“彝、卣(yǒu)、罍,器也?!惫弊ⅲ骸袄溞嗡茐?,大者受一斛?!崩溡话銥槭⒕破鳎部勺鳛槭⑺魇褂?,形似壺,出現(xiàn)于商晚期,春秋晚期以后少見。
此件酒器覆盤形蓋,上有三環(huán),子母口微侈,束頸,溜肩,鋪首銜環(huán)耳,鼓腹,圈足。蓋面飾交體龍紋,頸飾蟠夔紋,腹飾繩紋兩道,中飾交體龍紋,并鑄對稱雙環(huán)。
yǒu
卣
▲商代青銅提梁卣 濟南市博物館藏
卣,古代一種盛酒的容器,有扁圓體,也有圓體卣、筒形卣和方卣。
此件文物高20厘米,重1885克,于歸德鎮(zhèn)小屯村出土。橢圓體,斜肩,垂腹,圈足,繩狀提系。蓋上有蘑菇型紐,蓋內(nèi)銘文,器物兩側(cè)穿系處各飾卷角羊首。口沿下正中各有一凸起獸頭,蓋、口沿下各飾一周菱形云雷紋,在云雷紋上下各飾一周連珠紋,蓋下端飾內(nèi)加云紋的三角形紋。
zhì
觶
▲商代青銅觶 濟南市博物館藏
觶,古代的一種酒器,用來盛酒或飲酒用。盛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
這件酒器口徑8.3厘米、高13.2厘米,重441克,于歸德街道辦事處小屯村出土。侈口、圈足、短頸,頸下飾雷紋。下鼓腹,頸部有兩突棱,圈足,飾竊曲紋。
gū
觚
▲西周“魚伯己”銅觚 青州市博物館藏
觚,古代的一種酒器,用來飲酒使用,類似于酒杯,可用于祭祀和宴飲。器口呈喇叭狀,中段較細且外鼓。
這件銅觚口徑16厘米、底徑9厘米、高27.3厘米,1973年5月在青州市澇洼村出土。侈口,尖唇。脰、腰俱細,腰腹部飾有橫置三角蟬紋,脰部以下飾云紋。圈足較高,外撇,圈足內(nèi)側(cè)鑄陰文“魚伯己”三字。此觚從其形制和紋飾觀察,尤其是腹腰部所飾橫置蟬紋,表明其應(yīng)屬西周早期之物。
來源:文旅山東